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友清

作品数:8 被引量:46H指数:5
供职机构:浙江省柑橘研究所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经济管理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农业科学
  • 2篇经济管理
  • 2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理学

主题

  • 4篇柑橘
  • 3篇保鲜
  • 2篇果实
  • 2篇柑橘果实
  • 1篇杨梅
  • 1篇氧乙酸
  • 1篇日产
  • 1篇色谱
  • 1篇色谱法
  • 1篇色谱法测定
  • 1篇生理变化
  • 1篇蔬菜
  • 1篇水果
  • 1篇涂膜剂
  • 1篇农药
  • 1篇农药残留
  • 1篇农药残留检测
  • 1篇贮藏
  • 1篇贮藏保鲜
  • 1篇柚汁

机构

  • 8篇浙江省柑橘研...

作者

  • 8篇陈友清
  • 7篇冯先桔
  • 4篇程绍南
  • 3篇叶军
  • 1篇黄岩
  • 1篇王海琴
  • 1篇胡安生
  • 1篇冯先橘

传媒

  • 6篇浙江柑橘
  • 2篇中国果菜

年份

  • 1篇2004
  • 3篇2003
  • 4篇2002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衍生化气相色谱法测定柑橘果实中的2,4-二氯苯氧乙酸被引量:14
2003年
2,4-二氯苯氧乙酸(以下简称2,4-D)纯品在常温下为白色结晶,熔点140-141℃,广泛地应于柑橘的贮藏保鲜。经研究表明,该物质会诱发膀胱癌,在西方发达国家应用受到限制,并加强了对水果中2,4-D的监控。柑橘中2,4-D通常采用液相色谱(HPLC)测定。本文采用以三氟化硼乙醚络盐-甲醇作酸性催化剂,使2,4-二氯苯氧乙酸转变为2,4-二氯苯氧乙酸甲酯,然后进行气相色谱测定。该法用于柑橘果实中2,4-D的含量测定尚未见报道。
陈友清冯先桔
关键词:柑橘果实2,4-二氯苯氧乙酸保鲜剂农药残留检测
加快我国果蔬加工业发展步伐的几点建议被引量:2
2003年
冯先桔陈友清黄岩
关键词:水果蔬菜加工业
日产HP-20吸附树脂在胡柚汁脱苦上的应用研究被引量:8
2002年
冯先桔程绍南陈友清叶军
关键词:日产脱苦
柑橘涂膜剂现状及其进展被引量:6
2002年
柑橘贮藏保鲜,目前国内外广泛采用和正在研究的贮藏保鲜技术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种:简易贮藏法、防腐剂浸果塑膜袋套袋、温度调节法、辐射贮藏法、减压贮藏法、高压放电贮藏、臭氧离子贮藏法及涂膜剂保鲜法等.其中,涂膜剂保鲜法因其简单、方便、造价低等优点,在水果贮藏保鲜中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对柑橘等水果进行短期保鲜及改善柑橘果实的商品性效果良好.现简述如下:
陈友清冯先桔程绍南叶军
关键词:柑橘涂膜剂
柑橘纳塔发酵条件的初步探讨被引量:6
2002年
纳塔(Nata)是一种由微生物液态发酵形成于液体表面的凝胶状物质,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商品名为"椰果","高纤椰果".纳塔发酵最常用的原料是椰子水.自该产品面市以来,在国际市场上一直畅销不衰.据调查,仅浙江黄岩年需要纳塔半成品量就达150t.国内仅海南有少量生产,大部分依赖东南亚等地进口.众所周知,柑橘类果品资源丰富,尤其是利用商品价值极低的小、残、次等果实,开发有特色的功能性食品,具有重要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此,用柑橘汁取代椰子汁参与纳塔发酵,生产柑橘纳塔的有关工艺进行了研究.
冯先桔陈友清程绍南叶军
关键词:柑橘纳塔发酵条件
CCF水果涂膜剂对柑橘果实贮藏保鲜效应的研究被引量:8
2003年
柑橘果实打蜡处理是提高鲜果商品化的重要一环,但是目前市场中各种果蜡各有特点,通过这几年的试验发现,有的果蜡处理后会出现果实变味,有的出现浮皮加重.研制一种既能贮藏保鲜又能提高果实商品性的产品显得尤其迫切.CCF柑橘涂膜剂是由天然高分子化合物经过适当改生而制成(简称CCF果蜡),经过改性后改变了天然高分子化合物及蜡类不耐微生物的缺陷,并保持一定的透气性和良好的保水性.为了探索该果蜡对柑橘的贮藏保鲜效应,2002进行了试验,现报告如下.
陈友清冯先桔程绍南
关键词:柑橘果实贮藏保鲜
从我国柑桔发展历史审视结构调整
2002年
农业农村经济的战略调整,不仅是农业全方位的与全球贸易自由化和一体化接轨,并且要全方位解决与之接轨的途径,需要我们在战略的调整中对农业有新的认识,首先是对农产品作为人类食品和必需品的概念,要从单纯解决数量提高到解决质量、营养、安全、保护生物多样性、以及维护民族文化的新概念;要解决适应市场优化技术的积累,实现拥有自己的知识产权,而加快技术进步决不能以破坏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保为代价;要实现购销体制及观念的改变,并实现安全环保产品占领新的市场制高点;要解决规模化经营与土地制度既定方针的矛盾;要建立发展农民进入市场自己的组织等等.
冯先桔陈友清胡安生徐荣江
关键词:柑桔生产
杨梅采后主要生理变化和保鲜技术研究进展(综述)被引量:2
2004年
杨梅(Myrica rubra Biet.et Zucc)是我国著名的特色水果,栽培面积占全球的99%以上[1],主要分布在浙、苏、闽、粤、滇等省区.自上世纪末以来,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许多地区特别是在西南山区,把杨梅生产作为农民增收增效的主要产业,发展极为迅速.据浙江省农业厅2001年的年报统计,全省种植面积已达43414hm2,产量18.14万t,约占全国总面积的40%[2].然而杨梅"一日味变,二日色变,三日色味皆变".杨梅的贮运问题已成为制约杨梅产业发展的瓶颈.本文将对杨梅采后主要生理变化和保鲜技术研究进展诸领域进行分析评述,以明确今后开展杨梅采后工作的方向.
冯先橘陈友清王海琴
关键词:杨梅采摘后期生理变化保鲜技术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