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海军
- 作品数:52 被引量:166H指数:8
- 供职机构: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湖南省医药卫生科研计划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16层CT在颌面部骨折中的应用价值
- 目的:探讨16层CT在颌面部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9例经临床证实的颌面部骨折的16层CT图像。图像后处理采用GE AW4.2工作站,行多平面重建(MPR)及容积重建(VR)。结果:16层CT图像清晰显示了6...
- 郑海军周海军汤嘉泉
- 关键词:多平面重建技术
- 文献传递
- 肾素瘤一例被引量:11
- 2004年
- 陈华平周海军郑海军黄忠雄李晓杰
- 关键词:肾素瘤血压心电图B超病理诊断
- 巨大乳腺纤维腺瘤一例
- 2008年
- 郑海军周海军
- 关键词:乳腺肿块CT平扫影像学检查软组织肿块左乳腺实性肿块
- 读片窗
- 2003年
- 郑海军周海军邝砚超张伟
- 关键词:CT检查右肾癌手术治疗
- 16层CT多种成像后处理技术在胫骨平台骨折中的应用被引量:2
- 2007年
- 目的:探讨16层CT多种成像后处理技术在胫骨平台骨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53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行16层CT容积扫描,并应用ADW4.2工作站,进行多平面重建(MPR)、容积成像(VR)及最大密度投影(MIP)等多种成像后处理技术进行观察,对骨折分型,评估胫骨平台劈裂和塌陷的程度,并与X线平片及手术结果对照。结果:53例中,根据Schatzker和McBroom胫骨平台骨折6型分类法,Ⅰ型15例,Ⅱ型18例,Ⅲ型7例,Ⅳ型6例,Ⅴ型4例,Ⅵ型3例。X线平片检查漏诊7例,16层CT见髁间嵴后方或胫骨平台外髁撕脱小骨片,诊断为隐匿性骨折,其中伴有髌韧带断裂和内侧副韧带部分断裂各2例。结论:16层CT多种成像后处理技术可清晰显示骨折的部位,骨折线的走行方向、骨质碎裂程度和移位的距离,以及关节面塌陷情况等,对术前分型,制订手术治疗方案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 罗学军郑海军
- 关键词:16层CT胫骨平台骨折
- 数字化X线摄影在全脊柱摄影中的应用被引量:9
- 2008年
- 脊柱长度较长,组成人体的中轴,上承头颅,下连下肢带骨。目前国内X线摄影技术对身高120cm以上的脊柱患者不能一次摄影曝光,还只局限在43cm长的X线胶片、DR平板探测器的范围内。有自制超长X线胶片,但都很难得到一张曝光量适度的优质片。以致脊柱科医师常靠人工拼凑多张X线片测量,这样极为不便,获得准确率大大下降。
- 张任华邓波红陈华平郑海军龙江涛
- 关键词:脊柱放射摄影术
- 一种用于CT引导下穿刺手术的简易持针、角度固定装置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穿刺手术技术领域的一种用于CT引导下穿刺手术的简易持针、角度固定装置,包括鹅型主体,鹅型主体的底部设置有粘附层,粘附层的底部贴合设置由贴膜,鹅型主体的顶部一侧连接有万向杆,万向杆的另一端连接有钩型持针头,...
- 朱柏霖何玉成郑海军何庄超陈德平
- 泌尿系结石CT影像学特征与结石易碎性的关系
- 2007年
- 目的:探讨CT是否可以被用来预测泌尿系结石的易碎性。方法:随机选择2004年3月至2006年12月间120枚开放手术获得的结石,根据CT片上影像学特征(筛孔、分层年轮状、无特征)分为3组,行气压弹道碎石。结果:筛孔组、分层年轮组及无特征组3组的每毫升气压弹道碎石次数分别为355±92次4、75±102次6、58±119次,筛孔组、分层年轮组分别与无特征组行t检验,P<0.01,两组间差异均有显著性。结论:结石的易碎性与CT片上一些影像学特征有关。
- 吴志坚王进峰卢瑶华郑海军李晓刚曹阳周海军邓安常
- 关键词:结石CT影像学
- 多层螺旋CT在肺动脉栓塞诊断中的价值被引量:14
- 2008年
-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肺动脉血管成像(Multi-slice spiral CT pulmonary angiography,MSCTPA)技术对肺动脉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MSCTPA检查并证实为PE的患者21例,采用16层螺旋CT行肺动脉造影检查并采用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强度投影(MIP)和容积重建(VR)等多种后处理技术。结果本组21例PE患者中,主肺动脉、左及右肺动脉、叶间肺动脉、叶肺动脉、舌支肺动脉的显示率均达100%,对段肺动脉的显示率达93.3%。其中左右肺动脉栓塞共5支,叶肺动脉栓塞28支,段肺动脉栓塞65支。结论MSCTPA技术为临床及早发现并明确诊断PE的可靠检查手段之一。
- 徐宏刚丁汉军郑海军
- 关键词:肺动脉栓塞肺动脉血管成像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 16层螺旋CT眼环灌注成像研究被引量:1
- 2008年
-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灌注成像技术对眼环组织微循环血流动力学变化的检测。方法对我院28例53只高度近视眼和32例64只正视眼,采用GE Lightspeed pro 16层螺旋CT机进行CT灌注扫描,获取眼球赤道后眼环血容量值(BV),建立数据库并进行分析。结果高度近视眼赤道后眼环BV值均值为(4.61±1.48)ml/100 g,正视眼为(7.72±1.92)ml/100 g,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提示该区域血管的大小、多少和毛细血管开放数量存在明显差异。眼球屈光度与眼环CT灌注BV值呈正相关(r=0.793,P<0.01),即随近视屈光度数增加,眼环灌注BV值减少。结论16层螺旋CT眼环灌注成像BV值能反映高度近视眼眼环组织微循环内血流动力学变化,是一种较好的定量检测方法。
- 周海军郑海军黄小伟武正清
- 关键词:高度近视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