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带锁髓内钉治疗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的临床效果分析
- 2023年
- 探讨对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在其治疗中,选择带锁髓内钉的效果。方法 将88例,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患者,分两组,对照组:加压钢板治疗,观察组:带锁髓内钉治疗,比较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疗效果,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在其治疗中,选择带锁髓内钉,可提高患者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 迟兴科
- 关键词:骨不连带锁髓内钉
- 微创技术结合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肱骨干粉碎骨折疗效分析
- 2013年
- 肱骨干骨折是较常见的骨折,占所有骨折的3%-5%,笔者自2010—03—2011—09采用微创技术结合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肱骨干粉碎骨折14例,取得满意疗效,报告如下。
- 迟兴科贾凤祯汤传海
- 关键词:肱骨干粉碎性骨折微创技术锁定加压钢板
- 前房荧光素渗漏指导视网膜光凝防治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 2014年
-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eovascularglaucoma,NVG)是临床较常见的难治性青光眼,致盲率高,一般的手术及药物治疗难以取得良好疗效。所以尽早发现NVG的早期体征,并采取有效措施是成功预防治疗NVG的关键。因有效的广泛视网膜光凝(panretinalphotocoagulation,PRP)治疗可使虹膜新生血管消退,控制病情发展。
- 祁艳华董宏伟高鸿亮李磊迟兴科张志新
- 关键词:青光眼新生血管性荧光素前房光凝视网膜
- 下肢开放骨折患者术后感染病原菌与负压封闭引流治疗分析被引量:1
- 2017年
- 目的分析下肢开放骨折患者的手术术后感染病原菌的分布情况,及其采用负压封闭引流治疗的临床效果研究。方法选取医院骨科收治的下肢开放骨折术后感染患者60例,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A1组)和封闭负压引流治疗组(A2组),每组30例。分析患者的病原菌分布,观察2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60例感染患者共分离出病原菌60株,其中革兰阳性菌34株(56.67%),以酿脓链球菌、肺炎链球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革兰阴性菌26株(43.33%),以产气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及大肠埃希菌为主。A2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高于A1组的80.00%(P<0.05);A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低于A1组的5.00%(P<0.05)。结论下肢开放骨折患者术后极易并发感染,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应用于下肢开放骨折患者,可显著提高患者的整体治愈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迟兴科张勇贾清海
- 关键词: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病原菌分布
- 骨创伤治疗仪在骨折患者术后疼痛中的应用分析
- 2022年
- 观察骨折病患术后疼痛管理中应用骨创伤治疗仪的效果。方法 选择2020.11月~2022.5月收治的46例患者作为研究样本,分成空白、试验组两组,各23例,均进行常规治疗,试验组配合使用骨创伤治疗仪,观察各组干预情况,并在组间做对比分析。结果 试验组总有效率91.30%,空白组65.22%,有统计学意义(X²=4.654,P=0.031<0.05)。试验组轻度、重度疼痛人数占比分别是47.83%、17.39%,空白组21.74%、47.93%(X²分别为4.859,5.274,P分别等于0.013,0.004均<0.05)。试验组患者骨折结痂及愈合时间均短于空白组,数据有差异(P<0.05)。结论 为骨折患者使用骨创伤治疗仪,效果确切,值得推广。
- 迟兴科
- 关键词:骨折骨创伤治疗仪术后疼痛
- 超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术联合巩膜池小梁切除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 祁艳华贾洪丽高鸿亮郭志强范洪雨许利娟迟兴科李磊张志新
- 针对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病因先行超全视网膜光凝术,扩大了光凝范围,增加了光凝强度,缩短了光凝间隔时间,最大程度解除了视网膜缺血、缺氧的因素,使虹膜新生血管全部或部分消退,然后行巩膜池小梁切除术,手术时在经典小梁切除术的基础...
- 关键词:
- 关键词:青光眼视网膜激光光凝术视网膜激光光凝术
- 两种手术方法治疗腘窝囊肿的病例对照研究被引量:6
- 2009年
- 胭窝囊肿也称为Baker囊肿,是胭窝内滑液囊肿的总称。胭窝囊肿多发在半膜肌腱滑囊和腓肠肌内侧头与半膜肌之间的滑囊,并常与关节腔相通。除外,还可发生于股二头肌、半膜肌、韧带和关节囊。。胭窝囊肿是膝部最常见的一种肿物,其传统的囊肿切除术治疗方法疗效多不理想,复发机会较多。自1998年6月至2005年12月,对新发病例及传统手术方法复发的病例,我们将治疗腱鞘囊肿的翻转缝合法术式应用于胭窝囊肿手术治疗中,治疗52例,和以前传统手术方法的病例30例对比,经观察后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 张勇孟祥杰刘耀华迟兴科
- 关键词:病例对照研究骨科手术方法
- 股骨髁间骨折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因素
- 2016年
- 探究股骨髁间骨折患者行手术治疗后,影响其膝关节功能恢复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收入的92例股骨髁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分析患者因性别,年龄,骨折原因,骨折类型,手术时机及CPM功能锻炼等存在的差异性而对膝关节功能恢复造成的影响。结果:按照创伤严重程度评分法(ISS评分)对患者骨折程度进行评分,ISS评分超过16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较长,膝关节功能恢复较慢。研究发现,患者因车祸,高空坠落导致的骨折,严重程度明显高于压砸和摔伤,术后恢复较慢对膝关节功能造成的影响更大。结论:针对不同骨折程度的患者而言,骨折粉碎程度越高,损伤越大,膝关节功能恢复越慢,难度系数越高。术后积极适当的运动干预,如进行CPM功能锻炼,对患者膝关节功能的恢复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 张杰迟兴科
- 关键词:股骨骨折膝关节功能影响因素
- 72例穿刺椎间盘切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临床效果分析
- 2016年
- 研究分析椎间盘切除术对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取我院接收并确诊患有腰椎间盘突出的72例患者作为观察研究对象,采用穿刺椎间盘切除术的治疗手段来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并且准确详细的记录下这72例患者在治疗前、治疗中及治疗后的身体机能状况,进行对比研究,分析穿刺椎间盘切除术对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意义。结果: 对经此治疗的72例患者在术后长达1年半规律性的坚持复查的复查结果显示、追踪调查和随访,经过统计分析,该治疗方法对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具有显著的疗效(p<0.05)。根据改良Macnab标准对这72例患者的术后恢复状况进行研究分析评定,可分为优秀65例,良好4 例,可2例,差1例, 经计算该组患者的优良率为95.8%。结论:穿刺椎间盘切除术对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非比寻常的治疗意义。
- 张杰迟兴科
-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临床治疗效果
- 创伤骨科四肢骨折应用外固定架的效果分析
- 2022年
- 对出现科四肢骨折的患者需要采用固定架进行固定,本文的目的在于分析这种固定架对创伤骨折的效果。本文的研究方式是对比法,对四肢骨折的患者开展研究,共选择86例患者开展实验,于2020年2月开始,持续两年时间。将这些患者分成采用外固定架治疗的外固组,以及行内固定治疗的内固定组,对比这两组患者在治疗方面的效果。通过本次实验之后的数据收集可看出,外固定组手术、骨折愈合的时间更少,且创伤切口小且手术出血少,并发症发生少,生存质量高,在治疗过程中疼痛评分也低于内固定组。这些都可看出外固定组治疗效果更明显。因此,从这些数据可看出,如果发生了四肢骨折的情况,在固定时可先采用外固定架处理,值得临床广泛运用。
- 迟兴科
- 关键词:肢体骨折外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