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丽芳
- 作品数:16 被引量:60H指数:5
- 供职机构: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白血病患者止凝血功能的临床研究被引量:7
- 1999年
- 目的研究止凝血功能在急慢性白血病中的变化。方法对64例白血病患者分组进行纤维蛋白原(Fg:Ag),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Ag),蛋白C(PC),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PA:A)及其抑制物活性(PAI:A),纤溶酶原活性(PLG:A),a2-纤溶酶抑制物活性(a2-PI:A),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D-二聚体(D-D),内皮素-1(ET-1)的检测。结果急性白血病组的Fg:Ag增高而a2-PI:A减少(P<0.01或P<0.05);慢性白血病患者Fg:Ag增高而a2-PI:A减少(P<0.05);其余指标改变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急性白血病患者均存在高凝状态。急性白血病的纤溶亢进和内皮细胞受损,除了引起出血,还可能与疾病的浸润转移有关。
- 胡钧培窦红菊邹丽芳杨景文王鸿利
- 关键词:白血病止血功能凝血功能
- 脑梗死患者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 4G/5G基因多态性的研究被引量:2
- 2005年
- 目的研究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基因多态性对脑梗死发病的影响。方法对52例脑梗死患者和31名正常对照者进行PAI-14G/5G基因多态性的检测,同时进行血浆PAI-1活性测定。结果通过基因多态性的检测,脑梗死患者4G/5G基因型的比例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21)。在PAI-1活性测定中,脑梗死组高于对照组(P<0.01)。脑梗死和正常对照组中4G/5G基因者的PAI-1活性均大于4G/5G基因型个体(P<0.01或P<0.05)。结论PAI-1及4G/5G基因多态性可能在脑梗死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 胡均培严为宏邹丽芳窦红菊庄衍程毅敏
- 关键词:脑梗死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基因多态性
- 健康老年人部分止凝血指标的变化被引量:5
- 2000年
- 本文测定一组健康老年人的血液粘度、血细胞触变性、粘弹性、纤维蛋白原 (Fg:Ag)、血管性血友病因子 (v WF:Ag)、抗凝血酶 活性 (AT- :A ) ,和内皮素 - 1(ET- 1)。结果表明老年人的全血粘度和血浆粘度较中青年人升高 ,红细胞变形能力下降 ,同时老年人的 Fg:Ag、v WF:Ag和 ET- 1升高 ,AT- :A下降 。
- 乐忠庆胡钧培窦红菊邹丽芳叶为德杨景文
- 关键词:血液流变学血栓前状态止血凝血
- 血浆血栓前体蛋白在DIC检测中的临床意义被引量:2
- 2005年
- 目的观察血浆前体蛋白(TpP)在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病人实验室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分别对27例DIC病人、45例Pre-DIC患者和30例健康志愿者进行BPC、PT等DIC常规检测,以及包括TpP在内的血小板活化、凝血纤溶激活和内皮细胞受损的分子标志物检测。并对其进行敏感度和特异性的比较。结果 DIC患者组的各项指标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01或P<0.001或P<0.05)。Pre-DIC患者组的分子标志物检测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或P<0.01)。TpP在DIC早期诊断中的敏感度为80%,而特异性为96%。结论 TpP可作为DIC实验室诊断的一个既敏感又特异,且对DIC的早期诊断和抗凝治疗具有临床指导意义的指标。
- 邹丽芳陈琼窦红菊叶为德乐忠庆胡钧培
- 关键词:血栓前体蛋白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 米托蒽醌治疗恶性血液病的临床研究
- 米托蒽醌是第三代的蒽环类抗肿瘤药物.1996年11月~1999年5月,采用米西宁(国产盐酸米托蒽醌注射液)为主的化疗方案共治疗了63例急性血液病患者,并用中药制剂参麦注射液来减少化疗药物的毒副反应,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本文...
- 胡钧培邹丽芳窦红菊乐忠庆杨景文
- 关键词:米托蒽醌恶性血液病化疗药物
- 文献传递
-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止凝血功能的临床研究被引量:5
- 2002年
- 目的:观察止凝血功能在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rma,MM)患者中的变化。方法:对16例MM患者进行全血粘度、血浆粘度、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140(GMP-14,P-选择素)、凝血因子Ⅱ、Ⅴ、Ⅶ、Ⅶ、Ⅸ、Ⅹ、Ⅺ活性、抗凝血酶(AT-Ⅲ)活性、纤维蛋白原(Fbg)、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D-聚体(D-D)、纤溶酶原活性(PLG)、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纤溶酶原激活抑制物(PAI)、α_2-抗纤溶酶抑制物(α_2-PI)及内皮素-1(ET-1)、凝血酶调节蛋白(TM)的测定,并将这些指标检测结果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MM 患者组全血粘度、血浆粘度、TM比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或P<0.001),而凝血因子Ⅱ、Ⅷ、Ⅹ活性、Fbg比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其余指标虽有改变,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MM患者存在着血小板功能和凝血功能障碍是临床出血的主要原因,但同时血液粘度增加,血流缓慢不畅,损害毛细血管,也可造成或加重出血。
- 邹丽芳胡钧培叶为德
-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止凝血功能血小板出血
- 含异环磷酰胺的联合化疗在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中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
- 2002年
- 邹丽芳胡钧培
- 关键词:联合化疗非霍奇金淋巴瘤疗效观察
-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栓前体蛋白、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和D-二聚体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13
- 2004年
- 目的:探讨血栓前体蛋白(TpP)、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和D-二聚体(D-D)的检测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38例急性脑梗死和31例正常健康对照组的血浆TpP、TAT、和D-D水平。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浆TpP、TAT、和D-D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或P<0.01)。起病6 h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TpP水平升高的阳性率显著高于TAT和D-D的阳性率(P<0.01)。结论:血浆TpP、TAT、和D-D水平是可以反映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凝血、抗凝及纤溶活性异常的3个指标。而TpP对于早期诊断急性脑梗死最具有临床价值。
- 窦红菊胡钧培邹丽芳陈凯骏
-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血栓前体蛋白D-二聚体
- 脑梗死患者白细胞介素-6和肿瘤坏死因子α变化的研究被引量:5
- 2004年
-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 6(IL 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 α)在脑梗死 (CI)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ELISA方法检测 3 8例CI患者在发病急性期、亚急性期和恢复期的血清IL 6和TNF α水平 ,并比较不同梗死灶体积上述细胞因子血清水平的变化。结果 :CI患者急性期的血清IL 6水平均较亚急性期、恢复期以及对照组明显升高 (P <0 .0 5 ) ;TNF α水平急性期比对照组升高 (P <0 .0 5 )而与亚急性期、恢复期之间无统计学差异 ;中、大梗死体积组的急性期TNF α水平比小体积组显著升高 (P <0 .0 5 ) ,IL 6水平则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细胞因子参与了急性脑梗死的发病过程。
- 胡钧培窦红菊方晶邹丽芳庄衍
- 关键词:脑梗死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ELISA发病机制
- 蝮蛇抗栓酶-3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被引量:2
- 1993年
- 3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LDVT)患者,采用蝮蛇抗栓酶-3(Svale-3)治疗,进行了治疗前后临床观察,血液凝血、抗凝及纤溶指标检测和作静脉造影比较。结果显示,Svate-3的临床疗效为85.95%,静脉血流再通率46.6%。研究结果表明Svate-3具有提高抗凝血因子和激活纤溶作用。
- 杨景文乐忠庆张培华邹丽芳王鸿利邵慧珍王振义
- 关键词:深静脉血栓蝮蛇抗栓酶抗凝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