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心病
  • 2篇介入
  • 2篇冠心病
  • 1篇蛋白
  • 1篇动脉
  • 1篇动脉介入
  • 1篇心肌
  • 1篇心肌梗死
  • 1篇心血管
  • 1篇心血管事件
  • 1篇血管
  • 1篇血管事件
  • 1篇血尿酸
  • 1篇预后
  • 1篇尿酸
  • 1篇球囊
  • 1篇球囊反搏
  • 1篇主动脉
  • 1篇主动脉球囊
  • 1篇主动脉球囊反...

机构

  • 3篇湖南省怀化市...

作者

  • 3篇邹宇
  • 2篇艾庆
  • 2篇包忠武
  • 2篇申强
  • 1篇蒋军军
  • 1篇朱永芝
  • 1篇舒易文
  • 1篇周俊

传媒

  • 1篇实用临床医药...
  • 1篇中国实用医刊
  • 1篇临床合理用药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14
  • 1篇2013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主动脉球囊反搏术在急性心肌梗死冠状动脉介入术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6
2014年
目的探讨主动脉球囊反搏术在急性心肌梗死冠状动脉介入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44例急性心肌梗死冠状动脉患者按照自愿原则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22例,研究组行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和冠状动脉术介入治疗,对照组行急诊急性心肌梗死冠状动脉术介入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22例患者中即刻改善10例,30d后左室功能显著改善6例,30d后死亡2例,术中无一例死亡,术后未发生血管再闭塞患者;对照组22例患者中即刻改善5例,30d后左室功能显著改善5例,术中死亡3例,30d后死亡5例,发生血管再闭塞4例,两组患者即刻改善率、术中死亡率、30d后死亡率、血管再闭塞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0d后改善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治疗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效果明显,能够提高其安全性,减少死亡率及血管再闭塞率,而且可以明显增加患者抢救率,临床意义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艾庆申强包忠武周俊邹宇
关键词:主动脉球囊反搏术急性心肌梗死冠状动脉介入术
血尿酸与冠脉病变程度及心血管事件的关系被引量:4
2013年
尿酸是人体内嘌呤和核酸的代谢产物,有学者认为尿酸水平升高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FraminghamHeartStudy的许多研究却指出,尿酸并非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其与高血压、糖尿病等心血管高危因素一起参与了冠心病的发生发展过程。近年来,血尿酸与心血管疾病之间的关系成为国内外研究热点,其能否改善冠心病患者的预后,目前还缺乏一定的循证医学证据。本文探讨血尿酸浓度与冠脉病变的严重程度及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之间的关系,旨在为临床的诊疗工作提供一定的建议。
艾庆申强包忠武邹宇舒易文朱永芝蒋军军
关键词:冠心病血尿酸心血管事件
B型脑钠肽联合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对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
2021年
目的探讨B型脑钠肽(BNP)联合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对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6月于怀化市第一人民医院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的冠心病患者50例,根据疾病类型分为3组,其中急性心肌梗死为C组(n=11例),稳定型心绞痛为D组(n=1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为E组(n=23例)。根据患者术前5 min BNP检测结果分为2组,其中BNP水平为324.09 ng/L以上者为A组(n=19例),BNP水平为324.09 ng/L及以下者为B组(n=31例)。比较C组、D组、E组患者术前5 min、术后2 d BNP、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并比较A组、B组不良心血管事件(包括心绞痛、心律失常、冠状动脉旁路移植、非致死性心肌梗死等)发生情况及术后3个月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 C组、D组、E组术后2 d BNP、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高于术前5 min(P<0.05);C组术前5 min、术后2 d BNP、超敏C反应蛋白水高于D组、E组,E组术前5 min、术后2 d BNP、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高于D组(P<0.05)。A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高于B组,LEVF低于B组(P<0.05)。结论 BNP联合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在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预后评估中应用价值较高,可对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进行判断,且可预测患者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
邹宇
关键词:冠心病B型脑钠肽超敏C反应蛋白预后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