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红梅
- 作品数:18 被引量:30H指数:3
- 供职机构:武汉市中医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武汉市卫生局临床医学科研项目“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观察被引量:3
- 2011年
- 慢性盆腔炎是妇科的常见病、多发病,具有反复发作不易治愈的特点,笔者近年来采用中西结合疗法治疗慢性盆腔炎58例,疗效满意,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共观察108例,均为本院门诊或住院患者。将10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8例,年龄2l一48岁,
- 李红梅
- 关键词:慢性盆腔炎中西医结合疗法
- 腹壁切口下方子宫内膜异位症1例
- 2007年
- 李红梅
- 关键词:子宫内膜异位症腹壁切口
- 调经助孕方对卵巢储备功能下降模型大鼠围着床期子宫内膜CTmRNA的影响被引量:1
- 2016年
- 目的:探讨调经助孕方对卵巢储备功能下降(DOR)模型大鼠围着床期子宫内膜CTmRNA的影响。方法:选取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西药组、中药组及中西药联合组,空白组大鼠以生理盐水灌胃,其余大鼠复制卵巢储备功能下降动物模型(DOR模型),以雷公藤多苷片灌胃。造模成功后西药组大鼠予HRT加促排卵治疗,中药组予调经助孕中药复方颗粒,联合组给予中药及西药同时用药。于大鼠妊娠第4天解剖子宫获取全部内膜组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法(RT-PCR)检测各组内膜中CT mRNA的表达量。结果:西药组大鼠围着床期时内膜CT mRNA表达水平较空白组、联合组与中药组低,其间的差异均存在极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中药组表达水平稍高于空白组及联合组,但其三者间的差异均没有显著性(P〉0.05)。结论:调经助孕方可改善DOR模型大鼠子宫内膜容受性,增加胚胎着床率。
- 丑丹游方祁慧徐琳李红梅
- 关键词:子宫内膜降钙素基因RT-PCR卵巢储备功能下降
- 102例早期先兆流产患者甲状腺功能分析被引量:3
- 2015年
- 目的 分析早期先兆流产患者甲状腺功能及甲状腺免疫情况.方法 对本医院妇科住院保胎治疗的102例早期先兆流产患者进行促甲状腺激素(TSH)、血清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FT3)、血清游离甲状腺素(FT4)及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检测,分析其变化与早期先兆流产的关系.结果 102例中有复发性自然流产史者71例(69.6%);102例早期先兆流产患者TSH(2.87±1.80) μIU/ml,FT3(2.49±0.49) pg/ml,FT4(1.07±0.17) ng/dl;妊娠期亚临床甲减53例(51.96%),甲状腺激素及自身抗体水平正常者45例(44.12%),单纯甲状腺自身抗体阳性2例(1.96%);妊娠期甲亢及妊娠期甲减各1例(0.98%).结论 55.9%的早期先兆流产者与TSH水平升高有关,监测早期先兆流产患者血TSH、ET4及TPOAb的变化,可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
- 王静王克林李红梅
- 中医药治疗盆腔炎性疾病的研究进展
- 2024年
- 盆腔炎性疾病为临床上常见的妇科炎性疾病,有着病程长、病情缠绵、复发率高的特点。目前现代医学常应用抗生素治疗,而抗生素的弊端明显,且易产生耐药性,因此需要能配合或取代抗生素治疗本病的治疗手段。近年来中医药治疗本病有较好的疗效,且有明显的优势和特色。本文主要论述中医药治疗盆腔炎性疾病的优势,为证明中医药治疗本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 叶沛奕李红梅
- 关键词:盆腔炎性疾病中医药治疗中成药中医外治法
- 温经汤加减治疗痛经46例被引量:6
- 2010年
- 李红梅马志毅
- 关键词:痛经中医药疗法
- 中药治疗乳腺增生病35例
- 2007年
- 李红梅
- 关键词:乳腺增生病中医药疗法疏肝解郁软坚散结
- 麒麟消糜散治疗宫颈糜烂的临床研究
- 王加维李红梅张压西郭丽田洁刘亚玲
- 宫颈糜烂是妇科门诊的常见病、多发病,发病率占妇科门诊60%左右,而宫颈糜烂尤其是中重度宫颈糜烂与宫颈癌的发病密切相关,因此,积极有效地预防和治疗宫颈糜烂,对维护妇女的健康和预防宫颈癌有着重要的意义。 宫颈糜烂由于病位特...
- 关键词:
- 关键词:宫颈糜烂
- 四黄散外敷联合盆炎方口服对慢性盆腔炎患者下腹疼痛、超敏C反应蛋白及血沉水平的影响被引量:6
- 2023年
- 目的:探讨四黄散外敷联合口服盆炎方对慢性盆腔炎患者下腹疼痛、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血沉(ESR)水平的影响。方法:9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以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增加四黄散外敷联合口服盆炎方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中医症候积分、下腹疼痛评分、降钙素原(PCT)、hs-CRP、ESR水平及治疗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11%(41/45),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3.33%(33/45)。治疗后观察组中医症候积分包括下腹胀痛、乳房胀满、经期延长、情志失调及视觉模拟评分(VAS)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PCT、hs-CRP及ESR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盆腔包块、盆腔积液、附件增粗患者比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44%(2/45)、4.44%(2/4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四黄散外敷联合口服盆炎方对慢性盆腔炎患者治疗效果显著,能够改善患者主要中医症候,降低患者下腹疼痛感,下调hs-CRP和ESR水平,治疗安全性较好。
- 王静吴绘春黄艳辉曾春晖李红梅
- 关键词:慢性盆腔炎四黄散盆炎方下腹疼痛红细胞沉降率
-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中医药治疗概况被引量:3
- 2011年
- 子宫内膜异位症(简称内异症)是指有功能的子宫内膜组织出现在子宫体以外任何部位时所引起的疾病,如痛经、月经不调、不孕、局部结节性包块等一系列临床症状与体征。中医文献中没有相应的病名,
- 李红梅刘亚玲
- 关键词:子宫内膜异位症中医药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