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爱红
- 作品数:3 被引量:9H指数:1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 珍稀濒危植物鹅掌楸的居群遗传结构及谱系地理学研究—基于叶绿体微卫星标记
- 鹅掌楸(Liriodendron chinense)作为第三纪孑遗植物,目前仅零星分布于我国亚热带及越南北部地区。为了更好的了解鹅掌楸的居群遗传结构和谱系地理格局,探究鹅掌楸的种群动态变化,本研究利用10对叶绿体微卫星引...
- 杨爱红姚小洪黄宏文
- 文献传递
- 珍稀濒危植物鹅掌楸的居群遗传结构及谱系地理学研究
- 杨爱红姚小洪黄宏文
- 关键词:鹅掌楸谱系地理学
- 鹅掌楸贵州烂木山居群的微卫星遗传多样性及空间遗传结构被引量:9
- 2014年
- 濒危植物鹅掌楸(Liriodendron chinense)目前仅零散分布于我国亚热带及越南北部地区,残存居群生境片断化较为严重。研究濒危植物片断化居群的遗传多样性及小尺度空间遗传结构(spatial genetic structure)有助于了解物种的生态进化过程以及制定相关的保育策略。本研究采用13对微卫星引物,对鹅掌楸的1个片断化居群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及空间遗传结构的研究,旨在揭示生境片断化条件下鹅掌楸的遗传多样性及基因流状况。研究结果表明:鹅掌楸烂木山居群内不同生境斑块及不同年龄阶段植株的遗传多样性水平差异不显著(P>0.05),居群内存在寨内和山林2个遗传分化明显的亚居群。烂木山居群个体在200 m以内呈现显著的空间遗传结构,而2个亚居群内的个体仅在20 m的距离范围内存在微弱或不显著的空间遗传结构。鹅掌楸的空间遗传结构强度较低(Sp=0.0090),且寨内亚居群的空间遗传结构强度(Sp=0.0067)要高于山林亚居群(Sp=0.0053)。鹅掌楸以异交为主,种子较轻且具翅,借助风力传播,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空间遗传结构的强度。此外,居群内个体密度及生境特征也对鹅掌楸的空间遗传结构产生了一定影响。该居群出现显著的杂合子缺失,近交系数(FIS)为0.099(P<0.01),表明生境片断化的遗传效应正逐渐显现。因此,对鹅掌楸的就地保护应注意维护与强化生境的连续性,促进基因交流。迁地保护时,取样距离应不小于20 m,以涵盖足够多的遗传变异。
- 杨爱红张金菊田华姚小洪黄宏文
- 关键词:LIRIODENDRON生境片断化濒危物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