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阮兴

作品数:24 被引量:31H指数:4
供职机构:甘肃政法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政治法律文化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2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历史地理
  • 8篇政治法律
  • 4篇文化科学
  • 2篇经济管理
  • 1篇社会学

主题

  • 6篇清末
  • 4篇史学
  • 4篇晚清
  • 3篇档案
  • 3篇中国法
  • 3篇中国经济
  • 3篇陶希圣
  • 3篇聚居
  • 3篇聚居区
  • 3篇光绪
  • 3篇国法
  • 2篇预备立宪
  • 2篇中国法制
  • 2篇中国法制史
  • 2篇少数民族聚居...
  • 2篇社会
  • 2篇社会史
  • 2篇食货
  • 2篇文书
  • 2篇立宪

机构

  • 18篇甘肃政法学院
  • 2篇兰州大学
  • 2篇中山大学
  • 1篇青海民族大学

作者

  • 22篇阮兴
  • 1篇罗艺
  • 1篇朱姗姗
  • 1篇张科
  • 1篇郭丽蓉

传媒

  • 4篇档案
  • 2篇青海民族研究
  • 1篇江汉论坛
  • 1篇江西师范大学...
  • 1篇甘肃社会科学
  • 1篇兰州大学学报...
  • 1篇丝绸之路
  • 1篇青海社会科学
  • 1篇宁夏大学学报...
  • 1篇青海师范大学...
  • 1篇社会科学动态
  • 1篇中国边疆史地...
  • 1篇中国社会经济...
  • 1篇高等学校文科...
  • 1篇甘肃政法成人...
  • 1篇西部法学评论
  • 1篇传承
  • 1篇文山学院学报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8
  • 5篇2017
  • 1篇2016
  • 3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8
  • 3篇2007
  • 1篇2006
  • 2篇2005
  • 1篇2000
  • 1篇1999
2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食货》与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经济社会史学界被引量:12
2005年
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的中国社会史论战,促成了中国经济社会史研究的兴起。但这一因社会革命运动而起的研究取向,实际上更多的是一种政争,而较少学术的内涵。其严重流弊是滥用理论、轻视史料以及缺乏学术合作的精神。针对这一情况,陶希圣创办《食货》,摒弃政论,倡导史料收集,培植学界新人,加强交流合作,在30年代中期的中国经济社会史界产生了相当的影响。这反映了《食货》在近代中国经济社会史学发展过程中所处的位置,也在某种程度上展示了近代中国经济社会史学发展的状况、趋势。
阮兴
关键词:《食货》陶希圣
清末立宪思潮与近代甘肃法政教育的发轫
2011年
清末社会,随着立宪思想的日益兴起,法政知识与法政人才成为社会亟需而倍受重视,法政教育也应时兴起。本文主要考述在清末立宪的社会思潮之下,地处西北边远的甘肃地区法政教育的发轫。
阮兴
关键词:清末法政教育
《甘肃官报》与清末甘肃档案
2007年
研究清末甘肃史、西北史者,无不抱憾于这一时期档案的匮乏、残缺,因为档案是研究这一时期历史不可或缺、最为重要的原始资料之一。民国时期,甘肃曾发生两次大规模的毁档事件。一次是在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所毁档案时限在1915年至1930年间。
阮兴
关键词:档案清末官报民国时期西北史
清末甘南藏族聚居区的法与社会秩序——基于光绪年间黑错与买吾的冲突为个案被引量:4
2016年
清末甘南藏族聚居区,番例、寺规、官谕与评议等适用于当地的、广泛意义上的"法",都不足以获得一种稳定的社会秩序或规范的共有状态。当地社会秩序具有极大的流动性。它的形成实际上是这样的一个过程:倡首者提出某种标准或方案,围绕这些标准或方案反复展开首唱与唱和,通过这种运动或尝试不断达成而又解体行为规范的共有状态。这种地域性社会秩序实际上是通过部落、寺院、官府及乡老等不同的组织或主体围绕"约"的行动,而呈现出一种对抗与整合的动态。
阮兴
关键词:清末社会秩序
法学与史学之间:20世纪上半期中国法学的跨学科研究趋向——以陶希圣学术研究为个案的探讨被引量:2
2008年
20世纪以来,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在中国学术界逐渐兴起。受此影响,20世纪上半期,一些学者开始注重以西方社会科学方法研究中国法律问题,并由此成就自己的学术事业与声名。其中有两类学者特别值得注意,一为非法科出身,以社科方法研究中国法律问题,而在法学领域里取得重要成就,其典型代表为瞿同祖;一为法科出身,以社科方法研究中国法律问题,却旁逸斜出,在别的领域异军突起,开创新的学术天地,其典型代表为陶希圣。前者已为法学界所熟知,后者则未足以为法学界所留意。本文深入探讨陶希圣以社科方法研究法律的缘起、发展及转向,从一个侧面揭示20世纪上半期中国法学发展的状况与学理基础,及其与其它学科在研究领域、研究方法方面的共通与相互借鉴之处。
阮兴
关键词:社会科学研究方法陶希圣
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的唯物史观、社会史论战与中国经济史研究
2007年
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唯物史观在中国学术思想界风行一时。用唯物史观来解释中国历史成为其时中国学术思想界的一种新倾向。与此同时,国民革命的失败使得中国社会各界格外注意于对中国社会性质的探讨,并引发中国社会史大论战。在论战中,唯物史观大行其道,从而促使了中国经济史研究的兴起。但论战中大多数人的研究因政治上的干扰于中国经济史研究不但贡献殊少,且反使中国经济史研究一时偏离了学术研究的正轨。一些学者意识到问题所在,起而矫偏救弊,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了这一因社会革命运动而起的学问的学术规范化。厘清这一段历史,有助于理解、认清近现代思想、政治与学术之间的纠葛关系。
阮兴
关键词:唯物史观社会史论战中国经济史研究
论清末预备立宪时期甘肃法政教育及其效应
2017年
清末预备立宪期间,清廷将法政教育作为立宪的一项要务,推行一系列措施,加强法政教育。对于这些措施,甘肃遵章一一办理。但由于这些措施的实施,超出了甘肃地方社会的实际承受能力,因此并没有起到预期的效果,其实际成效非常有限,且使一些旧矛盾进一步深化,并引发出新的矛盾与社会问题,新政未见其利先见害。考察清末预备立宪失败的原因,这类情况是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因素。
阮兴张科
关键词:清末预备立宪法政教育
清末甘南藏区部落纠纷解决形态研究——以光绪十六年卡家与沙沟的争佃冲突为中心被引量:4
2017年
光绪十六年(1890)卡家与沙沟争佃冲突的解决形态,既非严格意义上的调解,也非严格意义上的官府审判,其实质可视为具有"首唱—唱和"结构的"约"的规范秩序的形成。其中,官府成为最终的首唱者,沙沟及其支持者隆务寺一方与卡家及其支持者拉卜楞寺一方是唱和者,众乡老是中介人。在冲突的解决过程中,各方为如何使他方承认己方所主张的解决方案而进行反复的首唱与唱和,其中或争斗或调解或弹压的活动,实际上都可视为力图获取首唱这一身份地位而进行对抗与整合的过程。这种通过"约"的方式而形成的社会秩序很不稳定,呈现很大的流动性。
阮兴
关键词:清末
清末预备立宪与甘肃法政学堂的创建
2011年
20世纪初,清廷内外交困,统治岌岌可危。迫于时势的发展,更主要为挽救内外交困的统治危机,经立宪派的多方策动,在派出五大臣出国考察政治归国之后,清廷于1906年9月1日颁布上谕,决定“仿行宪政”,不过又宣称:“但目前规制未备,民智未开”,不能操切从事,须先从改革官制入手,廓清积弊,并“将各项法律详慎厘订,而又广兴教育,
阮兴
关键词:预备立宪学堂清末出国考察立宪派五大臣
晚清边疆少数民族聚居区刑案中的承保人——以清代循化厅为研究区域的考察被引量:3
2018年
晚清甘肃循化厅少数民族聚居区的刑案中,有着大量的承保人,其原因主要是当地的刑案要照番例审结,对伤害犯通常并不处以刑罚,而是罚服命价或血价后释放。加之部落、寺院、民族间的案件易翻难结,因此需要对案犯与案件进行承保。承保人主要来源于案犯的亲属、同乡、同僚、缙绅、乡老与部落头人、寺院首领等。其产生方式主要有承保人主动担任与官府选择、指令两种。承保人除了保领案犯与保结案件外,还经常参与对案件的调解,是纠纷解决的重要因素,对案件的审结与判决的内容有着重要影响。而其承保与调解活动,息讼止争之外,往往也有发展、扩张部落、寺院势力的目的。
阮兴
关键词:晚清少数民族聚居区承保人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