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露
- 作品数:90 被引量:247H指数:10
-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玻璃体切割联合视网膜填塞术治疗难治性黄斑裂孔的临床疗效观察
- 杨秀芬尤冉汪晓磊赵露王艳玲
- 视网膜血管管径与颈动脉狭窄患者脑梗死发生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2
- 2016年
- 目的 观察探讨视网膜血管管径与颈动脉狭窄患者脑梗死发生的相关性。方法 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检查确诊的颈动脉狭窄患者87例174只眼纳入研究。患者中,男性49例,女性38例;平均年龄(65.25±7.85)岁。以是否有脑梗死将患者分为脑梗死组和对照组,分别为34、53例。两组患者间年龄(t=1.916)、男性构成比(χ2=0.142)、颈动脉狭窄程度(χ2=0.785)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9、0.706、0.675)。散瞳后拍摄以黄斑和视盘之间中点为中心周围45°彩色眼底像,包括视盘、黄斑、颞侧黄斑区上下血管弓以及距离视盘边缘2个视盘直径(DD)的鼻侧区域。应用IVAN计算机图像分析软件,测量距视盘边缘1/2~1 DD范围内视网膜动静脉的血管直径。主要参数为视网膜中央动脉直径(CRAE)、视网膜中央静脉直径(CRVE)、视网膜动静脉比值(ARV)。视网膜血管管径与脑梗死关系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脑梗死组 CRVE、CRAE、AVR分别为(132.90±20.67)、(243.47±43.92) μm和0.56±0.10;对照组分别为(145.26±21.59)、(224.99±32.35) μm和0.68±0.13。两组CRVE、CRAE、AVR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648、2.257、-4.631,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控制年龄、吸烟、低密度脂蛋白混杂因素后,CRAE与脑梗死发生相关性降低,CRVE与脑梗死发生呈显著相关 (P=0.015、0.011)。结论 CRAE降低、CRVE增加是颈动脉狭窄患者脑梗死发生的危险因素;对颈动脉狭窄患者脑梗死发生有一定预测价值。
- 赵露谢国丽王佳琳王艳玲
- RK术后人工晶状体度数计算1例被引量:1
- 2010年
- 冯雪王艳玲赵露王薇孟照洋
- 关键词:RK术后放射状角膜切开术人工晶状体度数角膜中央角膜曲率
- 普拉洛芬预防糖尿病患者白内障术后黄斑囊样水肿的研究被引量:15
- 2011年
-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白内障术后黄斑部变化及非甾体类滴眼液(普拉洛芬)对术后黄斑囊样水肿的预防作用。方法将2009年3月至2009年9月无手术并发症的连续的80例(80只眼)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的患者分为随机两组,每组各40例(40只眼)。试验组术后应用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典必殊)+1%普拉洛芬滴眼液(普南扑灵)4周。对照组术后单独使用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典必殊)4周。术前、术后1周、1月、3月患者眼部常规检查(包括最佳矫正视力、眼压、裂隙灯检查、散瞳直间接眼底镜检查)及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检查。结果术后1周、3月黄斑中心凹厚度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月黄斑中心凹厚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9)。术后黄斑囊样水肿的发生试验组4眼(10%),对照组9眼(22.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30)。结论预防性应用非甾体类滴眼液能有效减少糖尿病患者白内障术后黄斑囊样水肿的发生。
- 洪慧王艳玲曲迎新赵露
- 关键词:糖尿病白内障手术非甾体类抗炎药黄斑囊样水肿
- 颈内动脉重度狭窄患者脉络膜血流及形态结构观察被引量:7
- 2018年
- 目的 观察颈内动脉重度狭窄患者脉络膜血流及形态结构。 方法 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临床检查确诊的46例颈内动脉狭窄患者46只眼纳入研究。患者一侧颈内动脉为重度狭窄;对侧颈内动脉为轻度狭窄或无狭窄。将颈内动脉重度狭窄侧眼设为病例组,颈内动脉轻度狭窄或无狭窄侧眼设为对照组,各为46只眼。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血流成像测量受检眼眼动脉(OA)、睫状后动脉(PCA)收缩期峰值流速(PSV)、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DV)、阻力指数(RI)、博动指数(PI)。采用光相干断层扫描增强深度成像技术测量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SFCT);图像二值化处理后测量脉络膜总面积(TCA)、脉络膜血管区(LA)、脉络膜基质区(SA)、脉络膜血管指数(CVI)。对比观察两组受检眼OA、PCA血流动力学指标和SFCT、脉络膜指数变化情况。 结果 病例组受检眼OA及PCA PSV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00、?2.612,P=0.030、0.011)。两组受检眼OA及PCA EDV、RI、PI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OA:t=0.337、?1.810、?1.848,P=0.737、0.074、0.068;PCA:t=?1.160、1.400、0.815,P=0.249、0.165、0.417)。病例组受检眼SFCT(t=?3.711,P<0.001)、TCA(t=?2.736,P=0.007)、LA(t=?3.188,P=0.002)、CVI(t=?2.096,P=0.039)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受检眼SA(t=?1.262,P=0.210)、LA/SA(t=?1.696,P=0.093)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颈内动脉重度狭窄眼PCA PSV下降;SFCT、TCA、LA、CVI降低。
- 王惠李红阳赵露陈曦郭笑霄孙姣王艳玲尤冉
- 关键词:颈动脉狭窄脉络膜局部血流光学相干多普勒
- 眼缺血综合征实验动物模型的制备
- 眼缺血综合征(OIS)是颈动脉阻塞或狭窄所致的脑和眼供血不足而产生的一系列脑和眼部症状,是一类涵盖眼科、神经内科等多学科的疾病.由于OIS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其起病隐匿,缺血严重程度不一,导致眼部及全身表现复杂多样,早期诊...
- 赵露安鑫谢国丽王艳玲
- 眼缺血综合征大鼠视网膜Bcl-2和Bax的表达被引量:3
- 2015年
- 目的比较跟缺血综合征(OIS)大鼠模型组与假手术组视网膜中Bcl-2、Bax表达的差异。方法实验研究。采用双侧颈总动脉结扎(BCCAO)法建立BN大鼠OIS模型。采用随机分组法分别将大鼠分为模型组(12只)和假手术组(8只)。模型组做颈部正中切口,结扎双侧颈总动脉,假手术组仅做颈部正中切口,不结扎血管。观察两组大鼠瞳孔对光反射,对术后1个月的大鼠行FFA检查并用OCT测定两组大鼠的视网膜神经上皮层厚度,观察其视网膜厚度的差异。免疫组织化学法测量并比较两组大鼠视网膜Bcl-2、Bax的表达以及Bcl-2/Bax比值的变化。分类变量采用0检验,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的t检验。结果模型组大鼠双眼直接对光反射消失或迟钝,仅1只大鼠表现为单眼对光反射灵敏。假手术组大鼠双眼对光反射均存在。FFA检查:模型组大鼠视网膜循环时间较假手术组明显延长(动脉期:t=6.19,P〈O.01;动静脉期:t=8.24,P〈O.01;静脉期:t=2.73,P〈O.05),模型组大鼠观察到早期脉络膜的斑片状充盈以及典型的“动脉前锋”现象。OCT检查:模型组视网膜神经上皮层厚度[(195.67±8.84)μm]小于假手术组[(219.31±6.92)μ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假手术组(P〈0.05)。免疫组织化学检查:与假手术组[(2.34±0.57)μm]相比,模型组Bax表达升高[(5.67±0.84)μm,P〈0.05),Bcl.2表达无明显差异『模型组(5.61±0.98)μm,假手术组(5.63±0.88)Ixm,P〉0.05)],Bcl-2/Bax比值降低[模型组(1.01±0.23)μm,假手术组(2.47±0.47)μm,P〈0.05)]。结论BCCAO法建立的模型组大鼠视网膜功能损伤,视网膜厚度变薄,凋亡相关因子Bax、Bcl-2表达失衡。
- 王佳琳侯金彤李茜赵露孟昭洋王艳玲
- 关键词:眼疾病缺血视网膜BCL-2相关X蛋白质荧光素血管造影术疾病模型
- 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对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患者脉络膜厚度及睫状后动脉血流的影响被引量:14
- 2016年
- 目的观察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患者经单独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治疗后脉络膜厚度及睫状后动脉血流的变化。方法纳入20例(20眼)患者。所有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1周、4周记录睫状后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包括收缩期峰值流速、舒张末期血流速度、阻力指数及搏动指数;采用Spectralis OCT的EDI技术,测量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和视网膜中心厚度。比较患者治疗前后不同时间点各指标的差异性。结果治疗前、治疗后1周及治疗后4周视网膜中心厚度分别为(396.47±95.20)μm、(364.33±87.21)μm、(327.93±62.86)μm,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前、治疗后1周及治疗后4周最佳矫正视力分别为(0.80±0.46)Log MAR、(0.56±0.27)Log MAR、(0.47±0.21)Log MAR,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前、治疗后1周及治疗后4周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分别为(256.64±57.11)μm、(251.37±56.76)μm、(248.27±56.22)μm,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1周、4周与治疗前比较睫状后动脉的收缩期峰值流速、舒张末期血流速度、阻力指数及搏动指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患者单独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会引起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降低,但不影响睫状后动脉的血流。
- 赵露洪慧谢国丽王艳玲
- 关键词:脉络膜厚度睫状后动脉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 糖尿病视网膜脱离激光治疗后脉络膜脱离一例
- 2017年
- 患者,男,61 岁,因“右眼视力下降半月余”来我院就诊。既往糖尿病病史15 余年,目前药物治疗血糖控制尚可。否认其他疾病、外伤及手术史。眼部检查:右眼视力0.1(矫正无提高),左眼0.6(矫正无提高)。双眼角膜透亮,前房中深,虹膜纹理清,瞳孔圆,对光反射存在,晶状体皮质混浊。右眼下方玻璃体混浊伴积血。眼底镜检查示右眼眼底可见视盘边清色可,各象限视网膜可见微血管瘤、出血、硬性渗出及纤维增殖膜,鼻侧纤维增殖膜牵拉视网膜轻隆起;左眼眼底可见视盘边清色可,各象限视网膜可见微血管瘤、出血、硬性渗出及棉絮斑。眼科B超示右眼玻璃体混浊机化、玻璃体积血,局部牵拉性视网膜脱离(见图1A),左眼玻璃体混浊。眼科诊断:①双眼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右眼Ⅵ期,左眼Ⅲ期);②双眼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含并发因素)。建议患者行右眼玻璃体手术。就诊当天给予患者右眼可见范围内视网膜激光光凝,参数如下:能量240~360 mW;光斑直径200~500 μm;曝光时间0.1~0.3 s,激光点数1 020。上述激光参数遵照治疗指南选择[1,2]。术后第2 天彩色眼底照相检查发现实性棕色隆起(见图2)。眼B超示不与视盘相连的与眼球壁弧形相对的弧形条状回声,条状光带与后壁回声间为无回声暗区(见图1B)。考虑脉络膜脱离,拟行“右眼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剥除+激光光凝+硅油注入+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中见后极部黄白色增殖膜,鼻侧视网膜苍白、隆起,存在治疗性激光斑,手术顺利。术后1 周复查视网膜及脉络膜平伏,复位良好。
- 郭笑霄赵露王艳玲王佳琳
- 关键词:脉络膜脱离激光治疗视网膜激光光凝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眼底镜检查牵拉性视网膜脱离
- 眼缺血综合征大鼠视网膜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研究
- 2015年
- 目的观察眼缺血综合征(OIS)大鼠视网膜组织中促凋亡相关蛋白半胱氨酸蛋白酶(Caspase)-3、Caspase-8、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l-2)相关X蛋白(Bax),抑制凋亡相关蛋白Bcl-2的表达。方法Brown Norway大鼠30只随机分为实验组、对照组,每组均为15只大鼠。实验组大鼠行双侧颈总动脉结扎建立OIS动物模型;对照组大鼠游离双侧颈总动脉,但不结扎。建模后3个月,行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大鼠视网膜各层厚度及神经节细胞(RGC)数量;蛋白质免疫印迹法、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观察大鼠视网膜中Caspase-3、Caspase-8、Bax以及Bcl-2蛋白及基因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大鼠RGC数量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59,P〈o.01);视网膜总厚度(t=3.036)及内丛状层(t=3.715)、内核层(t=3.339)、外丛状层(t=3.341)厚度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外核层厚度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000,P〉0.05)。实验组大鼠视网膜Caspase-3、Caspase-8、Bax蛋白(F=17.036、7.787、11.431)及基因(F=11.162、17.763、12.183)表达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cl-2蛋白(F=10.298)及基因(F=12.047)表达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凋亡相关蛋白在OIS大鼠视网膜组织中显著表达;促凋亡相关蛋白表达升高,抑制凋亡蛋白表达下降。
- 谢国丽傅强赵露王艳玲
- 关键词: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BCL-2相关X蛋白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