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文静

作品数:62 被引量:248H指数:10
供职机构:广东省皮肤性病防治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广东省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科研项目广东省卫生厅资助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5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6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0篇梅毒
  • 9篇皮肤
  • 9篇病理
  • 6篇性病
  • 6篇细胞
  • 6篇流行病
  • 6篇流行病学
  • 5篇银屑
  • 5篇银屑病
  • 5篇组织病理
  • 5篇免疫
  • 5篇面部
  • 4篇染色
  • 3篇血管
  • 3篇肢端
  • 3篇乳膏
  • 3篇乳膏治疗
  • 3篇胎传
  • 3篇胎传梅毒
  • 3篇染色体

机构

  • 61篇广东省皮肤性...
  • 2篇广州市妇女儿...
  • 1篇广东医学院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作者

  • 61篇陈文静
  • 44篇陈永锋
  • 21篇潘慧清
  • 20篇王晓华
  • 17篇孙希凤
  • 10篇郑道城
  • 8篇黎明
  • 7篇吴铁强
  • 7篇顾有守
  • 6篇薛汝增
  • 5篇谷梅
  • 4篇黄莉宁
  • 4篇薛耀华
  • 4篇蔡碧珊
  • 3篇伍露娜
  • 3篇辛甜甜
  • 2篇吴兴中
  • 2篇钟山
  • 2篇邱梦桃
  • 2篇刁鑑兴

传媒

  • 29篇岭南皮肤性病...
  • 17篇皮肤性病诊疗...
  • 3篇广东省第五届...
  • 2篇临床皮肤科杂...
  • 2篇中国皮肤性病...
  • 1篇中国基层医药
  • 1篇国际医药卫生...
  • 1篇中华流行病学...
  • 1篇中国医学文摘...
  • 1篇国际皮肤性病...
  • 1篇第四届全国性...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3
  • 7篇2012
  • 10篇2011
  • 5篇2010
  • 6篇2009
  • 8篇2008
  • 8篇2006
  • 3篇2005
  • 5篇2004
  • 4篇2003
  • 3篇2002
6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广东省1996~2004年胎传梅毒流行病学分析
目的:回顾分析1996~2004年广东省胎传梅毒流行状况,发现胎传梅毒流行特点。 方法:利用统计图表及t检验、相关回归分析等统计方法对胎传梅毒流行特点及与其它梅毒的关系等方面进行分析。 结果:1996...
孙希凤陈永锋郑道城陈文静
关键词:胎传梅毒梅毒监测卫生统计流行病学
文献传递
乳头状汗管囊腺瘤1例
2011年
报告1例乳头状汗管囊腺瘤。患者女,36岁,因头顶部出现黄色斑块30年,偶出现破溃、出血就诊。组织病理检查:表皮角化过度,乳头瘤样增生,从表皮向下延伸形成数个囊状凹陷或囊腔。囊腔下部有许多乳头状突起,由两层上皮细胞构成,外层为立方形上皮细胞,内层为圆柱状上皮细胞,核呈卵圆形,胞质弱嗜酸性。间质中毛细血管扩张,可见大量浆细胞。诊断:乳头状汗管囊腺瘤。
王晓华陈文静陈永锋
关键词:汗管囊腺瘤乳头状
广东省1996-2004年胎传梅毒流行病学分析被引量:16
2006年
目的:回顾分析1996-2004年广东省胎传梅毒流行状况,发现胎传梅毒流行特点。方法:利用统计图表及t检验、相关回归分析等统计方法对胎传梅毒流行特点及与其它梅毒的关系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1996-2004年胎传梅毒发病率不断升高,发病年龄以0-1个月为主,性别以男性为主,外来人口中胎传梅毒的发病数不断升高,胎传梅毒与隐性梅毒相关并呈良好的直线回归关系。结论:应加强对育龄人群以及孕产妇的性健康知识的宣传,加强对孕产妇的梅毒监测,降低胎传梅毒的发生。
孙希凤陈永锋郑道城陈文静
关键词:胎传梅毒
肢端型单发血管角皮瘤1例
报道1例单发的肢端型血管角皮瘤。郑某,女,64岁,右手无名指腹起紫红色角化性斑丘疹约8年,病理组织示表皮角化过度、角化不全,真皮浅层毛细血管扩张充血,部分被向下延伸的表皮突所包绕。血管角皮瘤(angiokeratoma)...
陈文静潘慧清
肿胀性红斑狼疮四例
2012年
目的探讨肿胀性红斑狼疮的临床与病理特点,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对2008-2010年确诊的4例肿胀性红斑狼疮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结果4例均具有肿胀性红斑狼疮的表现,在面部曝光部位发生肿胀性红斑,有光敏并日晒后加重。红斑狼疮免疫学指标多为阴性。组织病理检查:真皮网状层黏蛋白沉积,阿新蓝染色阳性。4例均应用羟氯喹200mg,每日2次口服治疗。用药6个月至1年,有明显疗效,正在随访中。结论肿胀性红斑狼疮是慢性皮肤型红斑狼疮的一个亚型,提高对肿胀性红斑狼疮的认识,有助于减少误诊,及时治疗。
陈文静潘慧清陈永锋顾有守
关键词:红斑狼疮
肢端持续性丘疹性黏蛋白病被引量:2
2011年
报告1例肢端持续性丘疹性黏蛋白病。患者男,64岁。双前臂泛起丘疹2个月余。皮损组织病理检查示:真皮浅层水肿,成纤维细胞增多,真皮上中部大量黏蛋白沉积,阿新蓝染色阳性。
陈文静潘慧清孙希凤薛汝增吴铁强
关键词:黏蛋白病丘疹性持续性肢端
狼疮性脂膜炎8例临床分析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了解狼疮性脂膜炎的临床特征,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中心皮肤科门诊收治的8例确诊为狼疮性脂膜炎的患者的临床、组织病理特点及治疗预后情况。结果:皮损好发于头面部、上肢及臀部,临床表现为皮肤萎缩、红斑、皮下结节、浸润性红斑及皮肤破溃。病理的典型改变为皮下脂肪层出现淋巴细胞浸润为主的小叶性脂膜炎。治疗以硫酸羟氯喹单用或合用激素为主,大多数患者对治疗反应较好。结论:狼疮性脂膜炎较少见,其典型的临床和病理特征是诊断的要点,硫酸羟氯喹及中小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有效。
王晓华辛甜甜陈文静陈永锋顾有守
关键词:组织病理硫酸羟氯喹糖皮质激素
卡泊三醇软膏两种不同用法治疗轻中度斑块状银屑病的疗效观察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观察卡泊三醇软膏分别按疗程和症状两种不同用药方法治疗轻中度斑块状银屑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斑块状银屑病患者60例,随机分为疗程治疗组及症状治疗组,每组30例,前者给予卡泊三醇软膏每日2次,共8周;后者给予卡泊三醇软膏每日2次,4周症状改善后改为每日1次,共8周,治疗前及治疗后第2、4、8周分别进行PASI评分,治疗前及治疗结束时测血钙浓度,判定疗效及记录不良反应。结果:经过8周观察,疗程治疗组治愈率和有效率分别为50.00%和76.67%,症状治疗组治愈率和有效率分别为23.33%和66.67%,两组治愈率有统计学差异,但有效率无统计学差异。疗程治疗组8例出现不良反应,对照组6例出现不良反应,均可耐受。结论:卡泊三醇治疗轻中度斑块状银屑病应足疗程用药。
薛汝增辛甜甜谷梅吴铁强陈文静王晓华陈永锋
关键词:银屑病卡泊三醇软膏
1人同患3种性病
2002年
目的:报告1人同患生殖器疱疹、梅毒和尖锐湿疣3种性病1例。患者女,34岁,外阴反复出现小水疱、溃疡、疼痛10余月,复发20天;双足底红斑、脱屑3月;外阴赘生物2周。实验室检查结果示HSV抗原试验阳性,RPR阳性(1:16),TPHA阳性(1:1280),外阴赘生物醋酸白试验呈阳性。
陈文静
关键词:性病赘生物水疱TPHA醋酸白试验
量子点免疫荧光双标法检测银屑病皮损中Th17细胞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探讨量子点免疫荧光双标法检测银屑病皮损中Th17细胞的可行性。方法:用量子点免疫荧光双标法检测银屑病患者皮损区及正常人皮肤组织中Th17细胞的表达。结果:银屑病患者皮损组织中有一定量Th17细胞的浸润(4.66%±2.65%),主要集中在真皮浅层,血管周围;而正常皮肤组织中未见Th17细胞,仅有微量CD4+T细胞表达。结论:量子点免疫荧光双标法成功的检测到银屑病皮损中Th17细胞高表达,为今后量子点在皮肤病中的应用和发展提供了依据。
郑道城常树霞黄莉宁陈文静邱苗芳薛耀华孙希凤黎明陈永锋
关键词:银屑病TH17细胞量子点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