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0例术后浅前房临床治疗和预防
- 1999年
- 张慧萍
- 关键词:术后浅前房虹膜睫状体炎青光眼滤过术后脉络膜脱离前房形成慢性闭角型青光眼
- 重型脑室出血的治疗体会被引量:1
- 2004年
- 张慧萍
- 关键词:重型脑室出血脑室引流脑脊液置换
- 凝视麻痹反向变化对急性大脑半球卒中预后的影响
- 2011年
- 目的探讨凝视麻痹反向变化在急性大脑半球卒中的临床意义及发生机制。方法对11例发生凝视麻痹反向变化的急性大脑半球卒中患者进行临床回顾性分析。结果 11例病灶对侧凝视麻痹的患者病情变化时,凝视麻痹方向转而指向病灶同侧,其中6例死亡,3例因病情加重自动出院(经随访均死亡),2例转外科手术后存活。结论凝视麻痹反向变化预示着病情加重和不良预后,脑干功能受累可能是出现此眼征的病理基础。
- 张慧萍蔡春生崔亚平
- 关键词:凝视麻痹急性脑卒中预后
- 石杉碱甲治疗血管性痴呆临床观察被引量:2
- 2013年
- 目的观察石杉碱甲片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将80例血管性痴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0例。治疗组给予石杉碱甲0.1mg,2次/d,连用8周;对照组用吡拉西坦片800mg,3次/d,连用8周。采用简易智能量表(MMSE)、日常生活自理量表(ADL)对2组患者治疗前后进行评分。结果治疗8周后,治疗组MMSE、ADL评分均较治疗前和对照组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石杉碱甲片治疗血管性痴呆患者有较好的疗效,安全性好。
- 张慧萍袁树华
- 关键词:石杉碱甲片血管性痴呆吡拉西坦
- 痛性眼肌麻痹综合征的临床分析被引量:2
- 2012年
- 痛性眼肌麻痹综合征又称Tolosa-Hunt综合征,是一种少见的具有特殊表现的头痛类型.以头痛及脑神经麻痹为主要临床表现.临床诊断及治疗主要依赖患者的病史和临床表现,同时排除其他疾病.
- 张慧萍
- 关键词:痛性眼肌麻痹综合征
- 络泰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观察被引量:4
- 2004年
- 目的 观察络泰针 (注射用血塞通粉针剂 )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 86例脑梗死病人随机分为两组 ,治疗组 44例 ,静脉输注络泰 ,对照组 42例 ,静脉输注维脑路通 ,两组疗程均为 3周 ,根据功能缺损评分变化对比疗效。结果 络泰对功能缺损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结论 络泰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有效药物。
- 张晓曼崔亚平张慧萍马丽
- 关键词:络泰急性脑梗死
- 丹红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51例
-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是由于血液流变学和血液动力学的改变,脑动脉内血栓形成或栓子脱落造成供血区域血容量减少,使脑组织缺血甚至发生坏死,临床上出现相应的神经动能障碍。本文论述了采用纯中药制剂丹红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取得了满意的...
- 张慧萍
- 关键词:丹红注射液中医药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
- 文献传递
- 奥拉西坦治疗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疗效与不良反应观察被引量:12
- 2017年
- 目的观察奥拉西坦治疗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疗效与不良反应。方法从本院2012年9月~2016年9月收治的100例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及观察组(50例)。选用吡拉西坦药物治疗为对照组,选用奥拉西坦药物治疗为观察组。治疗前后,采用简易智能(MMSE)、日常生活能力(ADL)、蒙特利尔(Mo CA)认知评估量表评估两组患者,通过计算评分变化率,分析治疗有效率,并对不良反应进行观察、统计。结果经不同方法治疗,观察组MMSE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ADL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Mo CA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及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2.0%、6.0%,两组存在差异,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吡拉西坦药物相比,奥拉西坦药物可显著改善患者认知功能、获得满意疗效、减少不良反应,建议在临床中大力推广应用。
- 胡春伟张慧萍王聪王慧
- 关键词:脑卒中认知功能障碍疗效
- 64例脑出血眼底观察
- 1999年
- 脑出血绝大多数是由于高血压动脉硬化引起的,而眼底视网膜中央动脉是脑循环系统的一部分,视网膜动脉所显示的动脉硬化程度是脑动脉及周身动脉硬化的指征。为了探讨脑出血眼底病变特点,现将笔者观察的64例脑出血眼底情况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病例系1997年9月...
- 张慧萍王新月
- 关键词:脑出血眼底观察视乳头水肿
- 枕叶病变的视觉改变50例分析
- 1999年
- 张慧萍陈云芝
- 关键词: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