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郝梦秋

作品数:5 被引量:22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电气工程化学工程一般工业技术冶金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篇化学工程
  • 2篇电气工程
  • 1篇冶金工程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理学

主题

  • 2篇MN
  • 2篇掺杂
  • 2篇沉淀法
  • 1篇电池
  • 1篇电化学
  • 1篇电化学性能
  • 1篇形貌
  • 1篇氧化石墨
  • 1篇氧化石墨烯
  • 1篇液相
  • 1篇银粉
  • 1篇正极
  • 1篇正极材料
  • 1篇制备及性能
  • 1篇石墨
  • 1篇石墨烯
  • 1篇铁氧化物
  • 1篇前驱体
  • 1篇前驱体制备
  • 1篇锂离子

机构

  • 5篇中南大学
  • 1篇烟台卓能电池...

作者

  • 5篇郝梦秋
  • 4篇叶红齐
  • 3篇董虹
  • 3篇覃涛
  • 2篇韩凯
  • 2篇刘贡钢
  • 2篇杜瑜敏
  • 1篇吴超
  • 1篇周晚珠
  • 1篇宋晋阳
  • 1篇刘辉

传媒

  • 2篇中南大学学报...
  • 1篇电池
  • 1篇有色金属科学...

年份

  • 3篇2014
  • 2篇2013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正极材料LiNi_(1/3)Co_(1/3)Mn_(1/3)O_2的Mg掺杂及电化学性能被引量:3
2013年
为提高正极材料LiNi1/3Co1/3Mn1/3O2的循环性能,采用氢氧化物共沉淀法对前驱体进行Mg掺杂,再经过混锂、球磨、高温煅烧后,分别对掺杂与未掺杂的正极材料进行了XRD、SEM及电化学性能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掺杂与未掺杂的正极材料都为标准的α-NaFeO2型层状结构,粒度大小无明显变化;对于掺杂量为0.03与未掺杂的正极材料,首轮放电比容量分别为138.2 mAh/g和145.3 mAh/g;而循环50轮的放电比容量则分别为131.1 mAh/g和119.5 mAh/g.由此可见,通过Mg掺杂,正极材料的首轮放电比容量虽有少量降低,而循环性能却有明显增强.
宋晋阳叶红齐董虹周晚珠杜瑜敏郝梦秋覃涛
关键词: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掺杂
前驱体制备工艺条件对FePO_4·2H_2O和LiFePO_4性能的影响被引量:2
2014年
以九水合硝酸铁(Fe(NO3)3·9H2O)和二水合磷酸二氢钠(NaH2PO4·2H2O)为原料,采用反加沉淀法制备FePO4·2H2O前驱体。将FePO4·2H2O,Li2CO3和葡萄糖混合均匀后经高温固相烧结得到LiFePO4/C锂离子正极材料。考察前驱体反应温度、溶液的pH和滴加速度对FePO4·2H2O颗粒形貌、粒径以及LiFePO4的电化学性能的影响。采用扫描电镜(SEM)和激光粒度分析仪(LPSA)对样品的形貌和粒径进行表征。实验结果表明:FePO4·2H2O颗粒的粒径和分散性影响LiFePO4/C锂离子正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粒径较小且均匀分散的前驱体制得的LiFePO4的电化学性能较好。优化条件下制得的前驱体颗粒为片状,平均粒径为1.08μm。相应的LiFePO4在0.1C充放电倍率下的首轮充电容量为159.3 mA·h/g,放电容量为159.0 mA·h/g,首次充放电效率为99.8%。材料表现出良好的循环倍率性能和结构稳定性。
董虹叶红齐韩凯刘辉杜瑜敏覃涛郝梦秋刘贡钢
关键词:LIFEPO4
氧化石墨烯—铁氧化物复合吸附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针对水体富营养化现象日益严重的现状,本论文以制备性能优异的磷吸附剂为目标,合成了氧化石墨烯-铁氧化物复合材料,考察了制备工艺对材料形貌的影响,并对其磷吸附—解吸条件和机理进行了探究。  为考察氧化石墨烯的作用,分别对添加...
郝梦秋
关键词:复合吸附剂氧化石墨烯铁氧化物材料形貌
文献传递
共沉淀法制备的Al掺杂LiNi_(1/3)Co_(1/3)Mn_(1/3)O_2的性能被引量:4
2014年
在氢氧化物共沉淀法制备前驱体的过程中添加纳米Al2O3,进行 Al 掺杂,考察掺杂量 x对 Li(Ni1/3Co1/3Mn1/3)1-x AlxO2形貌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x=0.02的产物以0.2 C在2.7~4.2 V充放电,第50次循环的容量保持率为95.7%,高于未掺杂样品的81.5%,循环性能随着放电倍率的增大而提高。
郝梦秋叶红齐刘登华韩凯
关键词:共沉淀法LINI1掺杂改性
PVP对液相还原法制备微米级银粉颗粒性能的影响被引量:11
2013年
采用液相还原法,硝酸银为银源,抗坏血酸为还原剂,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为分散剂及保护剂制备超细银粉。考察PVP添加量以及添加方式对超细银粉形貌、粒径及分散性能的影响,通过SEM,XRD以及激光粒度仪等检测手段对超细银粉产品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随着反应体系中PVP用量的增加,银粉形貌从树枝状向球形转变,分散性能变佳。当PVP加入量为硝酸银的10%(质量分数)时,可制备出球形度高,分散性能较好,平均粒径为1.15μm的超细银粉。通过调节PVP的添加方式能够实现超细银粉平均粒径在1.1~2.1μm之间的可控制备。
覃涛叶红齐吴超董虹刘贡钢郝梦秋
关键词:超细银粉硝酸银抗坏血酸PVP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