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牡丹
- 作品数:58 被引量:779H指数:12
- 供职机构:西北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建筑科学经济管理农业科学更多>>
- 高校GIS本科专业课程体系的渐进式改革研究被引量:7
- 2008年
- 文章从GIS的学科特点出发,通过对现行教学计划存在问题的剖析,提出了一种适用于GIS本科专业课程体系的“渐进式”改革方案。
- 刘万青李同升李天文赵牡丹刘咏梅
- 关键词:课程体系
- “轻型”GIS控件的设计与使用被引量:1
- 2002年
- 本文首先介绍了构件式GIS与“轻型”GIS控件的概念;接着,作为“轻型”GIS控件实现的技术基础,介绍了一个自开发的GIS系统——“DigMap”的空间数据组织:包括空间数据组织的层次、图幅处理单元的数据结构及空间数据与属性数据管理等;在此基础上,介绍了基于这一数据组织模式的GIS控件——MapObj的设计、实现与实际应用。
- 陈正江赵牡丹邹秀萍
- 关键词:数据组织地理信息系统
- 梯田作为地形因子和工程措施对土壤侵蚀定量评价影响的对比研究被引量:1
- 2017年
- [目的]根据中国土壤流失方程(CSLE),在降雨、土壤、植被等因子一定的条件下,将梯田作为地形因子计算流域土壤侵蚀量,并与梯田作为工程措施的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为土壤侵蚀定量评价提供新的思路。[方法]以黄土高原地区的纸坊沟流域和燕沟流域作为试验区,利用5m分辨率的DEM,0.3m分辨率的WorldView 3,30m分辨率的Landsat 8影像、降雨数据、土壤数据、土地利用等数据。[结果](1)在纸坊沟流域和燕沟流域,坡式梯田作为地形因子的流域土壤侵蚀量大于梯田作为工程措施的流域土壤侵蚀量,同时坡式梯田作为地形因子的流域土壤侵蚀量大于水平梯田作为地形因子的流域土壤侵蚀量,而水平梯田作为地形因子的流域土壤侵蚀量与梯田作为工程措施的流域土壤侵蚀量的比较根据流域的不同结果不同。(2)梯田占流域面积比例不同时,随着梯田占比的升高,梯田作为工程措施的流域土壤侵蚀量要明显低于梯田作为地形因子的流域土壤侵蚀量。[结论]梯田作为地形因子和工程措施因子会对土壤侵蚀量计算产生一定影响,梯田占比较大时差异明显。
- 王翊人赵牡丹张倩张鹏
- 关键词:梯田地形因子土壤侵蚀定量评价
- 眉县“三生用地”分类及其空间结构分析被引量:9
- 2019年
- 以土地的生态、生产和生活功能为导向,将土地划分为生产生态用地、生态生产用地、生活生产用地和生态用地4类,并与土地利用现状分类进行了衔接,构建了眉县的“三生用地”分类体系。然后采取雷达图、信息熵、空间洛伦兹曲线和基尼系数的方法,分析了眉县“三生用地”分布的空间结构,结果表明:(1)眉县各镇(街办)的生态生产用地和生态用地的数量差异较大;(2)眉县南北部镇(街办)的“三生用地”结构均衡性较高,信息熵水平高于中部镇(街办);(3)眉县生产生态用地在全县分布相对平均,生态生产用地和生态用地的分布相对合理,生活生产用地在全县分布差距较大。根据眉县“三生用地”的空间分布提出了结构优化的建议,旨在为规划工作提供科学参考。
- 吴宇鑫赵牡丹刘婷
- 关键词:土地利用信息熵洛伦兹曲线基尼系数
- 西安市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动态变化与预测被引量:5
- 2016年
- 生态足迹法通过将区域的资源和能源消费转化为提供这种物质流所必须的各种生物生产土地的面积,并同区域能提供的生态生产型土地面积(生态承载力)进行比较,能定量判断一个区域的发展是否处于生态承载能力的范围内。本文运用生态足迹法和ARIMA模型,以2013年以及1994-2013年西安生物资源账户和碳足迹账户的消费数据,进行静态生态承载力与动态生态承载力分析并预测未来5年生态安全情况。结果表明:2013年西安市生态足迹大于生态容量,同时1994-2013年西安市均表现出生态足迹超出生态承载力8倍左右,出现严重的生态赤字。西安市的生产、生活强度超过了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西安市生态系统处于人类的过度开发利用之下。ARIMA模型预测表明未来5年生态足迹虽有逐年减小的趋势,但和生态承载力差距较大。通过分析西安市人类活动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压力和影响程度,可为城市生态研究、生态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通过研究提出加强城市生态建设,优化城市管理模式,优化产业结构是维持西安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安全的有效途径。
- 袁钟赵牡丹刘蕊娟王静
- 关键词: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
- 秦巴山区增强植被指数长时间序列变化及其自然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4
- 2022年
- 秦巴山区是横跨我国南北地区的重要地理过渡带,为全面了解秦巴山区近20年的生态变迁及影响因素,基于MODIS-EVI数据,结合气温、降水和DEM数据,利用最大值合成法、趋势分析法和偏相关分析,以海拔为基础,分析了秦巴山区2000—2020年不同海拔高度上不同类型植被增强指数(EVI)的时空变化及其与气温、降水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1)2000—2020年秦巴山区植被年均EVI呈现波动上升趋势,有80.67%和13.29%的区域EVI呈现明显改善和轻微改善趋势,在海拔1600~1800 m处EVI变化处于相对稳定状态,较适宜植被生长。(2)栽培植被和阔叶林为秦巴山区主要植被类型,各植被类型EVI值由大到小依次为阔叶林、灌丛、针叶林、草地、栽培植被和其他,在1000~2000 m海拔区间植被面积占大多数,1600~1800 m为适宜植被自然生长的区间。(3)2000—2020年秦巴山区向暖湿方向发展,EVI与气温相关性在区域分布上较均匀,降水对植被EVI的影响强度要高于气温对其的影响强度;随着海拔高度的上升,植被EVI与气温的相关性总体上高于其与降水的相关性。
- 樊艺赵牡丹王建
- 关键词:气候因子
- 基于遥感影像的DEM地形信息增强表达研究——以梯田DEM构建为例被引量:2
- 2016年
- 将遥感影像信息应用于梯田DEM构建是实现DEM地形信息增强表达的有效方式.通过RTK测量方法获取梯田实验样区实测点高程数据,构建了0.5m分辨率Hc-DEM作为对"真实地表面"的模拟.根据1∶10000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精度标准,基于Hc-DEM提取等高距5m等高线并插值生成5m分辨率DEM,以该数据作为基础数据分别使用快速构建方法与基于田面边界的梯田DEM构建方法进行梯田DEM构建,实现梯田信息在DEM数据上的信息强化表达.对比分析上述4种DEM数据的高程频率特征,并以Hc-DEM数据作为参照求取高程中误差,结果表明从遥感影像上获取相关梯田信息进而辅助梯田DEM表达具有可行性,基于田面边界的梯田DEM构建方法对梯田地形强化效果相对较优,该研究将为构建其他有遥感信息加入的地形信息增强DEM提供一定参考.
- 程德强赵牡丹高春留王翊人毛文婷
- 关键词:RTK
- 顾及梯田的DEM地形特征研究被引量:2
- 2017年
- 梯田地表作为一种特殊的经人工深度影响的地貌形态,目前已成为在山丘地区具有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土地资源。但是在当前强化推进土地资源管理数字化,信息化的今天,对梯田的数字化表达以及分析还存在欠缺。本研究通过对数据的改造,构建出顾及梯田的DEM,并从原始DEM与梯田DEM的剖面结构特征、高程特征以及地形因子特征等方面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基于真实田坎构建的梯田DEM,可较为准确且直观地反映梯田地形的特征。(2)与原始DEM相比,加入梯田信息后,梯田DEM高程剖面图总体呈阶梯式分布,转折部位明显,且基于梯田DEM提取的坡度、坡长、LS因子值明显减小,反映修建梯田后地形因子的变化,对进一步定量分析土壤侵蚀以及水土流失具有重大意义。
- 冯园赵牡丹张鹏吴宇鑫
- 关键词:梯田地形特征地形因子
- 基于两种卫星传感器的不透水面提取指数比较被引量:12
- 2021年
- 不透水面是城市化过程和环境品质影响评价的重要指标,快速、精确地从遥感影像上提取不透水面信息对分析城市扩张、地表结构变化和评价生态环境品质具有重要意义。前人已经提出了多种指数模型来识别不透水面信息,但是,裸土和沙地的干扰始终是困扰不透水面提取精度的一个主要因素。文章以分布有大量裸土和沙地信息的银川市部分区域为研究区,使用归一化建筑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Built-up Index,NDBI)、比值居民地指数(Ratio Resident-area Index,RRI)、遥感建筑用地指数(Index Based Built-up Index,IBI)、垂直不透水层指数(Perpendicular Impervious Index,PII)和增强型不透水面指数(Enhancement Normalized Difference Impervious Surface Index,ENDISI)这5种目前常用的不透水面提取指数以及2个中等分辨率的传感器(Landsat8 OLI和Sentinel-2 MSI)数据,系统对比了10种不同指数模型和传感器组合下的不透水面提取结果,进而分析5种指数模型的差异性、对不透水面和裸土沙地的区分程度以及对不同传感器数据的响应效果。研究表明:5种不透水面指数在2种数据源下均可以基本提取出不透水面信息,其中指数RRI的提取结果总体精度最高;指数PII和RRI区分不透水面和裸土沙地的效果最好;指数NDBI、IBI和RRI对Sentinel-2 MSI的响应效果较好,指数ENDISI和PII对两种数据响应效果较一致。
- 马羽赫赵牡丹周鹏王建
- 关键词:指数法遥感应用
- ArcGIS辅助建筑物阴影分析被引量:4
- 2015年
- 本文以简单单栋建筑物作为研究对象,在Arc GIS10.1环境下,对由于建筑物遮挡而产生的阴影,结合日照分析原理,使用相关阴影分析工具实现对建筑物阴影遮盖区域阴影时长的求解,对相关时刻进行阴影的模拟,并使用Model Builder完成了通用模型的构建,从而扩展了Arc GIS的阴影分析功能。本研究结果不仅可以为植被绿化提供科学的依据,同时还将为建筑物空间结构优化提供一定参考。
- 程德强赵牡丹张倩冯园
- 关键词:ARCG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