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建明
- 作品数:32 被引量:17H指数:3
- 供职机构:江苏省教育学会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语言文字更多>>
- 第十单元 亲人的笑脸——让亲情伴我同行(写单个亲人)
- 2005年
- “亲情”是朱自清父亲的背影,是孟郊慈母手中的针线,是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感叹,是苏轼“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祝愿……自从来到这个世界,我们就时时刻刻地沐浴着这份“亲情”:那一个鼓励的眼神,那一个熟悉的动作,那一句淡淡的叮咛,那一份浓浓的牵挂……我们在幸福地感受着它、享受着它,但我们却很少细细地去品味过它。“亲情”,顾名思义就是“亲人之间的感情”,这是一个多么美好的词汇,它与友情、爱情、乡情等组成了一个丰富的情感世界,但是却有人去漠视它、践踏它。今天,我们以“亲情”为话题来写作文不是很有意义吗?我们可以认认真真地体验亲情、感悟亲情、抒写亲情,让这份人间真情变得更加美丽、更加动人。
- 马建明
- 关键词:话题作文学生作文记叙文
- 《语文课程标准》中的阅读教学新理念
- 2003年
- 马建明
- 关键词:语文课程标准阅读教学教学理念人文性
- 文本解读的问题与思考——“文本解读与教学设计”系列研究之二
- 2016年
- 领悟文本解读的内涵与本质对于语文教学实践有着重要意义:一是有利于教师准确而又深入地解读教材;二是有利于教师对教学内容的取舍与设计。教师开展文本解读活动,是为了将文本的解读价值转化为教学价值,然而,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文本解读还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我们去厘清与思考。
- 马建明
- 关键词:文本解读教学设计教学实践教学内容教学价值语文
- 放飞我们的心灵——致参赛的同学们
- 2005年
- 马建明
- 关键词:学科竞赛个性化作文
- 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的实践与探索被引量:2
- 2014年
- 文章从理论层面对“单元整体教学”的基本理念与原则进行了深入思考与把握;从操作层面对“单元整体教学”的基本思路与课型进行了系统梳理与归纳。文章既有理论的高度,又有指导的作用,更有实践的价值。
- 马建明
- 关键词:单元整体教学主题教学比较教学拓展教学
- 让音乐在学生的心底流淌——《二泉映月》教案诊断与评析
- 2005年
- 马建明
- 关键词:乐曲教案音乐名字
- 运用整合理念建构阅读教学四种课型的尝试被引量:2
- 2013年
- 《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对语文课程的性质作了明确的界定:“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是语文课程的独当之任,而以阅读教学为主要载体的语文教学,并没有很好地落实语文课程的核心任务,主要表现在这几个方面:一是课程意识的缺失。阅读教学处于封闭状态,
- 华雪珍马建明
- 关键词:阅读教学语文课程标准课型学习语言实践性课程文字运用
- 叙事性作品的解读与教学——“文本解读与教学设计”系列研究之四被引量:1
- 2016年
-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第二、三学段分别对叙事性作品的教学提出了要求。那么,什么是叙事性作品?高林生先生说:“叙事性作品涵盖很广。有人认为,叙事性作品应包括写人、记事、描景、状物等四类文章。也有人认为,叙事性作品仅仅是指写人、记事这两类文章。其实这两种说法都有一定道理。我认为,看一篇文章是不是叙事性作品,关键要看它的叙事性强不强。叙事者,讲故事也。这就是说,那些故事性强的文学作品就是叙事性作品。不管它的内容是写人记事,还是描景状物。”叙事性作品是以叙事功能为主的文学作品,叙事就是“讲故事”,是用语言表现一件或一系列真实或虚构的事件,通过叙事方式来传达人生的经验和意义。
- 马建明
- 关键词:教学设计叙事性文本解读语文课程标准叙事功能语言表现
- 语文教师要有素养意识
- 2016年
- 首先,语文教师要有宏观的素养意识。过去,我们上语文课,常常关注眼下的课程学习,即教会学生语文的知识与技能,很少考虑今天的语文学习能为学生的未来提供些什么。爱因斯坦说过:"如果你忘记了在学校里学到的一切,那么所剩下的就是教育。"这剩下的应该就是"核心素养"。
- 马建明
- 关键词:人格修养语言文字学科素养家国情绪管理
- 作文需要真情实感——从《吃烧烤》的争论与思考谈起
- 2005年
- 马建明
- 关键词:作文竞赛真情实感文本女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