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法生

作品数:92 被引量:267H指数:9
供职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社会科学院重点课题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文学文化科学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75篇期刊文章
  • 10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67篇哲学宗教
  • 6篇文化科学
  • 6篇文学
  • 4篇历史地理
  • 2篇政治法律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生物学
  • 1篇建筑科学
  • 1篇社会学

主题

  • 28篇儒家
  • 19篇儒学
  • 18篇性情
  • 12篇性情论
  • 12篇孔子
  • 11篇人性论
  • 9篇心性
  • 9篇性善
  • 9篇性善论
  • 9篇先秦儒家
  • 9篇乡村
  • 5篇道德
  • 5篇性恶
  • 5篇易传
  • 5篇哲学
  • 5篇人文
  • 5篇荀子
  • 5篇孟子性善论
  • 4篇性恶论
  • 4篇原始儒家

机构

  • 73篇中国社会科学...
  • 15篇中国社会科学...
  • 2篇山东大学
  • 2篇曲阜师范大学
  • 1篇北京大学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华东师范大学
  • 1篇上海财经大学
  • 1篇中国人民大学
  • 1篇中山大学
  • 1篇河北省社会科...
  • 1篇浙江工商大学
  • 1篇浙江省社会科...
  • 1篇中国社会科学...
  • 1篇潍坊工程职业...

作者

  • 87篇赵法生
  • 1篇陈霞
  • 1篇梁涛
  • 1篇罗传芳
  • 1篇李旭
  • 1篇车小茜
  • 1篇李洪卫
  • 1篇韩星
  • 1篇干春松
  • 1篇安乐哲
  • 1篇杨春梅

传媒

  • 7篇哲学研究
  • 5篇社会科学论坛
  • 4篇哲学动态
  • 4篇社会科学
  • 4篇中国哲学史
  • 4篇杭州师范大学...
  • 3篇齐鲁学刊
  • 3篇孔子研究
  • 3篇社会科学文摘
  • 3篇当代儒学
  • 3篇儒道研究
  • 2篇文史哲
  • 2篇清华大学学报...
  • 2篇高等学校文科...
  • 2篇中国哲学年鉴
  • 2篇社会学家茶座
  • 2篇宗教与哲学
  • 2篇国际儒学(中...
  • 1篇世界宗教文化
  • 1篇开放时代

年份

  • 1篇2024
  • 3篇2023
  • 7篇2022
  • 6篇2021
  • 7篇2020
  • 7篇2019
  • 12篇2018
  • 5篇2017
  • 7篇2016
  • 3篇2015
  • 4篇2014
  • 5篇2013
  • 6篇2012
  • 4篇2011
  • 2篇2010
  • 2篇2009
  • 4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6
9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内在超越论与中国哲学的特质
2022年
【导语】“内在超越论”常被视作中国哲学区别于西方哲学的重要特质,但中国哲学(特别是儒家哲学)究竟在何种意义上能够将“内在超越”作为自身独一无二的特点,还需要进一步讨论。因为西方哲学并非没有关注“内在超越”的理论,而中国哲学也不缺少“外在超越”的视角。同时,对于“内在超越论”的研究不仅关涉对中国哲学的反思,也关涉儒家哲学在当下的发展问题,即如何找到儒学在现代的发展目标和发展路径。
黄玉顺赵法生蔡祥元郭萍
关键词:西方哲学儒家哲学特质独一无二
先秦儒家性情论视域下的《中庸》人性论被引量:7
2020年
钱穆先生早就指出,理学以“性即理也”解读《中庸》的“天命之谓性”,进而“分割性情为对立之两橛”,并非《中庸》原义。但是,由于没有更多文献史料的论证,使得钱先生的论断在长时间内成为缺乏充分论据支撑的“孤明先发”,但是,郭店楚简的出土,打开了孔孟之间人性论发展的历史维度,表明孔孟之间流行的儒家人性论的主导思想是以情论性的性情论,性情论的视域使得回归《中庸》人性论的本义成为可能。
赵法生
关键词:性情论
威仪、身体与性命——儒家身心一体的威仪观及其中道超越被引量:8
2018年
对于春秋威仪观的解读,学界一般将威仪等同于礼,实际上礼仪是仪式化的礼的规范,而威仪则是经由礼仪实践而呈现的身体气象,具有身心一体的特征,二者具有微妙却重要的差异,此一差异指向了身体在礼乐文明中的特殊地位,与儒家早期性命思想密切相关。在春秋时期,身心一体的威仪被看做是定命的方式,具有超越意义;同时又潜在地包含着孟子心性中"大体"、"小体"两个面向,对于后来的人性论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另外,基于身体的威仪观所体现的超越精神,既不同于单纯的外在超越,也不同于后来基于心性论的内在超越,而是一种身心兼融的中道超越,体现了早期儒家超越方式的特殊性。
赵法生
关键词:威仪身体性命
孔子的天命观与超越形态
在二十世纪的中国思想史视野中,孔子的天命观经历了一个被除魅化的过程,其结果是遗失了孔子思想的真意.本文立足于孔子本人对于天命的相关叙说,力图客观解读其天命观的本来意蕴,依据天的功能和孔子本人对于天命的情感态度,将孔子的天...
赵法生
关键词:孔子天命观
荀子礼学新论被引量:6
2015年
与孔子的礼学相比,荀子的礼论的内涵与性质发生了重大变化,这首先是因为其天人观的演变导致了礼的世俗化,其国家观的演变导致了礼的功利化,其人性论的演变导致了礼的外在化。同时,他借鉴先秦名辨思想对于礼的本质进行了新的论证,将礼的本质定义为"分"与"别"。在现实作用上,苟子突出了礼以别异为基础的名分界定功能,这与其尊君思想相结合,使得礼政治化和形式化。在此基础上,苟子摄仁归礼,重新规定仁、义、礼的关系,导致了儒家道德观某种程度的异变,并使得原始儒家以强调伦理双方间相互性道德义务的五伦思想,开始转向强调一方对于另一方的服从义务的伦理观,构成了从原始儒家的五伦到后来三纲演化的一个中间环节。
赵法生
关键词:功利化外在化五伦
孔子的天命观与超越形态被引量:16
2011年
在20世纪的中国思想史视野中,孔子的天命观经历了一个被除魅化的过程,其结果是遗失了孔子思想的真意,为了客观把握孔子天命观的本来意蕴,依据《论语》中天的功能和孔子本人对于天命的情感态度,可将孔子的天定位为宇宙的主宰者。为进一步判定孔子天命观的超越形态,对于新儒家代表人物牟宗三的内在超越说进行辨析,孔子的超越精神与基督教的外在超越和心学化的内在超越存在差异,孔子的超越形态是中道的超越。这一超越观在战国中期以后被逐渐遗失,但它的重新发掘对于我们客观把握孔子之超越精神以及重建当代国人的终极关怀均具有重要意义。
赵法生
关键词:孔子至上神
轮回与超越:儒家经典教育的百年之变被引量:2
2018年
1912年,民国政府第一任教育部长蔡元培下令废除学校尊孔读经,理由是"忠君与共和政体不合,尊孔与信教自由相违";最近,山东省教育厅正在将儒家经典教育重新列入中小学国民教育的必修课,已经编纂了四套中华优秀文化教材,儒家经典教育似乎正在经历一个百年轮回,其中的历史意蕴,值得我们深入省思。儒家经典教育在国民教育中的地位,与对儒学现代性的研判密切相关,二者差不多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
赵法生
关键词:经典教育轮回教育部长民国政府共和政体信教自由
身心观视域下的阳明心学——评李洪卫著《王阳明身心哲学研究》
2023年
李洪卫新著《王阳明身心哲学研究》,从身心关系入手,对于良知学的意蕴进行了深入阐发,打开了阳明学研究的新视野,提出了一系列有价值的新论点。本书将阳明学置于中西哲学对比的广阔视域中加以比较观察,其意义已经超出单纯的阳明学本身,包含着对于现代儒学未来发展的新探索与新推进。
赵法生
关键词:良知身心合一自由意志
梁漱溟的教育思想与当代书院的使命被引量:2
2013年
在中国现代史上,梁漱溟是现代新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也是一位具有独特教育思想的教育家。他对于现代知识性学校教育之弊端的批评尤其切中当今教育的时弊,今天读来依然令人警醒。在国人对于固有民族文化的信心有所恢复的今天,以弘扬传统文化为己任的民间教育组织不断涌现,书院这一古老的教育制度正是其中一支令人瞩目的力量。本文回顾、评价梁漱溟的教育思想,探讨今天的书院如何定位、发展以及担负怎样的历史文化功能,但愿对当今中国教育的健康发展有所裨益。
赵法生
关键词:中国教育书院
内在与超越之间——论牟宗三的内在超越说被引量:4
2021年
先秦儒家的超越思想包含上下和内外两个维度,上下指向天人关系,内外指向心灵与外在世界的关系。牟宗三的内在超越说将上下问题归约为内外问题,是对儒家超越思想的一种滑转。此一滑转在借鉴康德实践理性思想的同时,又试图克服其实践理性法则与道德实践之间的断裂,由此构建牟宗三自己的道德形而上学。此外,牟宗三还借鉴《大乘起信论》"一心开二门"的义理架构,创造性地诠释儒家心学,最终形成了内在超越说。由于牟宗三将心学的主观性"充其极",使得儒家道德视域中的内外问题内在化,上下问题则被消解。而他经由两步抽离、提升所重构的心性本体,虽然在先验性、抽象性和形式化方面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但也面临着"高处不胜寒"的困扰,即无法找到通达生活世界的阶梯和通道,导致了儒家合内外之道的异变,这意味着心学基本性格的重大转化。如何在确保儒家道德主体性的同时恢复儒家对上下与内外维度的双向立体关注,重建儒家的工夫论基础,是内在超越说所面临的严峻挑战。
赵法生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