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手术
  • 2篇移动性浊音
  • 2篇右下腹
  • 2篇乳腺
  • 2篇手术治疗
  • 2篇术后
  • 2篇浊音
  • 2篇下腹
  • 2篇克罗恩
  • 2篇克罗恩病
  • 2篇阑尾
  • 2篇腹部
  • 1篇导管
  • 1篇导管内
  • 1篇导管原位癌
  • 1篇淀粉酶
  • 1篇多器官衰竭
  • 1篇休克
  • 1篇血性
  • 1篇血症

机构

  • 10篇北京石景山医...
  • 1篇北京大学临床...

作者

  • 10篇张庆德
  • 3篇阚永丰
  • 2篇吕春华
  • 1篇王立泽
  • 1篇王天峰
  • 1篇欧阳涛
  • 1篇董志方
  • 1篇解云涛
  • 1篇李金锋
  • 1篇陈刚
  • 1篇高强

传媒

  • 2篇山西医药杂志
  • 2篇中国临床医生...
  • 2篇基层医学论坛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中华普通外科...
  • 1篇中国医药指南
  • 1篇基层医学论坛...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1
  • 2篇2009
  • 1篇2008
  • 3篇2007
  • 2篇2006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腹茧症手术治疗及术后处理的体会(附8例报告)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探讨腹茧症的手术治疗方法及术后处理应注意的问题。方法8例腹茧症病人均采用手术治疗,术后多种方法联合应用促进病人肠道功能恢复。结果8例病人均治愈出院,1例病人出院后再次出现肠梗阻,经过胃肠减压后2天缓解。结论针对腹茧症病人手术治疗与术后促进肠道功能恢复治疗同等重要。
张庆德吕春华阚永丰
关键词:外科手术腹茧症术后处理
乙状结肠扭转再发1例报告
2009年
1病例资料 患者,男,24岁,主因腹痛、腹胀、呕吐、停止排气排便30h,于2008年7月入院。既往于2年前在地方医院因肠扭转(具体不详),曾行肠扭转复位手术治疗。查体:一般情况可,心肺未及异常,腹平坦,左中上腹见长7cm陈旧性手术瘢痕,腹软,左中下腹压痛(+),无反跳痛及肌紧张,移动性浊音(-),肠鸣音活跃,可闻及高调肠鸣音及气过水音。
张晓强张庆德高强
关键词:乙状结肠扭转移动性浊音病例资料排气排便扭转复位手术瘢痕
手术治疗克罗恩病6例临床疗效观察
2007年
张庆德吕春华刘守伟
关键词:克罗恩病手术治疗疗效观察反复发作性节段性分布非特异性
单独墙壁负压吸引在乳腺癌根治术后改善皮下积液中的应用
2006年
张庆德董向光
关键词:皮下积液负压吸引法根治术后乳腺癌墙壁改良根治术
乳腺导管原位癌保乳治疗的安全性研究被引量:7
2011年
目的探讨乳腺导管原位癌(ductal carc in omainsitu,DCIS)施行保乳手术的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19例DCIS患者资料,对手术方式、年龄、肿瘤直径、ER/PR状态、HER-2状态与局部复发、远处转移的关系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119例DCIS患者中48例接受保乳手术治疗,71例接受乳房全切治疗。随访7~132个月(中位随访时间35个月),乳房全切组胸壁复发1例,保乳组无同侧乳房内肿瘤复发病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84)。全切组远处转移2例,保乳组远处转移1例,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383)。保乳组和全切组3年无病生存率(DFS)分别为100%、94。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25)。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40岁是出现远处转移的高危因素(P=0.035),但多因素分析未显示其为独立影响因素(P=0.086)。结论乳腺DCIS患者实施保乳或乳房全切,其术后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的风险无明显差异。
张庆德王立泽欧阳涛王天峰解云涛李金锋
关键词:乳腺肿瘤保乳手术
高脂血症性胰腺炎26例临床分析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探讨高脂血症性胰腺炎的临床特点和诊治原则。方法回顾性分析3年余收治的26例高脂血症性胰腺炎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23例(88.5%)为轻型胰腺炎,3例(11.5%)为重型胰腺炎。24例行非手术治疗,2例行手术腹腔冲洗或引流。均顺利恢复,无死亡。出院后定期监测血脂,口服降脂药物。随访至今,有6例1年内复发再次入院(复发率23%),给予相应处理后缓解。结论高脂血症可诱发急性胰腺炎(AP),血尿淀粉酶常不升高,且有一定比例为重型胰腺炎(SAP),治疗后易复发。治疗以非手术治疗为主。
张庆德阚永丰董志方
关键词:胰腺炎高脂血症淀粉酶
巨大阑尾黏液囊肿1例报告
2007年
患者,男,53岁,主因发现右下腹肿物1年于2006年8月入院。1年间无消化道不适症状,无明显体重下降,大小便正常。查体:心肺(-),腹软,右下腹可以触及大小约15cm×6cm×5cm肿物,质地中等,边界清楚,活动度好,无明显压痛,移动性浊音(-),肠鸣音正常。腹部B超提示右下腹囊实性占位,电子结肠镜未发现异常,腹部CT提示右下腹及盆腔内见囊状液性低密度影,边缘清晰锐利,壁薄。考虑右下腹占位,肿物来源于肠系膜的可能性大。于住院后第7天在全身麻醉下行剖腹探查手术,切口选择右侧剖腹探查切口,入腹后发现肿物来源于三根结肠带交界处的盲肠壁上,白色,中间膨大,两端细长,内含有液体,大小13.5cm×6.2cm×5.5cm,与周围肠管无粘连,有系膜。初步诊断为阑尾黏液囊肿。完整切除肿物,发现其与盲肠交界处有管道连接,石炭酸,酒精,盐水消毒残端,荷包缝合并包埋残端。术后2天排气,进食,7天拆线出院。病理回报为阑尾黏液囊肿,内含有黏稠胶冻样物,壁厚0.1cm。
白福军张庆德
关键词:阑尾黏液囊肿剖腹探查手术实性占位切口选择右下腹
闭孔疝1例诊治体会被引量:4
2008年
患者女,69岁,因腹胀,腹痛,呕吐,停止排气、排便10d入院。查体:消瘦,心肺无明显阳性体征,腹部平坦,未见胃肠型及蠕动波,腹软.脐周压痛,无反跳痛及肌紧张,移动性浊音(一),肠鸣音活跃,可闻及高调肠鸣音及气过水音.双侧腹股沟区未见疝。立位腹平片提示小肠梗阻,结肠内空虚,未见气体影。诊断为高位小肠梗阻。经禁食水、胃肠减压、灌肠等保守治疗3d后未见好转,且患者出现频繁呕吐,腹痛较前加重,复查立位腹平片示小肠梗阻较前加重。检查腹部CT提示右侧闭孔内可见肠气.右耻骨肌和闭孔外肌之问可见软组织阴影,CT诊断右侧闭孔疝,小肠梗阻。
张庆德阚永丰于新春
关键词:小肠梗阻频繁呕吐腹部CT移动性浊音肌紧张
克罗恩病误诊为阑尾炎1例报告
2006年
张庆德
关键词:阑尾炎克罗恩病右下腹压痛右下腹麦氏点右下腹痛
腹部创伤急救的临床特点研究
2017年
目的研究并分析腹部创伤急救过程中的临床特点,并给予针对性处理。方法对2014年2月至2016年8月我院收治的以腹部创伤为主的患者8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腹部创伤的急救特点。结果 88例患者中,7例死亡,病死率为7.95%。其中5例死于失血性休克,2例死于术后多脏器衰竭,4例死于急诊抢救室,1例死于术后6 h,2例死于术后3~5 d。其余81例患者经过急救治疗后均痊愈,其中行一次性确切手术76例,先行损伤控制性手术,然后二次行确定性手术8例。治愈率为92.05%。结论腹部创伤患者容易出现失血性休克,术后易发多器官衰竭及并发症,增加了患者死亡的风险,因此术前积极抗休克,并行限制性液体复苏,改善患者一般状况,术后积极抗感染、注意水、电介质及酸碱平衡,预防多脏器衰竭是改善患者预后的关键,而损伤控制性外科技术,值得推广应用。
陈刚张庆德
关键词:腹部创伤失血性休克多器官衰竭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