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郑萍

作品数:45 被引量:128H指数:6
供职机构:第三军医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庆市科技攻关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社会学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2篇医药卫生
  • 3篇生物学
  • 1篇化学工程
  • 1篇社会学

主题

  • 15篇细胞
  • 12篇补体
  • 10篇克隆
  • 9篇抗体
  • 8篇单克隆
  • 8篇单克隆抗体
  • 5篇蛋白
  • 5篇受体
  • 5篇衰变加速因子
  • 5篇活性
  • 5篇DAF
  • 4篇调节蛋白
  • 4篇免疫
  • 4篇酵母
  • 4篇C1Q
  • 4篇C5A受体
  • 4篇补体调节蛋白
  • 3篇血清
  • 3篇抑制物
  • 3篇细胞产生

机构

  • 45篇第三军医大学
  • 3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哥伦比亚大学

作者

  • 45篇郑萍
  • 29篇谢佩蓉
  • 25篇邹强
  • 21篇郭波
  • 15篇李华
  • 11篇朱锡华
  • 8篇吴玉章
  • 5篇陈政良
  • 5篇吕凤林
  • 4篇杨劲
  • 4篇杨菲
  • 4篇姜曼
  • 3篇许桂莲
  • 3篇周伟
  • 3篇陈晓韧
  • 2篇胡承香
  • 2篇宋建勋
  • 2篇陈克敏
  • 2篇王磊
  • 1篇贾正才

传媒

  • 26篇免疫学杂志
  • 5篇第三军医大学...
  • 3篇中国免疫学杂...
  • 3篇中华微生物学...
  • 3篇细胞与分子免...
  • 1篇生物化学与生...
  • 1篇上海免疫学杂...
  • 1篇局解手术学杂...
  • 1篇山西医科大学...
  • 1篇现代免疫学

年份

  • 1篇2008
  • 2篇2005
  • 10篇2004
  • 2篇2003
  • 4篇2002
  • 5篇2001
  • 4篇2000
  • 5篇1999
  • 1篇1998
  • 4篇1996
  • 3篇1995
  • 1篇1994
  • 1篇1992
  • 1篇1991
  • 1篇1990
4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提高单克隆抗体产量的简易方法被引量:6
1999年
采用一种较常规培养法更简便且能提高产量的制备单克隆抗体的方法,即当杂交瘤细胞生长达90%~95%单层密度时加培养液至瓶颈,加塞置37°C孵箱直立式孵育8~10d后收集上清,用ELISA法测定单抗效价,结果较常规法产量提高8~14倍。
郑萍邹强
关键词: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
多聚Clq诱导免疫细胞的Ca^(2+)动员
1996年
多聚Clq与人T细胞系Jurkat、B细胞系Ran和Mφ系U937细胞表面ClqR相互作用,诱导45Ca2+跨膜快速内流,刺激[Ca2+]i迅速增高,前者可为质膜Ca2+通道阻滞剂Verapamil所阻断,后者能被胞外Ca2+络合剂EGTA部分抑制,被蛋白酪氨酸激酶(PTK)抑制剂Genistein完全消除。资料表明,Clq/ClqR系统介导的信号转导机制涉及内Ca2+和外Ca2+两者的动员,且与PTK有关。
陈政良谢佩蓉郑萍
关键词:免疫细胞信号转导
人红细胞膜衰变加速因子的分离纯化及其生物学活性鉴定
2003年
目的 获得纯化并具有生物学活性的人红细胞膜衰变加速因子。方法 经胰蛋白酶消化、正丁醇抽提及DE32和Sepharose 6B色谱分离等步骤从人红细胞膜影中分离纯化人红细胞膜衰变加速因子 (DAF)。以SDS PAGE及免疫印迹实验检测纯度及抗原特异性 ,以C3转化酶体外组装实验及促衰变活性实验检测其补体抑制活性。结果  4 0 0mL人全血最终可得纯化DAF约 370 μg ,回收率达 10 .4 % ;比活性为每毫克 2 .2 4× 10 5units;纯化产物在SDS PAGE表现为 70 0 0 0u的单一蛋白条带 ,在免疫印迹实验中可与抗人DAF单抗特异性结合。在生物学活性实验中 ,纯化产物既可促进C3转化酶衰变 ,也可抑制C3转化酶形成。
邹强郑萍周伟谢佩蓉李华郭波
关键词:衰变加速因子分离纯化生物学活性
抗人C_1~—-INH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其在分离人血清中C_1~—-INH的应用被引量:4
1991年
本文以C_1~—抑制物免疫的BALB/c小鼠脾细胞,与SP 2/0骨髓瘤细胞在50%PEG的作用下融合,获得三株分泌抗人C_1~—抑制物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系(A8、F7、G10)。用ELISA测定杂交瘤细胞培养上清及其所诱生的小鼠腹水,特异性抗体效价分别为10^(-2)~10^(-3)及10^(-4)~10^(-6)。抗原阻断试验及取代试验结果表明,这些单抗是C1~—抑制物特异的。杂交瘤细胞液氮冻存半年以上,复苏后仍稳定分泌特异性抗体。经鉴定三株单抗均属IgG1。以F7制成亲和层析柱,分离纯化血清中的C_1~—抑制物,经SDS-PAGE及免疫印迹试验证明,有较高的纯度和良好的活性。本文为今后开展C_1~—抑制物的基础理论及临床应用研究,提供了方便条件。
谢佩蓉郑萍姜曼朱锡华
关键词:单克隆抗体
人C5a过敏毒素拮抗剂的分子设计及其活性检测被引量:5
2001年
目的 :从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关系出发 ,探讨C5aR与其配体的C5a的结合位。方法 :按分子设计理论 ,采用亲水性方案寻找C5aR胞外区高亲水性区域 ,Fmoc方案人工合成C5aR第 9~ 30位氨基酸基序 (P2 2肽 ) ,经高效液相色谱纯化 ,毛细管电泳鉴定。结果 :合成多肽 (P2 2 )的纯度为 95 19% ,每次缩合的平均效率为 99 78% ;能与anti C5aRMcAb(S5 1,Serotic公司 )有效地结合 ,酶联OD490极显著高于同浓度对照多肽C2 0 ;还可被配体rh C5a( 10ng ml)明显抑制而降低其酶联OD值 (P <0 0 5 ) ,此外 10ng mlP2 2还可抑制rhC5a所致U937细胞胞浆Ca2 + 升高 (P <0 0 1)。结论 :从C5aR分子中寻找C5a结合位基序 ,可拮抗C5a的过敏毒素作用 。
吕凤林朱锡华郑萍胡承香
关键词:分子设计C5AC5A受体
补体经典激活途径C3转化酶的体外组装及活性观察被引量:3
2002年
目的 体外组装包含人C4分子的补体经典激活途径C3转化酶 ,并对其转化酶活性及衰变特性进行观察。方法 利用豚鼠血清功能纯C1、C2及溶血中间体EAC4 hu体外组装经典途径C3转化酶 ,观察不同C1、C2用量及孵育温度对C3转化酶形成和自发性衰变的影响 ,以及人红细胞膜抽提蛋白对C3转化酶衰变的影响。结果 高剂量和低剂量的C1均会影响C3转化酶的形成 ,增加C2用量可增加C3转化酶的形成数量 ,C3转化酶的自发性衰变随孵育温度的升高而加速 ,人红细胞膜抽提蛋白可抑制C3转化酶的自发性衰变过程。结论 C1、C2用量及孵育温度是影响C3转化酶形成和自发性衰变的主要因素 ,体外组装的补体经典激活途径C3转化酶可应用于相关补体调控蛋白的活性检测。
邹强郑萍谢佩蓉李华郭波
关键词:补体系统转化酶活性
人衰变加速因子在酵母细胞表面的呈现被引量:4
2001年
目的为获得能在酵母表面正确折叠的人衰变加速因子。方法通过 PCR技术从 DAF- p Bluescript M13- (Amp+ )质粒扩增出全长的 DAF c DNA,酶切后克隆到酵母表面呈现载体 p YD1,构建 DAF- p YD1重组质粒 ,转化酵母细胞 ,流式细胞仪检测所呈现的 DAF。结果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到酵母细胞表面有 DAF分子的表达 ,并且此表面呈现的 DAF与针对DAF不同表位的 3株单抗均能结合。结论酵母表面呈现的 DAF保持了天然 DAF分子的构象 ,为进一步构建
郭波谢佩蓉邹强郑萍
关键词:补体调节蛋白酵母DAF
微粒型及可溶性β葡聚糖的制备及活性鉴定被引量:4
2004年
目的 从酿酒酵母中制备具有生物学活性的微粒型及可溶性 β葡聚糖。 方法 分别采用氯仿抽提法和Wil liams酸碱法 ,比较微粒型β葡聚糖产率及纯度。采用单核细胞吞噬抑制实验 ,观察所得 β葡聚糖的生物学活性。 结果 氯仿抽提法的 β葡聚糖产率为 4 .8%~ 5 .1% ,纯度为 81.5 %~ 85 .6 % ,蛋白质含量为 0 .2 7%~ 0 .31%。所得微粒型及可溶性 β葡聚糖对人单核细胞吞噬酵母颗粒的抑制率达 5 0 %。结论 氯仿抽提法的产率优于Williams酸碱法 ,所得
郑萍李华郭波杨菲王磊吴玉章邹强
关键词:可溶性
IFNγ和 IL- 6对人肝癌细胞系C1抑制物合成的调控(英文)
2000年
目的为研究 IFNγ或 IL - 6对肝癌细胞系 C1抑制物 (C1INH)合成的调控作用。方法用 EL ISA双夹心法检测了经其刺激后 Hep G2和 SMMC7712细胞培养上清中 C1INH的含量。结果两细胞系自身能合成少量 C1INH。 IFNγ和 IL - 6可通过不同的途径上调两种细胞 C1INH的合成 ,且 IFNγ的作用强于 IL- 6。结论此结果提示有可能用 IFNγ和 IL- 6治疗 C1INH缺乏病。
陈晓韧谢佩蓉郑萍
关键词:IFNΓIL-6肝肿瘤C1抑制物
酵母表面呈现的人CD55的鉴定被引量:1
2001年
目的 鉴定酵母细胞表面呈现的人CD5 5 ,探讨诱导时间对呈现的影响。方法 PCR从CD5 5 pBluescriptM13质粒扩增出全长的CD5 5cDNA ,酶切后克隆到酵母表面呈现载体pYD1,构建CD5 5 pYD1重组质粒后 ,转化酵母细胞。抗CD5 5单抗间接荧光标记染色法检测所呈现CD5 5的免疫学活性。通过FACS检测人血清处理后酵母表面C5b 9的沉积探讨CD5 5的生物学活性。同时还用FACS检测了不同诱导时间呈现CD5 5的细胞的百分率。结果 酵母表面呈现的CD5 5分子能与抗CD5 5不同表位的单抗结合 ,并且能减少细胞表面C5b 9的沉积。在诱导 2 0h左右表面呈现CD5 5的细胞百分率达最高。结论 在酵母细胞表面呈现的CD5 5分子具有免疫学和生物学活性 ,对酵母呈现CD5 5的最佳诱导时间为 2 0h。
郭波谢佩蓉邹强郑萍杨劲
关键词:CD55补体调节蛋白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