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旭东
- 作品数:11 被引量:45H指数:4
- 供职机构:宁波广播电视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更多>>
- 艺术家的良知与法国大革命——对《双城记》人道主义题旨的辨析被引量:11
- 2004年
- 《双城记》用艺术的眼光和人道主义的尺度 ,审视、评价大革命的暴力 ,体现了小说家的良知。它不同于专家学者的历史把握 ,但意义不容低估。文章试图结合众多的评说 ,借助于现代思想的平台 。
- 梁旭东
- 关键词:《双城记》人道主义法国大革命暴力
- 新时期女性小说的崛起与张洁的《方舟》──女性小说论稿之一被引量:12
- 2001年
- 揭示女性生存的困境,探寻解放之路,然而却因于男性话语体系而陷于迷惘与无奈之中,这是崛起之初的新时期女性小说的重要特征。文章从这两个方面着手,剖析了女性小说在视角转换过程中,体现出来的启蒙意义与审美价值。
- 梁旭东
- 关键词:女性小说性别视角《方舟》男权文化
- 边缘情境与西方文学经典被引量:6
- 2004年
- 边缘情境是存在主义的重要概念,文章以此作为切入口,从人学与人文的角度,对西方文学经典作新的阐释。
- 梁旭东
- 关键词:边缘情境存在主义文学经典人学
- 论埃弗瑞蒙德侯爵的设置与误读——兼说《双城记》的题旨表现被引量:3
- 2005年
- 埃弗瑞蒙德侯爵的设置,被认为揭示了大革命爆发的原因和革命的正义性。文章以为这是一种误读。从历史的角度看,侯爵这一人物缺乏真实性。从艺术角度看,侯爵的设置是为了对应苔瑞丝,体现一种恶,从而否定暴力和仇恨,张扬仁慈博爱的人道主义题旨。
- 梁旭东
- 关键词:《双城记》人道主义法国大革命暴力
- 丁梅斯德,人类道德命运的隐喻——神学文化背景下的《红字》被引量:1
- 2003年
- 对于丁梅斯德的把握,不能停留在社会历史层面和道德意义上。本文将《红字》和牧师置于《圣经》和宗教文化的背景下予以阐述,揭示霍桑蕴含在小说中的关于罪恶、惩罚、拯救以及伦理道德等诸多问题的思考,从而展现丁梅斯德作为人类道德隐喻所具有的神学意味。
- 梁旭东
- 关键词:道德
- 论荣荣诗歌的情感向度被引量:1
- 2008年
- 荣荣是宁波颇有影响的女诗人,文章试以她的代表诗集《像我的亲人》为例,结合作者的创作历程,从悲天悯人的人文情怀、感知天命的深度拓展等二个层面,剖析诗人创作的情感向度。
- 梁旭东
- 论《浮士德》多层意蕴的构成
- 2003年
- 文章用整合的眼光探讨《浮士德》的多层意蕴 :从诗剧的显性层面 ,看诗人的现实思考和批判精神 ,以及浮士德的进取精神 ;在隐性层面 ,则蕴含诗人的精神思索 ,并从哲学、文化、宗教等多种视角出发 ,展现人与人性的困惑和迷茫。因此 ,浮士德的悲剧 ,就是人的悲剧。
- 梁旭东
- 关键词:浮士德悲剧精神
- 英雄走向祭坛——兼谈《俄狄浦斯王》的原型意味被引量:2
- 2002年
- 围绕《俄狄浦斯王》的原型意味,从三个层面展开讨论:发生学的,俄狄浦斯故事何以成为原型;本体的,揭示人类悲剧命运的原型;体验的,从现代视野出发,感悟俄狄浦斯的原型的深刻启示。
- 梁旭东
- 关键词:《俄狄浦斯王》乱伦禁忌文学评论发生学
- 王安忆的性爱小说:构建女性话语的尝试被引量:2
- 2002年
- 王安忆的性爱小说富有女性主义色彩。她从女性的自然层面入手 ,关注女性的欲望与性 ,导致了新时期女性小说叙事立场由外向内的变换。尽管小说的探索还没有突破感性与经验的局限 。
- 梁旭东
- 关键词:性爱小说女性话语男权文化
- 当代文化境遇中的网络文学——论网络文学兴起、现状与审美走向被引量:1
- 2006年
- 网络文学作为文学现象,它的风起云涌,是外部社会和文学内在趋势等诸多因素形成合力的产物。本文把网络文学置于当代的文化境遇之中,从双重视角入手,把握网络文化、后现代文化思潮以及当代小说对网络文学美学特征与审美走向的影响。
- 梁旭东
- 关键词:网络文学网络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