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22日
星期六
|
欢迎来到滨州市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进入后台
[
APP下载]
[
APP下载]
扫一扫,既下载
全民阅读
职业技能
专家智库
参考咨询
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春玲
作品数:
3
被引量:18
H指数:3
供职机构: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黑龙江省教育厅科研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合作作者
张一梅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张利娟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董福实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车春莉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宋琪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作品列表
供职机构
相关作者
所获基金
研究领域
题名
作者
机构
关键词
文摘
任意字段
作者
题名
机构
关键词
文摘
任意字段
在结果中检索
文献类型
3篇
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3篇
医药卫生
主题
1篇
低氧
1篇
低氧性
1篇
低氧性肺动脉
1篇
低氧性肺动脉...
1篇
动脉
1篇
动脉压
1篇
血栓
1篇
血栓栓塞
1篇
抑制物
1篇
鼠肺
1篇
途径抑制物
1篇
平均肺动脉压
1篇
重症
1篇
重症肺炎
1篇
重症肺炎患者
1篇
组织因子途径
1篇
组织因子途径...
1篇
利奈唑胺
1篇
脉压
1篇
肺动脉
机构
3篇
哈尔滨医科大...
作者
3篇
张一梅
3篇
张春玲
2篇
董福实
2篇
张利娟
1篇
于世寰
1篇
王立峰
1篇
胡晓晨
1篇
刘凤岐
1篇
宋琪
1篇
车春莉
1篇
孙文广
传媒
1篇
中华医院感染...
1篇
中国急救医学
1篇
国际呼吸杂志
年份
1篇
2017
1篇
2015
1篇
2014
共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全选
清除
导出
排序方式: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排序
重症肺炎患者利奈唑胺经验治疗临床观察
被引量:9
2014年
目的观察利奈唑胺经验治疗重症肺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达到合理使用利奈唑胺经验治疗重症肺炎的目的。方法收集2010年6月-2012年12月医院呼吸内科重症肺炎应用利奈唑胺初始经验治疗的52例住院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患者年龄、初始应用时间、联合用药、肺CT特征、治疗48h后病原学结果,观察各组间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并进行差异性比较和原因分析。结果 52例重症肺炎患者利奈唑胺经验治疗后,总有效率82.69%、治愈率38.46%、病死率17.31%;血小板减少、凝血酶原时间延长、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延长发生率,分别为19.23%、19.23%、10.15%,血尿发生率为7.69%,随着肝损伤程度加重,不良反应发生率越高。结论采用利奈唑胺经验治疗重症肺炎患者可提高其治愈率、降低病死率、血小板减少等不良反应发生可能与肝功能的基础状态有关。
车春莉
张一梅
鲁犇
董福实
张利娟
张春玲
关键词:
利奈唑胺
重症肺炎
肺栓塞大鼠肺组织中TF、TFPI、IL-18、IL-10的表达变化及相互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通过建立大鼠肺血栓栓塞(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PTE)模型,观察不同阶段肺组织中组织因子(tissue factor,TF)、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issue factor pathway inhibitor,TFPI)、IL-18、IL-10的动态变化,研究TF、TFPI、IL-18、IL-10在PTE中的作用,探讨其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健康雄性大鼠35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7只:对照组、栓塞1d组、栓塞3d组、栓塞8d组、栓塞14d组;将栓子经颈静脉注入,并在第14天进行第2次栓塞,制备PTE模型;在不同时间处死大鼠,取出肺组织;HE染色观察肺组织的病理变化;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别检测TF、TFPI、IL-18、IL-10在肺组织表达情况。结果实验组TF、TFPI、IL-18、IL-10第1天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第3天、第8天逐渐下降,第14天较第1天升高(P〈0.05)。实验组TFPI与TF的表达呈直线正相关(r=0.84,P〈0.0001);实验组IL-10与IL-18的表达呈直线正相关(r=0.74,PdO.0001);实验组IL-18与TF的表达呈直线正相关(r=0.68,P〈0.0001)。结论PTE同时存在凝血活性及炎症反应增强,凝血与炎症反应密切相关;栓塞初期机体TF、TFPI、IL-18、IL-10均被激活;实验组不同时间段TF、TFPI、IL-18、IL-10的表达是变化的,并且与病情平行,可作为PTE病情评估的参考指标。
张春玲
张利娟
董福实
宋琪
胡晓晨
鲁犇
张一梅
关键词:
肺血栓栓塞
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
白介素18
白介素10
胸交感神经阻滞对低氧性肺动脉高压大鼠的影响
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研究胸交感神经阻滞(TSB)对低氧性肺动脉高压(HPH)大鼠平均肺动脉压(mPAP)及病理形态学的影响。方法选择健康雄性Wistar大鼠48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罗哌卡因组及生理盐水组,每组各12只。正常对照组在常氧常压下饲养3周,其余三组大鼠在自制常压低氧(10.0±0.5)%舱内饲养3周,同时罗哌卡因组和生理盐水组给与胸段硬膜外腔置管分别注入0.2%罗哌卡因和0.9%生理盐水各50止行胸段(胸1—5)交感神经阻滞术(TSB)。分别测定各组大鼠平均肺动脉压(mPAP)、右心室肥厚指数(RV/LV+S);观察HE染色的肺组织小动脉变化,利用图像分析技术测定大鼠肺小动脉管壁厚度指标[管壁厚度与血管外周径的百分比(WT%)和管壁面积与血管总面积的百分比(WA%)]。结果①模型组大鼠mPAP、RV/LV+S、WA%和WT%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肺组织切片HE染色显示,肺小动脉管壁明显增厚,管腔明显狭窄;②罗哌卡因组mPAP明显降低,Rv/LV+S比值减小,肺小动脉管壁厚度降低。结论TSB能够降低HPH大鼠的mPAP,改善肺血管和右心室的重构。
于世寰
刘凤岐
张春玲
鲁犇
王立峰
孙文广
张一梅
全选
清除
导出
共1页
<
1
>
聚类工具
0
执行
隐藏
清空
用户登录
用户反馈
标题:
*标题长度不超过50
邮箱:
*
反馈意见:
反馈意见字数长度不超过255
验证码:
看不清楚?点击换一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