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国华

作品数:20 被引量:125H指数:6
供职机构:天津市南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西医结合科研计划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介入
  • 4篇术后
  • 4篇介入治疗
  • 4篇X线
  • 3篇影像
  • 3篇造影
  • 3篇胃肠
  • 3篇肠梗阻
  • 3篇出血
  • 2篇胆管
  • 2篇影像观察
  • 2篇原发性
  • 2篇手术
  • 2篇术后出血
  • 2篇栓塞
  • 2篇体层摄影
  • 2篇体层摄影术
  • 2篇肿瘤
  • 2篇外科
  • 2篇胃肠动力

机构

  • 20篇天津市南开医...
  • 2篇天津中医药大...
  • 1篇天津医科大学...
  • 1篇天津市人民医...

作者

  • 20篇李国华
  • 6篇武广利
  • 5篇杨卫宏
  • 3篇白永明
  • 3篇窦瑞新
  • 3篇李杰
  • 3篇宋颖妹
  • 3篇徐新
  • 2篇孔棣
  • 2篇许相丰
  • 2篇程宇清
  • 2篇李定邦
  • 2篇周振理
  • 1篇何清宇
  • 1篇孟庆芳
  • 1篇张鹤
  • 1篇赵卫川
  • 1篇武秀菊
  • 1篇张大鹏
  • 1篇李云卿

传媒

  • 4篇天津医药
  • 3篇中国中西医结...
  • 2篇临床放射学杂...
  • 1篇介入放射学杂...
  • 1篇医学综述
  • 1篇中华消化杂志
  • 1篇天津医科大学...
  • 1篇武警医学院学...
  • 1篇医学影像学杂...
  • 1篇山东大学学报...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第七届全国临...
  • 1篇2013年第...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4
  • 3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09
  • 3篇2006
  • 1篇2003
  • 1篇2002
  • 1篇2001
  • 2篇1998
  • 1篇1994
  • 1篇1989
  • 1篇1988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射频消融联合经导管肝动脉栓塞化疗序贯性治疗原发性肝癌被引量:15
2009年
目的:探讨经皮射频消融(RFA)联合肝动脉栓塞化疗术(TACE)序贯性应用较单纯应用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优势和实用价值。方法:55例原发性肝癌患者,30例行单纯TACE治疗,25例行RFA联合TACE治疗。观察指标:(1)治疗后第4周肝功能变化;(2)治疗后4周增强CT/MRI检查肿瘤坏死率的情况;(3)局部肿瘤的复发率;(4)治疗后的生存率的比较。结果:治疗后两周行肝功化验检查,两者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在1个疗程结束后的2个月行强化CT和DSA检查,两组治疗后肿瘤坏死总有效率(CR+PR)分别为63.3%(12/30)、92%(23/25),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半年复查随访,有13例复发,复发率46.7%(14/30);综合组半年复发率为12%(3/25)。复发率行统计学处理(χ2=7.34,P<0.05),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生存率随访结果显示,两组半年生存率几乎相同,均在90%以上,无统计学意义。而1年及两年的生存率比较,综合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统计显示有较明显的差异(P<0.05)。结论:对于难以手术切除的原发性肝癌,经皮射频消融联合肝动脉栓塞化疗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单纯栓塞化疗。
靳殿功孔棣王桐李国华
关键词:原发性肝癌射频消融经导管肝动脉栓塞化疗
经鼻型肠梗阻导管应用进展被引量:12
2014年
肠梗阻是外科常见的急腹症之一,引起复杂的全身病理生理变化,治疗不及时可导致肠坏死、穿孔、弥漫性腹膜炎和休克等,严重时可危及患者的生命,死亡率较高。近年来,经鼻型肠梗阻导管越来越多应用于治疗肠梗阻。特别是应用小肠梗阻时,导管减压能够迅速减轻肠梗阻症状,部分肠梗阻可以解除并治愈。导管造影可以初步判明梗阻部位、程度及梗阻病因,对小肠梗阻的定性定位诊断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田春江李国华
关键词:肠梗阻
晚期恶性梗阻性黄疸介入治疗术后并发症的临床分析被引量:11
2011年
【目的】分析经皮经肝胆道穿刺引流术(PTCD)术后并发症,总结并发症的处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68例晚期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PTCD治疗后23例患者近期(2周内)出现并发症情况,总结其发生原因和治疗方法。【结果】23例晚期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于PTCD术后出现近期并发症,发生率为33.8%,其中肾功能衰竭5例;消化道出血4例;胆系感染11例;急性胰腺炎3例。23例并发症患者中死亡3例(4.4%),20例(29.4%)经对症治疗后好转。【结论】PTCD是治疗晚期恶性梗阻性黄疸安全有效方法,合理的围手术期处理对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极为重要。
单丽珠李国华李忠廉张鹤
关键词:恶性梗阻性黄疸介入治疗并发症
螺旋CT低剂量扫描自动管电流调制技术在肠梗阻检查中的应用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探讨螺旋CT低剂量扫描自动管电流调制(ATCM)技术在肠梗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0例肠梗阻患者(经患者或知情者告知同意后)进行ATCM(噪声指数=12)扫描,并由固定的两名医师进行盲法阅片,评价ATCM扫描的病因诊断准确性及梗阻部位诊断准确性。结果 ATCM法诊断肠套叠、腹外疝及肠扭转的准确性为6/6;粘连性肠梗阻的准确性为8/13。结论 ATCM扫描可以明确诊断肠梗阻的病因及梗阻部位。
徐新李国华
胆胰术后出血的介入治疗被引量:9
2006年
目的探讨介入治疗胆胰术后出血的对策、方法选择和影响疗效的因素。方法对14例胆胰术后出血,分别采用明胶海绵条、钢圈、PVA颗粒进行栓塞或血管加压素局部灌注治疗。结果14例中发现16处病灶,进行了16次治疗。其中3次钢圈栓塞,6次PVA栓塞,2次明胶海绵栓塞,1次PVA+明胶海绵栓塞,4次血管加压素灌注。15次止血成功,1次因吻合口断裂血管加压素灌注止血无效,止血成功率93.8%。结论胆胰术后出血的介入治疗是安全而有效的治疗方法。对靶血管正确的选择栓塞或血管加压素局部灌注治疗是成功的关键。
李国华杨卫宏宋颖妹白永明窦瑞新贺能树
关键词:出血介入治疗
小肠灌肠造影对克隆氏病的诊断意义(附10例分析)
1989年
本文总结了经小肠灌肠造影诊断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克隆氏病10例,从以下几点分析了克隆氏病的 X 线表现:1.病变的跳跃分布;2.线样征;3.病变轮廓对称;4.病变肠段呈多发结节样切迹;5.卵石征;6.同时出现三级不同程度和形态的病变;7.狭窄前扩张;8.瘘管和窦道钡影;9.回肠末端粘膜增粗紊乱。其中尤以第3、4、5、6项 X 线征象更具重要诊断意义。
李定邦武广利李国华
关键词:克隆病
大肠息肉样病变X线与病理表现对照分析被引量:1
1998年
大肠息肉可由多种疾病引起。常见的良性疾病包括:炎性息肉、增生性腺瘤样息肉、绒毛样腺瘤、脂肪瘤及少见的平滑肌瘤、淋巴管瘤、纤维瘤。恶性的为腺癌,包括早期癌、进展癌。良性息肉、早期癌及进展癌在X线形态学上鉴别较复杂。本文回顾分析28例经双对比造影发现并由内镜活检和/或手术切除病理证实的大肠息肉样病变49个,探讨大肠息肉样病变X线的表现,及息肉大小、形态、发病部位与病变良恶之间的关系。
李国华程宇清
关键词:大肠肿瘤息肉样病变X线诊断病理
回盲部占位病变的影像学诊断
回盲部是胃肠道中解剖结构较为复杂且易发病的部位,病变的鉴别诊断比较困难,误诊率高。既往主要依靠造影及内镜检查。随着CT在胃肠病变检查的日益增多,人们对其表现和应用价值给予了重视。现将62例回盲部占位病变的双对比造影及CT...
李国华武广利杨卫宏李杰
关键词:影像学诊断胃肠道病变CT检查
文献传递
基于VTK实现三维重建在胆囊管变异中的诊断价值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探讨利用VTK实现三维可视化系统对胆囊管变异的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确诊的160例胆石症患者,分别采用传统最大密度投影(MIP)及三维可视化系统辅助,对磁共振胰胆管水成像(MRCP)进行胆囊管变异的诊断,并与手术结果进行比较。结果以手术结果为金标准,在三维可视化系统辅助下检出胆囊管变异81例,与手术结果一致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κ=0.950,P=1.000);而单纯采用MIP结合薄层图像检出则为51例,与手术结果存在差异且具有统计学意义(κ=0.477,P<0.001)。对难以明确诊断的39例胆囊管旋前或旋后汇入肝总管的变异,在三维可视化系统的辅助下分别检出12例及27例,与手术结果一致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κ=0.880,P=1.000);而单纯采用MIP结合薄层图像则分别检出24例及15例,与手术结果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κ=0.246,P=0.004)。结论利用VTK实现的三维可视化系统可以提高对胆囊管变异诊断的准确性,不仅弥补了MIP对于空间比邻关系显示欠确切的不足,更有助于临床术前了解胆囊管解剖变异的情况,避免胆囊切除术中所引起的胆道损伤。
窦瑞欣薛敏娜李国华
关键词:胆囊管磁共振胰胆管成像VTK
损伤控制外科在腹部危重病中的应用
一、概述手术是外科医生治疗病患的重要手段,完美、理想的手术过程一直是外科医生追求的目标。但在临床实际中,如果过分追求手术的完美,忽视了病人的生理耐受力,术式选择不符合生理要求,或者手术创伤超出了当时病人所能承受的生理极限...
孔棣张晖李国华赵卫川周振理张大鹏
关键词:损伤控制性手术疗效评价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