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虎林

作品数:63 被引量:214H指数:7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首都医学发展科研基金海军后勤部科研基金“首都临床特色应用研究”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0篇期刊文章
  • 1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6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6篇手术
  • 9篇外科
  • 8篇癫痫
  • 8篇外科手术
  • 8篇内镜
  • 7篇神经系
  • 7篇神经系统
  • 7篇中枢神经
  • 7篇中枢神经系统
  • 6篇影像
  • 6篇神经内镜
  • 6篇中枢神经系统...
  • 6篇疗效
  • 6篇淋巴
  • 6篇淋巴瘤
  • 6篇颅咽管瘤
  • 5篇原发性
  • 5篇原发性中枢神...
  • 5篇原发性中枢神...
  • 5篇手术治疗

机构

  • 60篇中国人民解放...
  • 5篇第二军医大学
  • 2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北京军区总医...
  • 1篇吉林大学中日...
  • 1篇北京医院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延安大学
  • 1篇第四军医大学...
  • 1篇解放军第四二...

作者

  • 63篇赵虎林
  • 31篇田增民
  • 23篇赵全军
  • 20篇张剑宁
  • 19篇于新
  • 18篇王亚明
  • 17篇尹丰
  • 13篇卢旺盛
  • 12篇王洪伟
  • 12篇刘锐
  • 9篇亓树彬
  • 8篇姚生
  • 8篇戚晓昆
  • 8篇刘建国
  • 8篇李志超
  • 7篇林鸿
  • 7篇郑奎宏
  • 6篇郝秋星
  • 6篇董秦雯
  • 6篇段枫

传媒

  • 5篇海军总医院学...
  • 4篇中国实验诊断...
  • 4篇中华神经外科...
  • 4篇癫痫与神经电...
  • 3篇中华神经外科...
  • 3篇立体定向和功...
  • 3篇解放军医学杂...
  • 3篇中国微侵袭神...
  • 2篇中华航海医学...
  • 2篇中国医刊
  • 2篇中华神经医学...
  • 2篇中国急救复苏...
  • 2篇2014北京...
  • 2篇2015北京...
  • 1篇中华神经科杂...
  • 1篇中国神经免疫...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现代中西医结...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中华外科杂志

年份

  • 2篇2018
  • 2篇2017
  • 4篇2016
  • 5篇2015
  • 12篇2014
  • 2篇2013
  • 6篇2012
  • 7篇2011
  • 5篇2010
  • 6篇2009
  • 2篇2008
  • 2篇2007
  • 2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3
  • 1篇2002
  • 3篇2001
6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神经内镜经鼻腔-蝶窦入路手术治疗老年颅咽管瘤8例被引量:3
2011年
颅咽管瘤多发生于儿童及青少年,老年颅咽管瘤患者较少。由于颅咽管瘤部位深在,手术全切困难,高龄患者开颅风险更大,或者不能耐受开颅手术。我们采用神经内镜经鼻蝶手术治疗老年颅咽管瘤8例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赵虎林田增民于新赵全军亓树彬
关键词:颅咽管瘤老年神经内镜
质子磁共振波谱分析在颅内病变诊断中的应用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探讨氢质子磁共振波谱(MRS)检查技术在颅内占位性病变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40例经立体定向活检确诊的颅内占位性病变病例行常规MRI检查,同时行MRS检查,并计算病变区Cho/Cr,NAA/Cr,Cho/NAA值,分别依据单纯常规MRI和MRI结合MRS作出术前诊断,最后再与病理结果比较.结果:不同的疾病有不同的波谱特征 与病理诊断比较,常规MRI诊断正确率为37.5% (15/40),而MRI结合MRS诊断正确率为80%(32/40),二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RS可提供组织生化和代谢方面的信息,可以提供比常规MRI之外更多的信息,对颅内占位性病变的诊断提供帮助.
卢旺盛黄敏华田增民于新赵全军亓树斌王亚明赵虎林郭勇林伟
关键词:颅内占位性病变磁共振波谱分析原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脱髓鞘病
多发性和多房性脑脓肿的临床特点分析
目的 探讨多发性脑脓肿和多房性脑脓肿的细菌学特征、诱发因素、感染途径、临床表现、治疗选择和预后等.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1-2010年收治的85例脑脓肿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单发性脑脓肿52例,多发性脑脓肿15例,多房性脑...
于新刘锐张剑宁王亚明亓树彬王洪伟杜亚楠赵虎林贾博
关键词:脑脓肿疾病特征预后
松果体区肿瘤的显微外科治疗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探讨松果体区肿瘤的显微手术方法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1月至2016年11月手术治疗的32例松果体区肿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18例采用枕下小脑幕上入路,14例采用幕下小脑上入路;肿瘤全切除20例,次全切除12例,无围手术期死亡。32例术后随访6个月至10年。术后3个月KPS评分100分26例,90分3例,80分1例,70分1例,60分1例。术后复发6例,均行γ刀治疗,再次手术5例,其中4死亡。结论影像学特点、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对定性诊断松果体区肿瘤有很大帮助;大多数松果体区肿瘤采用显微手术切除可获得良好疗效。
汤其华赵虎林张剑宁
关键词:松果体区肿瘤手术入路显微手术疗效
CDC6在颅咽管瘤中表达及靶向CDC6 RNAi抑制肿瘤细胞增殖的研究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研究真核细胞中细胞分裂周期蛋6(CDC6)与颅咽管瘤(CP)的相关性,探讨其对CP细胞的生物学作用。方法免疫组化法检测CP标本中CDC6的表达情况,并合成CDC6小的干涉核糖核酸(siRNA)片段,转染CP细胞。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检测干扰CDC6表达后CP细胞生长水平,绘制细胞生长曲线。同时应用流式细胞仪(FCM)检测细胞周期。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在正常脑组织与CP组织中CDC6表达存在明显差异,而生长曲线显示下调CDC6的表达之后,CP细胞增殖变慢,曲线变缓,与未转染的细胞相比细胞生长被明显抑制。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周期发现细胞的脱氧核糖核酸合成后期(G2)明显缩短,提前进入合成(M)期。结论 CDC6在CP细胞中表达量较正常细胞高,而且参与了CP细胞的增殖调控。
王淑为张剑宁刘爽赵虎林
关键词:CDC6CP细胞增殖细胞周期
模拟不同海况船舶环境下对开展胸腹部急救手术的影响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通过对在陆地和不同摇摆度模拟器内开展脾切除术和胸腔闭式引流术进行对比研究,初步了解不同海况下卫生船舶内完成胸腹部手术情况及完成手术用时变化,为评估卫生船舶战时救治能力提供参考。方法通过Delphi法,咨询全军野战外科专业15名专家,通过3轮咨询,筛选出脾切除术和胸腔闭式引流术做为胸腹部急救手术的代表术式。20只成年杂种犬随机分成A组(陆基组)、B组(2级海况组)、C组(5级海况组)、D组(8级海况组),每组5只,行脾切除术和胸腔闭式引流术,记录手术完成情况及所用时间(s),同时记录实验过程中手术人员反应和影响手术完成的因素。结果 4组手术均顺利完成,B、C组完成脾切除术用时与A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D组完成脾切除术用时与B、C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与A组比较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而各组行胸腔闭式引流术所用时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过程中,手术人员轻度头晕,但对完成手术操作无明显影响。结论卫生船舶在8级以下海况条件,手术人员可顺利完成胸腹部急救手术,当摇摆幅度较大时,完成复杂手术难度及手术用时相应增加,而对简单操作影响不大。
姜福亭钱阳明陈永鹏赵虎林李海峰林勇生李军卢英子王大鹏
关键词:胸腹损伤脾切除术胸腔闭式引流海上救援
脑干海绵状血管瘤显微手术治疗
目的:总结脑干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特点、手术入路选择、显微外科切除技术要点,评价手术治疗脑干海绵状血管瘤的疗效。方法:对2003年1月—2011年4月期间显微手术切除的41例脑干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资料以及手术治疗情况进行回...
张剑宁王亚明于新赵全军李志超赵虎林王洪伟卢旺盛刘锐尹丰田增民
关键词:脑干海绵状血管瘤外科手术
嗅鞘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截瘫110例被引量:1
2005年
目的用嗅鞘细胞移植法试治脊髓截瘫,探讨该方法是否有助于脊髓损伤神经功能的恢复.方法取胚胎嗅球,消化成单个嗅鞘细胞后,培养2~3周,然后将其移植到脊髓损伤部位的上下处.结果嗅鞘细胞移植后6个月、1年和2年随访,75例患者的脊髓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且呈现继续改善趋势.结论嗅鞘细胞移植有助于脊髓损伤患者脊髓神经功能的恢复.
王锐田增民刘爽王亚明孙君昭陈琳赵虎林王洪伟卢旺盛郭欣茹
关键词:嗅鞘细胞脊髓损伤
病毒性脑炎后遗癫痫的致痢灶定位及射频热凝疗效
2010年
目的:总结用视频脑电图(V-EEG)监测病毒性脑炎后遗癫痫患者,以立体脑电辅助定位为基本依据进行机器人辅助立体定向作射频热凝毁损治疗的结果。方法:采用V-EEG监测病毒性脑炎症状体征稳定后6个月以上的药物难治性癫痫患者22例(其中因病史与无创检查矛盾,采用立体定位脑电监测1例)。结果:①22例患者都能在VEEG监测中发现痫样放电,分布均为两个脑区或以上(100%)(其中1例行立体脑电监测定位);②22例患者接受机器人辅助立体定向射频热凝毁损颞叶内侧结构或内囊前肢,随访6~36个月(平均15.4个月),发现癫痫发作消失(继续服术前药物情况下)1例(4.5%),极少或几乎消失(每6个月发作不超过1次)1例(4.5%),值得的改善(发作较术前减少90%或以上)0例,不值得的改善或无效20例(91%);③22例患者中16例行立体定向术后3d内发生低热症状(72.7%)。结论:绝大多数病毒性脑炎后遗癫痫患者致痫灶不是很局限的,难以明确定位,因而射频热凝疗效较差。
吴朝晖田增民赵全军林鸿尹丰赵虎林
关键词:病毒性脑炎癫痫致痫灶射频热凝治疗
颞叶内侧型癫痫海马杏仁复合体发作间期的痫性放电特征与范围被引量:6
2011年
目的探索颞叶内侧型癫痫海马杏仁复合体区发作间期痫性放电的特征与范围,为立体定向射频毁损提供可靠依据。方法 235例经多导长程视频脑电加偶极子定位检查提示为颞叶内侧型癫痫患者,经机器人辅助定位在海马杏仁复合体区植入深部电极,监测并分析其放电特征与范围,根据监测结果实施射频毁损术。结果 235例患者均检测到发作间期的痫性放电,共6种形式;痫性放电中心部位波动于靶点下20 mm至靶点上10mm。平均位于靶下6.3507±5.0325 mm。放电范围在垂直于颞叶长轴方向为5-35 mm,平均14.2639±5.1011mm。颅底与放电中心的距离波动于2-25 mm,平均为9.0097±2.9232 mm。结论颞叶内侧型癫痫的痫性放电部位与传统定位的靶点有一定差异,且放电范围各不相同,应以深部电极监测结果实施毁损。
赵全军林鸿田增民张剑宁吴朝辉尹丰赵虎林李志超王洪伟王红肖霞王福莉李红玉于雪
关键词:深部电极痫性放电射频毁损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