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金龙
- 作品数:10 被引量:9H指数:2
- 供职机构:汕头大学学报编辑部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更多>>
- 话语转型与主体性的缺失
- 2010年
- 中国现代文学经历了两次大的话语和观念转型,第一次是从家族主义、集体主义向个人主义观念的转型,以及由"非人的文学"向"人的文学"的转型,这是个体主体性从无到有的建构过程;第二次是从五四时期的个性主义向左翼的革命主义、集体主义观念的转型,这是个体主体性逐渐为集体主体吞噬并走向消亡的过程,也是文学成就逐渐滑坡的过程。
- 李金龙
- 关键词:个体主体性
- 文学生产与禁忌阅读被引量:1
- 2010年
- 阅读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也是人类基本的生活方式,个体有权通过阅读获取所需的信息,但禁书现象一直伴随着人类的阅读史。人类争取阅读与文化生产权利的过程体现了人类文明发展的程度。
- 李金龙
- 关键词:文学生产禁书
- 王富仁学术研究论略被引量:1
- 2012年
- 王富仁提出的"思想革命"、"回到鲁迅"等观点不仅具有学术史的重要意义,而且对国内思想界的影响亦不容低估。近年来,他提出的"新国学"概念不仅对"读经"、"国学热"等现象有针对性意义,而且也体现出其坚定的五四立场和启蒙理念。
- 李金龙
- 关键词:新国学
- 文明的冲突和自我的重建——论黄春明小说的现实意义被引量:2
- 2006年
- 黄春明是台湾乡土小说家,他的小说经历了冷遇之后在20世纪80年代被重新“发现,”从文化与身份认同的角度解读这种“发现”的内在根源,了解并确证黄春明小说的文化意义。
- 李金龙
- 关键词:乡土自我肯定
- 论现代文学中的出走与逃亡
- 中国现代文学在20世纪初的中西文化碰撞中汲取了异域的思想和文化资源从而孕育出崭新的文学形式,创造出全新的形象系列。在对西方资源的借鉴过程中,易卜生的“娜拉”形象在中国现代文学文本中的广泛接受与频繁复制颇为引人注目,源自西...
- 李金龙
- 关键词:现代文学艺术形式
- 文献传递
- 危亡之际的家国寓言——以《娜拉》中国的传播为中心
- 2012年
- 在中国现代文学中,《娜拉》是个说不尽的话题,从《娜拉》莅临中国之日起,它就是作为一个负载着政治意蕴和思想内涵的复杂文本而被解读和接受的。围绕《娜拉》形成的一系列文本,互相缠绕纠结,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寓言系统。
- 李金龙
- 关键词:出走
- 论中国现代文学中的出走与逃亡
- 中国现代文学在20世纪初的中西文化碰撞中汲取了异域的思想和文化资源从而孕育出崭新的文学形式,创造出全新的形象系列。在对西方资源的借鉴过程中,易卜生的“娜拉”形象在中国现代文学文本中的广泛接受与频繁复制颇为引人注目,源自西...
- 李金龙
- 关键词:出走逃亡家族
- 文献传递
- 点与面之间的徘徊——关于学报编辑德业关系互动的思考
- 2009年
- 编辑职业的工作性质要求从业人员必须具备较为广博的知识储备和精深专业造诣,在博与专二者的权衡中选择"专"的方向至关重要,注意编辑选题之间的相互联系与延续性可促进知识的积累,同时要善于利用自己的"智囊团",使外审专家发挥出专业优势,成为决断的重要依据。
- 李金龙
- 关键词:编辑学
- 清末留日学生创办《醒狮》月刊释疑——兼与黄福庆、熊月之先生商榷被引量:5
- 2010年
- 清末留日学生高天梅等人,1905年于日本东京创办的《醒狮》月刊是当时重要的启蒙刊物,董守义和黄福庆两位先生关于《醒狮》的说法有误。熊月之的"爱国主义、民主主义"之说亦多牵强,不能准确说明《醒狮》宗旨,用"振懦砭愚,输入学理"来概括其启蒙内涵更为合理。
- 李金龙
- 陈方竞学术研究述略
- 2012年
- 陈方竞在中国新文学发生学研究、鲁迅与地域文化关系研究、中国现代文学史研究等方面多有建树。他以视角独到的鲁迅研究跻身学术殿堂,这源自于坚实的学术基础和完善的知识结构,而鲁迅研究的经历和积淀又为他对中国新文学探源活动提供了可能,探源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发现被文学史遮蔽的现象和问题,在解蔽和去蔽的过程中不仅使文学史本原面目得以还原,而且自然彰显了研究者自身的学术品格和价值,其扎实沉静的学风和专一孤注的精神对当下浮躁的学风不无警示意义。
- 李金龙
- 关键词:解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