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菁华 作品数:5 被引量:63 H指数:4 供职机构: 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类风湿关节炎常用药物及其不良反应 被引量:22 2014年 目的:为临床合理应用类风湿关节炎(RA)常用药物提供参考。方法:检索关于RA常用药物及其不良反应的文献,进行归纳、总结。结果与结论:治疗RA的常用药物主要包括化学药、中药及生物制剂,各类型药物用药安全性不可忽视,治疗前应仔细询问患者的既往病史,尽量避免和减少各种危险因素对用药的影响,慎重用药,降低用药风险。 王景红 刘菁华 汪文琪 孙毅坤关键词:类风湿关节炎 临床用药 碳酸氢钠片联合法莫替丁治疗消化性溃疡的效果及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1 2020年 目的探究碳酸氢钠片联合H_2受体拮抗剂法莫替丁治疗消化性溃疡的效果及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于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接受治疗的消化性溃疡患者80例,完全随机分为碳酸氢钠片组、联合治疗组,各40例。碳酸氢钠片组患者使用碳酸氢钠片进行治疗;联合治疗组患者使用碳酸氢钠片联合H_2受体拮抗剂法莫替丁进行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胃肠黏膜组织病理改变评分,H^+-K^+-三磷酸腺苷(ATP)酶水平,免疫球蛋白(Ig) A、IgG、IgM、补体C3、补体C4、C反应蛋白(CRP)水平,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联合治疗组患者胃肠黏膜组织病理改变评分及H^+-K^+-ATP酶水平均低于碳酸氢钠片组,IgA、IgG、IgM水平低于碳酸氢钠片组,补体C3、C4水平高于碳酸氢钠片组,CRP水平低于碳酸氢钠片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碳酸氢钠片组[92.5%(37/40)比75.0%(30/40)](均P <0.05)。2组患者治疗过程中总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99)。结论碳酸氢钠片联合H_2受体拮抗剂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提高溃疡愈合质量,有效改善患者免疫功能和胃酸分泌功能,且不增加不良反应。 刘菁华 刘元龙 朱立苹 张梅竹关键词:消化性溃疡 碳酸氢钠片 法莫替丁 甘草药材主成分异构体含量及比例在不同炮制和提取条件下的变化 被引量:11 2018年 目的探究甘草药材主成分异构体含量及比例在不同炮制和提取条件下的变化。方法采用RP-HPLC法,取样品中18β-甘草酸(18β-Gly)与18α-甘草酸(18α-Gly)的含量作为评估的依据,测定甘草饮片主成分及杂质的含量,比较炮制温度和炮制时间对甘草饮片和标准品混合物中主成分、杂质含量以及18β-Gly和18α-Gly比例变化的影响。结果升高炮制温度、延长炮制时间都会造成甘草饮片中甘草酸主成分异构体18α-Gly、18β-Gly的分解,其总含量略有下降。炮制过程中主成分异构体未发生构型转变,对两者比例关系也无影响。炮制后甘草饮片中主成分18α-Gly、18β-Gly含量比炮制前有所降低。结论甘草饮片炮制时间不能过长、温度不可过高,以免造成有效成分的过度丢失。烘制法的适宜条件为:时间1~2h、温度65℃。该炮制条件操作便利,时间和温度均可控,样品质量稳定性好。 刘菁华 刘亚南 胡莹莹关键词:甘草 异构体 北京某社区中老年高血压患者用药依从性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18 2021年 目的研究社区中老年高血压患者用药依从性与疗效相关性并分析相关因素。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式随机对131例就诊于北京某社区卫生服务站的中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用药依从性的调查,并对影响用药依从性的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131例患者中用药依从性好者占33.6%。用药依从性好者血压控制满意率(<140/90 mm Hg)明显高于用药依从性差者。影响患者用药依从性的相关因素包括性别、对高血压知识掌握程度、是否根据经验服药、出现不适反应时是否继续服药、是否自行换药、是否有规律的锻炼身体等,其中影响用药依从性的独立相关因素是对高血压知识掌握程度、是否规律锻炼身体、是否自行换药等。结论提高中老年高血压患者用药依从性对高血压的治疗至关重要,建议加强对社区医务人员的培训,对中老年高血压患者开展高血压及用药知识的教育,并进行生活方式和心理健康指导。 张梅竹 徐黎 刘菁华 徐哲 张婧 赵兴山 王景红关键词:高血压 中老年 用药依从性 数学模型预测阿托伐他汀对原发性高脂血症剂量效应关系的分析 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 :探讨采用数学模型预测阿托伐他汀对原发性高脂血症剂量效应关系的可行性。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接受阿托伐他汀的原发性高脂血症患者92例,根据患者所用药物剂量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和模型组,采用数学模型预测阿托伐他汀用药剂量与治疗原发性高脂血症效果的关系。结果:通过模型预测阿托伐他汀对原发性高脂血症患者剂量为(29.16±4.25)mg·d-1,稳态剂量为(19.45±3.56)mg·d-1。对照组、观察组和预测组患者的药代动力学参数、血药浓度、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与观察组药物代谢动力学参数、血药浓度、TG、TC、LDL-C和VLDL-C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与模型预测组药物代谢动力学参数、血药浓度、TG、TC、LDL-C和VLDL-C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与模型预测组药峰浓度、半衰期和药物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相对清除率、表观分布体积、达峰时间、血药浓度、TG、TC、LDL-C和VLDL-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构建散点图观察发现,个体预测血药浓度值与实际值均匀分散在对角线两侧。3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038,P<0.05)。结论:采用数学模型可预测阿托伐他汀治疗原发性高脂血症患者的最佳用药剂量,从而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可应用于临床药物剂量的估算。 刘亚南 刘菁华 胡莹莹关键词:阿托伐他汀 剂量效应关系 原发性高脂血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