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爱莲

作品数:16 被引量:93H指数:5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首都医学发展科研基金北京市卫生局科学研究项目北京市科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肿瘤
  • 6篇病理
  • 5篇乳腺
  • 4篇乳腺癌
  • 4篇腺癌
  • 3篇临床病理
  • 3篇病理学
  • 2篇蛋白
  • 2篇直肠
  • 2篇直肠癌
  • 2篇直肠超声
  • 2篇乳头
  • 2篇组织化学
  • 2篇细胞
  • 2篇腺肿瘤
  • 2篇临床病理研究
  • 2篇免疫
  • 2篇免疫组织
  • 2篇免疫组织化学
  • 2篇经直肠超声

机构

  • 12篇北京大学肿瘤...
  • 3篇北京肿瘤医院
  • 2篇首都师范大学
  • 1篇北京医科大学...
  • 1篇北京市肿瘤防...
  • 1篇北京大学临床...
  • 1篇天津市宝坻区...

作者

  • 15篇赵爱莲
  • 9篇李吉友
  • 2篇张京泰
  • 2篇施旖旎
  • 2篇万文徽
  • 2篇金山
  • 2篇林本耀
  • 2篇高学硕
  • 1篇顾晋
  • 1篇熊宏超
  • 1篇鄂征
  • 1篇刘宁
  • 1篇方志伟
  • 1篇游伟程
  • 1篇田萌萌
  • 1篇何京生
  • 1篇孙宇
  • 1篇王歈
  • 1篇廖盛日
  • 1篇陈敏华

传媒

  • 2篇中华肿瘤杂志
  • 2篇中国肿瘤临床
  • 2篇中国细胞生物...
  • 1篇诊断病理学杂...
  • 1篇中国癌症杂志
  • 1篇中华病理学杂...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中华外科杂志
  • 1篇实用肿瘤杂志
  • 1篇天津医药
  • 1篇2000全国...

年份

  • 2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08
  • 3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3
  • 4篇2000
  • 1篇1999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乳腺癌保留乳头乳晕成型前瞻性临床病理研究
目的:为保留乳头乳晕的乳腺癌Ⅱ期成型术提供临床病理基础。方法:采用临床资料的分析与病理相结合的方法、将乳腺癌患者的乳头和乳晕整体标本连续切片,采用流氏细胞技术进行癌组织 DNA 倍体分析。并应用免疫组化的方法进行 PCN...
张京泰林本耀赵爱莲金山李吉友
关键词:乳腺癌病理
文献传递
The Protein Phosphatase 4-containing Subcomplex is Overexpressed in Human Breast and Lung Tumors
Background:Reversible protein phosphorylation by kinases and phosphatases is the most common mechanism in cont...
王博赵爱莲钟佳宁蔡明华李静廖蓟Gerd P.PfeiferYun Yen许兴智
文献传递
细胞间黏附分子1469K/E基因多态性与胃异型增生发病风险的关系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研究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469K/E基因多态性对慢性萎缩性胃炎和异型增生发病危险性的影响。方法采用多聚酶链式反应扩增产物直接测序方法检测中国北方胃癌高发区山东临朐县一组研究对象(共372例)ICAM-1基因469K/E位点的多态性。存研究计划开始时,所有研究对象的胃镜活检病理均表现为正常或浅表性胃炎,根据5年后的随访结果将研究对象分为非进展组(随访诊断仍为正常或浅表性胃炎,137例)、进展I组(随访诊断为重度萎缩性胃炎,194例)和进展Ⅱ组(随访诊断为低级别异型增生,41例)。结果372例研究对象中,ICAM-1基因469位点KK、KE和EE基因型的分布频率分别为50.5%、39.2%和10.2%。进展I组与非进展组间ICAM-1469K/E基因多态性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进展Ⅱ组KK基因型的分布频率(68.3%)硅著高于非进展组(49.6%,P=0.035)和进展I组(47.4%,P=0.015)。携带ICAM-1469KK基因型的个体,其胃黏膜由正常或浅表性胃炎进展为低级别异型增生的危险性显著增加(OR=2.21,95%c,为1.10~4.42)。结论中国北方胃癌高发区人群中ICAM-1469K/E基因多态性明显增加胃黏膜低级别异型增生的发病风险,但与重度萎缩性胃炎的发病无关。
李忠武田萌萌武莹孙宇冯国双游伟程李吉友赵爱莲
关键词:细胞间黏附分子1基因多态性胃炎萎缩性
乳腺粘液囊肿样瘤3例报告并文献复习被引量:3
1999年
乳腺粘液囊肿样瘤(mucocele-liketumor,MLT)最初被描述为一种形态类似于粘液癌的良性病变。以后,随着病例数的积累,多数作者认为:MLT→MLT伴导管上皮增生或异型增生或伴导管原位癌(DCIS)→粘液癌为一组从良性发展至恶性的连续病变...
赵爱莲李吉友
关键词:MLT乳腺肿瘤DCIS
经直肠超声对放化疗后直肠癌浸润深度判断价值探讨
目的比较术前经直肠超声(TRUS)对未经放化疗及放化疗后直肠癌浸润深度判断的准确性,分析放化疗后TRUS在直肠癌分期中应用价值。方法病例分为2组:术前未经放化疗组179例,术前放化疗组148例,所有病例术前均行TRUS检...
廖盛日范智慧严昆戴莹赵爱莲顾晋苏向前陈敏华
关键词:经直肠超声直肠癌术前分期放化疗
文献传递
经直肠超声在早期直肠癌诊断中应用初步探讨被引量:4
2008年
目的总结TRUS对直肠癌浸润深度诊断准确性,分析探讨TRUS在早期直肠癌诊断中的应用。方法2002年1月至2007年10月163例直肠癌患者术前行TRUS检查,参考国际抗癌联盟有关直肠癌分期标准进行浸润深度分期诊断,并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163例直肠癌中经病理检查证实16例为早期癌。研究病例术前均未接受放化疗。结果TRUS对早期直肠癌(pT1)诊断灵敏性为87.5%(14/16),特异性达98.6%(145/147),阳性预测值为87.5%(14/16)。对早期癌浸润深度进一步分析,TRUS对黏膜癌及黏膜下层癌诊断灵敏性分别为85.7%(6/7)、66.7%(6/9)。16例早期癌(pT1)经肛门注水充盈直肠后再次行TRUS检查,病变均显示清晰,14例正确诊断为pT1期;未充盈直肠的情况下,仅6例病变显示清晰,仅3例诊断正确。早期癌声像图表现分为二型:隆起型、溃疡型,以隆起型多见,占81.6%(13/16)。结论TRUS在早期直肠癌的诊断中是一项有价值的影像学方法,经肛门注水充盈直肠后,明显提高了早期癌病变显示率及诊断准确性。
廖盛日陈敏华戴莹赵爱莲李明顾晋
关键词:结直肠肿瘤腔内超声检查
端粒蛋白Rif1在人乳腺癌中的过表达
芽殖酵母的端粒蛋白 Rif1(Rap1-interacting factor 1)与重要的端粒双链 DNA 结合蛋白 Rap1(Repressor activator protein 1)相互作用,同时也与 Rif2(R...
王海波赵爱莲Xue-Yan Zhong蔡明华李静廖蓟Gerd P.PfeiferYun Yen许兴智
文献传递
常规检查淋巴结阴性胃癌的淋巴结微转移研究被引量:35
2000年
目的 研究常规病理检查无淋巴结转移的胃癌之淋巴结微转移的特点 ,分析微转移与各种临床病理因素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用抗低分子量细胞角蛋白抗体AE1,运用免疫组化方法 ,检测 10 5例常规病理检查无淋巴结转移的胃癌根治标本的胃周淋巴结 12 45个 ,并进行统计处理。结果  31例 (2 9.5 % )胃癌的 81个淋巴结 (6 .5 % )出现微转移。弥漫型胃癌的淋巴结微转移阳性率(41.5 % ,2 2 / 5 3)明显高于肠型胃癌 (17.6 % ,9/ 5 1,P <0 .0 1)。淋巴结微转移还与原发肿瘤的大小及侵袭深度有关 ,但与患者年龄、性别及肿瘤部位无关。有微转移者的 5年生存率 (6 1.3% )明显低于无微转移者 (82 .4% ,P =0 .0 116 )。当微转移所累及的淋巴结数≥ 3个时 ,其 5年生存率更低 (41.7% ,P =0 .0 0 12 )。结论 对常规病理检查无淋巴结转移的胃癌 ,有必要检测其微转移 ,以便更准确的确定临床分期 ,判断预后 。
赵爱莲李吉友孙文清
关键词:胃肿瘤病理学免疫组织化学淋巴结转移瘤
针芯穿刺活检对软组织肿瘤的病理诊断价值及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11
2013年
目的研究软组织肿瘤针芯穿刺活检的病理诊断及临床应用价值,分析探讨影响穿刺活检病理诊断准确性的相关因素。方法将2007至2012年间106例原发性软组织肿瘤的穿刺活检标本病理诊断与相应病例的手术切除标本病理诊断对比,评价穿刺活检病理诊断的准确性,分析肿瘤组织形态特征,富于黏液间质组、梭形细胞组和其他形态类型组,以及恶性肿瘤中G1、G2和G3组(法国癌症中心联合会分级)等因素,与穿刺活检病理诊断准确性的相关性。以穿刺活检与切除标本病理诊断良性和恶性诊断符合率为标准,用x2检验对各组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106例穿刺活检的诊断符合率84.0%(89/106),其余17例包括了无法评估诊断13例和4例诊断错误病例;该4例的术前诊断为良性肿瘤,而术后却为黏液性脂肪肉瘤和脂肪瘤样脂肪肉瘤,106例中未见良性肿瘤在穿刺时诊断为恶性肿瘤的过诊断。组织形态分组中,富于黏液间质组(9/17)符合率较低(P〈0.01);59例恶性肿瘤中(总诊断符合率79.7%,47/59),而G1组(7/17)较低(P〈0.01),G3组为18/18。在良性和中间型组与恶性组、以及有无免疫染色组间比较分析,诊断符合率无差别。结论B超引导下软组织肿瘤针芯穿刺活检的病理诊断具有运用价值,尤其对于高级别肉瘤的术前放化疗,以及肿瘤手术方式的选择,有指导意义。而在富于黏液问质和脂肪源性肿瘤,以及低级别G1肉瘤的诊断符合率低,穿刺活检标本诊断时注意避免假恶性的过诊断,正确的诊断要结合临床和影像学综合分析判断。
那加方志伟赵爱莲李吉友
关键词:软组织肿瘤活组织检查针吸
Thy-1肿瘤标记物在肺癌组织中的异常表达及其对肺癌患者预后的影响被引量:7
2005年
目的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方法了解Thy1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状况,分析其对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并了解Thy1与p53表达之间的相关性,为Thy1在肺癌中表达机理的进一步研究提供思路。方法以组织芯片的形式,采用免疫组化信号催化放大法,对175例包括不同病理类型的肺组织标本中Thy1的表达情况进行检测,并对其中的91例非小细胞肺癌进行Thy1和p53的联合检测。分析这两种蛋白表达之间的相关性,结合临床病理资料及随访结果分析Thy1与患者生存预后的关系。结果Thy1抗体特异性地在不同病理类型肺癌细胞的胞核中有强阳性染色,89例(56.7%)为Thy1细胞核染色阳性。91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的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显示,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和Thy1在细胞核中高表达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分层研究提示,无淋巴结转移组中,Thy1细胞核阴性患者的生存时间明显长于阳性患者(分别为46.42个月和38.56个月,P=0.0207)。Thy1和p53两者表达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P<0.001)。结论Thy1在肺癌细胞核内特异性高表达是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之一。Thy1在细胞核内的异常高表达可以作为肺癌病理诊断的标记物。
陈晋峰张力建赵爱莲王歈吴楠熊宏超梁震李吉友黄信孚杨跃
关键词:THY-1肺癌组织肿瘤标记物临床病理资料细胞核内P53表达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