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潘亮

作品数:20 被引量:115H指数:7
供职机构: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南省医学科技攻关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2篇动脉
  • 11篇冠状
  • 11篇冠状动脉
  • 6篇介入
  • 6篇经皮冠状动脉...
  • 6篇冠状动脉介入
  • 6篇病变
  • 5篇动脉介入治疗
  • 5篇血管
  • 5篇介入治疗
  • 5篇经皮冠状动脉...
  • 5篇冠状动脉介入...
  • 4篇球囊
  • 3篇心脏
  • 3篇血流
  • 3篇慢性
  • 3篇慢性完全闭塞
  • 3篇慢血流
  • 3篇冠脉
  • 3篇冠状动脉慢血...

机构

  • 20篇郑州大学第一...
  • 2篇郑州大学

作者

  • 20篇潘亮
  • 18篇邱春光
  • 14篇卢文杰
  • 12篇韩战营
  • 11篇王徐乐
  • 9篇王玺
  • 4篇孙国举
  • 3篇秦小飞
  • 2篇郝献芳
  • 2篇黄峥
  • 2篇李然
  • 2篇蔡立柏
  • 1篇王正斌
  • 1篇陈晓杰
  • 1篇陈英伟
  • 1篇单迎光
  • 1篇底瑞青
  • 1篇徐少坤
  • 1篇刘光辉
  • 1篇张阳

传媒

  • 6篇医学与哲学(...
  • 4篇临床心血管病...
  • 2篇中华心血管病...
  • 2篇中国分子心脏...
  • 1篇中华物理医学...
  • 1篇河南医学研究
  • 1篇中国循环杂志
  • 1篇中华现代护理...
  • 1篇中国循证心血...
  • 1篇护理学杂志

年份

  • 3篇2023
  • 3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3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6
  • 3篇2015
  • 1篇2014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药物涂层球囊治疗冠状动脉原位弥漫性病变的3年疗效分析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探讨药物涂层球囊(DCB)治疗冠状动脉(冠脉)原位弥漫性病变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本研究是一项单中心、前瞻性的观察性研究,连续纳入2015年1月—2019年1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接受DCB治疗的冠脉原位弥漫性病变(病变长度>25 mm)患者355例,将其分为单纯DCB组(142例)和DCB+DES组(213例)。主要终点是3年临床随访中的靶病变再次血运重建(TLR),次要终点是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包括靶血管再次血运重建、靶病变内血栓、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和死亡。结果:与DCB+DES组比较,单纯DCB组病变长度更短[(36.55±13.27)mm vs(48.12±16.76)mm,P<0.001]、参考血管直径更小[(2.33±0.44)mm vs(2.57±0.44)mm,P<0.001]。单纯DCB组单个病变使用DCB个数更多[(1.66±0.68)个vs(1.10±0.30)个,P<0.001],DCB长度更长[(44.43±17.70)mm vs(26.31±11.01)mm,P<0.001],DCB直径更小[(2.64±0.37)mm vs(2.72±0.39)mm,P=0.037]。单纯DCB组中有10处(6.99%)病变行补救性支架。临床随访显示单纯DCB组在主要终点3年TLR累计发生率(6.34%)上较DCB+DES组(7.51%)稍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og-rank P=0.651),在次要终点MACE累计发生率(11.27%vs 10.80%,log-rank P=0.88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3年临床随访显示单纯DCB和DCB联合DES策略治疗冠脉原位弥漫性病变是有效和安全的。
杨新越卢文杰王玺潘亮郑悠阳林立邱春光
关键词:弥漫性病变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药物洗脱支架
甲状腺激素与冠状动脉慢血流相关性的研究被引量:2
2017年
探究甲状腺激素与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的相关性。连续收集2016年8月~2017年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拟诊为冠心病的患者625例。根据冠脉造影结果,最终选取80例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无明显狭窄的患者。依据冠状动脉造影的TIMI帧数作为慢血流的诊断标准,将80例患者分为两组:慢血流组(n=35)和对照组(n=45)。搜集入选患者相关临床资料,采用SPSS 17.0进行统计分析。慢血流组与对照组相比,FT4水平升高,而TSH水平降低;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FT4水平是慢血流发生的危险因素(OR=1.356,95%CI:1.109~1.657,P=0.003)。FT4可能参与慢血流发生的病理生理过程。
王徐乐韩战营徐少坤卢文杰潘亮王玺邱春光
关键词: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慢血流甲状腺激素
红细胞流变学特性与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相关性分析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探讨红细胞流变学特性与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的相关性。方法入选冠状动脉解剖正常的患者87例。其中冠状动脉血流缓慢的患者48例(男性33例,年龄59.23±9.61岁)作为实验组,冠状动脉解剖及血流均正常患者39例(男性19例,年龄为60.03±9.68岁)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间一般基线资料、血生化检查及红细胞流变学特性差异。结果与对照组相比,两组在年龄、体重、高血压及糖尿病患病比例、CAG术前用药(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瑞舒伐他汀)、心率、血小板计数、TC、TG、HDL-C、LDL-C、hs-CRP水平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在红细胞计数、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刚性指数及红细胞电泳时间等方面,慢血流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是(4.578±0.299)×1012/L vs.(4.396±0.226)×1012/L,P=0.002;0.453±0.030 vs.0.435±0.023,P=0.003;2.464±0.230 vs.2.333±0.171,P=0.003;4.834±0.871 vs.4.435±0.800,P=0.030;16.743±2.441 vs.15.551±2.398,P=0.025。结论红细胞流变学特性可能与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的发生有相关性。
祝万洁邱春光韩战营卢文杰王徐乐潘亮
关键词:冠状动脉慢血流病理生理机制
慢性闭塞病变开通前后左心室收缩功能改变的研究进展
2016年
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CTO)病变是指冠状动脉100%闭塞且闭塞超过3个月的病变。CTO病变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技术难度大、即刻成功率低、术后再闭塞和再狭窄发生率高,故被认为是目前PCI领域最大的障碍和挑战。2014年欧洲心脏病学会(ESC)血运重建指南中将PCI改善CTO患者缺血症状作为Ⅱa类选择(证据级别B),可见CTO病变PCI选择仍有部分争议,笔者在此对CTO行PCI开通前后左心室功能改变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并试图找寻其影响因素,为CTO治疗的选择提供依据。
李博言邱春光卢文杰潘亮
关键词: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左心室收缩功能
药物涂层球囊在冠状动脉原位病变中的应用现状被引量:13
2021年
药物涂层球囊的出现使得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进入新阶段,其在支架内再狭窄中已经取得了成功的应用。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其可用于小血管病变中。然而,药物涂层球囊在其他原位病变如分叉、弥漫性、慢性完全闭塞等病变中的应用仍存在局限。但随着"介入无植入"理念的深入,药物涂层球囊由于自身的特性将会呈现出更多的优势。本文就药物涂层球囊在冠状动脉原位病变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杨新越潘亮郑悠阳邱春光
关键词:小血管病变分叉病变急性心肌梗死
维格列汀在心力衰竭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安全性研究被引量:5
2018年
为探索维格列汀在心力衰竭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中应用的安全性,连续入组心力衰竭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维格列汀治疗组(n=64例)和对照组(n=63例)。对照组采用心衰优化治疗+二甲双胍单药降糖治疗,维格列汀治疗组在对照组用药的基础上加用维格列汀。观察指标包括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及收缩末期容积(LVESV)、6分钟步行试验及不良事件。12个月随访时,糖化血红蛋白整体降低均数为2.52%,较基线明显降低(P<0.001)。LVEF、LVEDV、LVESV及6分钟步行试验整体及两组均较基线无明显变化(P均>0.05)。组间不良事件比较无差异(P均>0.05)。因此,维格列汀未导致心力衰竭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左室功能的恶化及不良事件的发生。
卢文杰韩战营潘亮王徐乐王玺邱春光
关键词:心力衰竭2型糖尿病左室功能
心房颤动冷冻球囊或射频导管消融术后新发无症状脑梗死的发生情况及预后被引量:10
2021年
目的:比较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冷冻球囊消融(CBA)与射频导管消融(RFCA)术后新发无症状脑梗死(NACI)的发生情况和预后。方法:连续入选2017年7月至2019年6月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267例房颤患者,随机分为CBA组(n=133)与RFCA组(n=134)。术前和术后24 h内行头颅3.0T MRI检查,记录基线、术中和术后资料。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房颤消融术后发生NACI的危险因素。进行1年临床随访,记录房颤复发及脑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CBA组和RFCA组患者的临床基线资料相似,消融术后NACI(15.04%vs.12.69%)和1年房颤复发率(24.19%vs.25.95%)差异也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既往脑卒中史(OR=3.113,95%CI:1.444~6.714)、术中电转复(OR=3.148,95%CI:1.399~7.138)和手术时间(OR=1.027,95%CI:1.005~1.050)均是消融术后发生NACI的危险因素(P均<0.05)。随访1年时,术后出现NACI的患者中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未出现NACI的患者(10.81%vs.1.83%;OR=6.485,95%CI:1.546~27.195,P=0.011),死亡(2.70%vs.0.46%)和血管性认知障碍(5.41%vs.1.38%)发生率有升高趋势,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房颤患者CBA和RFCA术后NACI的发生率相似,术后出现NACI的患者预后不良。
卢文杰潘亮王玺陈晓杰陈英伟李然韩战营秦小飞孙国举邱春光
关键词:心房颤动射频导管消融无症状脑梗死
运动训练对左室射血分数保留心力衰竭患者活动耐量及生活质量的影响被引量:19
2018年
目的 观察个体化运动训练对左室射血分数保留心力衰竭患者活动耐量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08例左室射血分数(LVEF)保留心力衰竭患者分为运动训练组(55例)和对照组(5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优化药物治疗,运动训练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辅以个体化运动训练。于入选时及12个月后随访时分别采用LVEF、6分钟步行距离测试(6MWD)及明尼苏达心功能不全生命质量量表(MLHFQ)对2组患者活动耐量、生活质量情况进行评定,同时记录观察期间2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情况。 结果 12个月后随访时2组患者LVEF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运动训练组6MWD[(409.9±66.9)m]及MLHFQ评分[(37.8±3.6)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5)。12个月后随访时2组患者LVEF均较入选时无明显改善(均P〉0.05);运动训练组6MWD较入选时显著改善(P〈0.05),而对照组无明显改善(P〉0.05);运动训练组及对照组MLHFQ评分均较入选时显著改善(均P〈0.05)。观察期间2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个体化运动训练可显著改善左室射血分数保留心力衰竭患者活动耐量及生活质量,同时还具有较好的安全性,但对患者射血分数的影响不显著。
卢文杰潘亮韩战营王徐乐王玺邱春光
关键词:活动耐量生活质量
血清hs-CRP水平与冠脉慢性闭塞患者冠状动脉侧支循环的相关性被引量:11
2015年
研究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浓度与冠状动脉慢性闭塞(CTO)患者冠状动脉侧支循环的关系。入选至少有一支主要冠脉完全闭塞的患者138例,根据Rentrop评分系统对患者冠状动脉侧支情况进行评分,分为侧支生成不良组(Rentrop评分0和1,n=66)和侧支生成良好组(Rentrop评分2和3,n=72),通过免疫比浊法测定其血清hs-CRP浓度。结果显示:与侧支生长成良好组相比,侧支生长成不良组血清hs-CRP浓度(5.58±3.14)mg/L vs.(3.29±2.08)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hs-CRP(OR=1.326,P=0.004)是影响冠状动脉侧支生成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根据ROC曲线获得hs-CRP预测侧支生成不良的曲线下面积为0.708(P<0.01),敏感性为72.23%和特异性为65.28%。提示hs-CRP水平升高与冠脉侧支循环生成不良密切相关,且是预测CTO患者冠状动脉侧支生成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
张志良邱春光韩战营卢文杰王徐乐潘亮
关键词:慢性完全闭塞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动脉生成
冠状动脉弥漫性病变的介入治疗进展
2022年
冠状动脉(冠脉)弥漫性病变约占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20%。随着人口老龄化和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增加,冠脉弥漫性病变比例逐渐增加[1,2],由于病变血管常伴发成角、钙化、扭曲及较重的粥样斑块负荷,冠脉弥漫性病变是PCI的治疗难点。单纯球囊扩张是最早尝试应用于弥漫性病变,因弥漫性长病变的斑块多不规则、弥漫性,球囊扩张时易出现受力不均,导致夹层的产生和弹性回缩,不宜应用单纯球囊扩张。金属裸支架(BMS)应用于弥漫性病变的治疗,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单纯球囊扩张的不足,但手术成功率低、近远期效果差,再狭窄率达50%以上。药物洗脱支架(DES)因优越的抑制细胞过度增生和抗血管负性重构等特性,与BMS相比可明显降低弥漫性病变PCI术后的再狭窄率。本文就冠脉弥漫性病变的PCI现状作一综述.
杨新越潘亮郑悠阳林立邱春光
关键词:弥漫性病变再狭窄率金属裸支架病变血管弹性回缩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