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细胞
  • 2篇血管
  • 2篇血管内皮
  • 2篇药物
  • 2篇药物所
  • 2篇药物所致
  • 2篇注射
  • 2篇小儿
  • 2篇小儿高热
  • 2篇内皮
  • 2篇赖氨匹林
  • 2篇化学诱导
  • 2篇高热
  • 2篇病例
  • 2篇病例报告
  • 1篇地平
  • 1篇电子支气管镜
  • 1篇动脉
  • 1篇动脉硬化
  • 1篇心病

机构

  • 13篇青岛大学医学...
  • 3篇青岛大学
  • 2篇解放军第40...
  • 1篇青岛市市立医...
  • 1篇山东省青岛疗...

作者

  • 13篇王文华
  • 4篇任炜
  • 3篇王龙源
  • 3篇汪川
  • 2篇高永丽
  • 2篇李成建
  • 2篇全香花
  • 1篇刘玉君
  • 1篇张秋业
  • 1篇孙立荣
  • 1篇王洪秀
  • 1篇项锋钢
  • 1篇周阔
  • 1篇杨永洁
  • 1篇刘伟
  • 1篇张惠君
  • 1篇丁雯雯
  • 1篇孙志清

传媒

  • 4篇齐鲁医学杂志
  • 3篇青岛大学医学...
  • 3篇中国误诊学杂...
  • 1篇心血管康复医...
  • 1篇吉林医学
  • 1篇美国中华健康...

年份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3篇2010
  • 1篇2009
  • 4篇2008
  • 1篇2004
  • 1篇2003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电子支气管镜在婴幼儿呼吸道畸形诊断中的应用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探讨电子支气管镜对婴幼儿呼吸道畸形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8例存在呼吸道畸形婴幼儿的临床、电子支气管镜及影像学资料。结果电子支气管镜检查显示,78例婴幼儿呼吸道畸形包括单侧鼻后孔狭窄3例,先天性喉软骨软化22例,先天性喉囊肿2例,喉蹼1例,气管支气管软化27例,气管支气管狭窄15例,气管性支气管3例,气管憩室1例,桥支气管1例,气管食管瘘1例,复合畸形2例。X线胸片显示多为肺炎或支气管炎征象。胸部CT提示气管或支气管狭窄征象4例,支气管起源异常征象1例。CT气道三维重建诊断气管支气管狭窄8例,支气管起源异常2例,气管憩室1例。结论电子支气管镜对婴幼儿呼吸道畸形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周阔张惠君王文华张秋业
关键词:支气管镜检查婴儿
赖氨匹林治疗小儿高热的疗效观察被引量:3
2003年
王文华任炜刘玉君
关键词:小儿高热赖氨匹林临床疗效
药物所致锥体外系反应被引量:3
2008年
王文华高永丽任炜王龙源王洪秀李成建
热毒宁注射液致过敏性休克1例被引量:14
2010年
王文华全香花王龙源汪川
关键词:热毒宁注射液过敏性休克病例报告
头孢地嗪不良反应被引量:2
2010年
王文华王龙源汪川任炜高永丽李成建
固定矫治病人龈沟液及其sICAM-1含量的检测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通过对固定正畸病人不同矫治时期牙周临床指标、龈沟液(GCF)及GCF中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的含量进行测定,探讨固定矫治对牙周组织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口腔正畸科门诊牙齿拥挤错病人31例(男12例,女19例,年龄12~17岁),分别于矫治开始前1周,矫治开始后1、4、8周,记录16、21、23、36、41、43牙的近中颊侧共186个位点牙周临床指标,滤取并称量GCF,ELASE法检测sICAM-1的含量。结果与矫治前1周相比,矫治中各项牙周临床指标和GCF、sICAM-1的含量均呈现不同程度的上升趋势,其中牙龈指数(GI)和探诊深度(PD)矫治开始后1、4、8周与矫治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t=7.21~8.05,P<0.01);GCF量矫治开始后1、4、8周与矫治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t=15.18~25.37,P<0.001);GCF中sICAM-1的含量矫治开始后4、8周与矫治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5.54~14.93,P<0.001)。结论固定正畸对病人牙周组织的健康有一定的影响。
杨永洁王文华
关键词:龈沟液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
人脑星形细胞瘤组织Survivin与VEGF表达及意义被引量:4
2008年
目的探讨凋亡抑制基因Survivin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人脑星形细胞瘤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60例人脑星形细胞瘤组织和12例正常脑组织中Survivin、VEGF基因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以及两者间的相互关系。结果正常脑组织中仅2例VEGF呈弱阳性表达,阳性率为16.7%;Survivin均未见阳性表达。人脑星形细胞瘤组织中Survivin、VEGF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63.3%(38/60)、70.0%(42/60),其表达强度均显著强于正常脑组织(Uc=3.668、3.403,P<0.01)。高级别星形细胞瘤Survivin、VEGF的表达阳性率及阳性强度均高于低级别组(χ2=4.341、6.609,Uc=2.318、3.141;P<0.05、0.01)。Survivin、VEGF在脑星形细胞瘤组织中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s=0.71,P<0.001)。结论Survivin、VEGF的表达与人脑星形细胞瘤的发生发展有关,且二者具有正相关性;二者的检测可能成为评价脑星形细胞瘤恶性程度与预后的有价值指标。
孙志清项锋钢王文华
关键词:脑肿瘤星形细胞瘤SURVIVIN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类
药物所致癫痫
2008年
沈伟民欧阳德华董明廖洪生王文华
关键词:癫痫化学诱导药物
硝苯地平缓释片与硝苯地平控释片的降压疗效观察被引量:10
2008年
目的:探讨硝苯地平缓释片(SR)与硝苯地平控释片(GITS)对高血压的降压效果及对生化指标影响。方法:利用动态血压监测(ABPM)对32例Ⅰ、Ⅱ级高血压病人服用硝苯地平SR和GITS时进行血压检测。结果:硝苯地平SR、GITS均有明显降压效果(P均<0.01),硝苯地平GITS较硝苯地平SR表现出较大的降压谷/峰比及较少的血压变异性(P<0.05)。两者对大部分血生化指标无明显影响。结论:硝苯地平GITS是更高效、平稳、安全的降压药。
武文英王文华张嘉
关键词:血压监测高血压硝苯地平
阿托伐他汀非延续性治疗对冠心病伴高脂血症病人血脂及内皮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1
2009年
目的通过观察冠心病伴高脂血症病人使用阿托伐他汀治疗前、后及中途停药后的血脂、血清一氧化氮(NO)、血浆内皮素(ET)水平的变化,探讨他汀类药物在冠心病防治中延续性治疗的意义。方法从门诊、住院病人中选择冠心病伴高脂血症病人50例作为研究对象,给予阿托伐他汀20 mg口服治疗,分别于清晨空腹抽取服药前、服药4周后、停药2周时的肘静脉血,检测血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NO、ET的水平。结果阿托伐他汀治疗4周后病人TC、LDL水平明显降低,停用阿托伐他汀2周后,所有病人的TC和LDL水平较停药前升高,但仍低于服药前水平(F=233.58、95.71,P<0.05);服药4周血清NO水平明显升高,然而停用阿托伐他汀2周后,NO水平明显降低,甚至低于服药前水平(F=364.98,P<0.05);服药4周血浆ET明显降低,停药2周ET水平则明显回升(F=98.39,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伴高脂血症病人的血管内皮功能有明显改善作用,但当突然停止阿托伐他汀治疗2周后对病人的血脂水平及内皮功能改善作用明显减弱,甚至导致血管内皮功能的进一步恶化。
刘伟王文华
关键词:冠状动脉硬化高脂血症阿托伐他汀血管内皮功能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