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玮
- 作品数:27 被引量:154H指数:8
- 供职机构: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河南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河南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轻工技术与工程农业科学文化科学生物学更多>>
- 基于工作过程的系统化课程《发酵技术》开发与研究被引量:6
- 2009年
- 在分析了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内涵的基础上,以《发酵技术》课程为例提出了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的开发思路,为专业教学标准化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 陈玮曹江华黄蓓蓓
- 关键词:工作过程系统化发酵技术课程方案
- 超高压和温度对胡萝卜过氧化物酶失活的影响研究被引量:12
- 2006年
- 本文通过试验研究在0.1~600MPa压力和25~45℃温度范围内,压力和温度对胡萝卜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影响。试验表明:在较低的压力下(﹤396MPa),胡萝卜过氧化物酶的稳定性较常压下高,在506MPa、40℃时则观察不到再生,在600MPa、45℃下,胡萝卜过氧化物酶失活率达91%。但超高压(UHP)对维生素C或蛋白质的失活没有明显的影响。研究发现:在胡萝卜处理中超高压结合轻微的加热处理比在高温下的热处理更容易使过氧化物酶(POD)失活。
- 陈玮杨琰黄象男
- 关键词:温度胡萝卜
- 预处理对玉米秸秆发酵产氢的影响研究被引量:1
- 2010年
- 以玉米秸秆为底物,以牛粪堆肥为菌种,研究了酸、碱预处理玉米秸秆对其发酵产氢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酸、碱预处理均能使样品中含糖量升高,并且硫酸预处理的效果高于氢氧化钠;硫酸的最佳处理浓度为0.3%、时间为6-8h。但其对设备的要求较高,对环境也有一定程度的污染。
- 陈书明陈玮
- 关键词:玉米秸秆预处理氢气
- 草莓果醋生产工艺研究被引量:9
- 2008年
- 以草莓为原料经清洗、破碎、榨汁后,应用液体深层发酵法经酒精发酵和醋酸发酵酿制果醋。通过对草莓汁的糖度、发酵过程中的醋酸菌接入量、发酵温度、发酵时间等指标的分析,确定了草莓果醋的生产最佳工艺条件,并且以酸度、糖度、含盐量为主要调配因素,确定了草莓原醋调配的最佳方案。
- 陈玮黄蓓蓓
- 关键词:草莓果醋生产工艺
- 微生物谷氨酰胺转胺酶(MTG)分批发酵模型的建立
- 2007年
- 以实验室优化好的工艺条件,建立了关于微生物谷氨酰胺转胺酶分批发酵的数学模型方程——细胞生长的动力学方程、产物合成的动力学方程和底物(葡萄糖)消耗的动力学方程。并对所建立的动力学方程进行了生物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所建立的模型具有一定的可信度。
- 陈玮李勤
- 关键词:分批发酵
- 不同发酵剂生产的酸奶感官评定和TPA质构分析被引量:32
- 2012年
- 质构剖面分析法(Texture Profile Analysis,TPA)是食品质构分析的重要方法。该文通过质构剖面分析法研究了不同发酵剂对酸奶质构的影响,并和感观评价方法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不同发酵剂对酸奶的硬度和胶粘性影响很大,单一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生产的酸奶硬度和胶粘性最高。两菌混合硬度和胶粘性明显降低,但内聚性最高。嗜热链球菌可明显增加产品粘度。TPA分析和感观评价中硬度参数值非常吻合,TPA分析中的胶粘性和感观评价中的喉咙口滞留度有较好的关联性。两菌混合后提高杆菌比例生产的酸奶综合感观评价值最高。
- 陈玮常忠义高红亮徐韦华卿
- 关键词:质构剖面分析发酵剂酸奶
- 无公害农药防治苹果轮纹烂果病田间药效试验
- 2004年
- 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宝丽安可湿性粉剂、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和2%的农抗120水剂单独使用虽对苹果轮纹烂果病有一定的防治效果,但效果较差,而分别与波尔多液交替使用可明显提高防治效果。
- 代彦满陈玮高九思高国峰杨松芳李云昭张粉亭
- 关键词:无公害农药苹果轮纹烂果病田间药效试验
- 玉米秸秆水热法催化液化研究被引量:5
- 2011年
- 利用玉米秸秆为原料研究其在高压反应釜中的水热法液化过程.结果表明,反应温度为390℃,反应停留时间为15 min左右,升温速率为10℃min-1时,,生物油的得率最高.生物油的热值较高,成分也比较复杂.生物质的水热法液化能获得高能量密度产物,是一种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生物质转化技术.
- 陈玮
- 关键词:玉米秸秆生物油超临界水
- 基于工作过程的发酵技术课程开发建设实践与探索被引量:1
- 2009年
-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经过10年的发展占据了我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 王好转曹江华陈玮
- 关键词:发酵技术高等职业教育高职课程开发典型工作任务
- 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研究被引量:4
- 2003年
- 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是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它以计算机为工具,充分利用有关药物及其生物大分子靶标的知识,通过理论模拟、计算和预测,来指导和辅助新型药物分子的设计和发现,以缩短药物的开发周期。本文就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技术的产生、所用的方法分类、基本流程及其计算方法和程序作综述。
- 陈玮黄象男
- 关键词:计算机药物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