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志斌
- 作品数:24 被引量:71H指数:6
- 供职机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震局更多>>
- 发文基金:地震科技星火计划项目新疆地震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医药卫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 震相方位角对台网稀疏地区地震定位影响的初步分析
- 2015年
- 结合不同的震相方位角对于田7.3级地震及其序列进行重定位,为引入震相方位角参数对新疆地震台网稀疏地区的地震定位提供依据。(1)资料与方法。联合震相到时、震相方位角等参数的线性化反演定位方法,是基于经典的Geiger法。重新定位所使用的地震事件来自于新疆地震局2014年2月11日至4月30日的台网观测报告,从中选取ML≧1.6(观测台站数≥4或者有3组完整的震相)的地震事件,符合条件的地震有577个。
- 李艳永唐明帅热依木江张志斌王范霞
- 关键词:地震定位地震台网方位角震相地震事件
- 基于波形反演研究新疆天山中段震源深度分布特征被引量:3
- 2021年
- 基于波形反演方法对新疆天山中段Ms≥3.0地震震源深度进行反演,反演结果显示,新疆天山中段地震类型以逆断层或走滑断层为主,兼有少量的正断层。新疆天山中段震源深度呈现内部浅,盆山结合部位深的特点。同时由深度剖面显示,两大盆地与天山中段接触部位地震活动性都比较高,基本呈对称分布,存在南强北弱的活动特点。研究区地震发生的主要动力源于印度板块向北的推挤及两大致密的刚性盆地在俯冲天山造山带时,导致深部密度及热流不均匀引起地震的发生,构成了区域内独特的孕震模式。
- 张志斌
- 关键词:波形反演震源深度
- 2017年8月9日精河M_S6.6地震震源机制解被引量:8
- 2019年
- 选用新疆台网的地震波形资料,将2017年8月9日精河M S6.6地震及附近区域2010年1月1日~2017年12月31日MS3.0以上地震用CAP方法反演震源机制解及深度,结果表明:(1)2017年8月9日精河M S6.6地震为逆断型,矩震级M W6.2,矩心深度为20.8 km;节面Ⅰ的参数:走向70°,倾角42°,滑动角78°;节面Ⅱ的参数:走向266°,倾角49°,滑动角101°;P轴方位角349°,倾角4°,T轴方位角235°,倾角81°。反演所得结果同中国地震台网中心提供的结果较为一致。(2)初步推断精河MS6.6地震破裂面为节面Ⅱ,此区域地震以倾向滑动为主,地震破裂优势走向为NWW—SEE,本次地震可能受控于库松木楔克山前断层附近的应力场。
- 金花张志斌赵石柱闫新义
- 关键词:震源机制解应力场
- 2014年新疆于田M_S7.3地震及余震序列定位研究被引量:4
- 2014年
- 使用区域一维速度模型,利用单纯形法,结合和田台阵的方位角测定了2014年2月12日新疆于田MS7.3地震的主震位置。使用双差定位方法对于田主震和465次余震序列进行了重新定位。结果表明:NS、EW和UD3个方向的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0.13km、0.14 km、0.15km,平均走时残差为0.012s。余震整体分布呈北东向展布,并向主震的西南和北东两个方向延伸,主震的西南方向长近40km、宽约30km,北东方向长近20km、宽约20km,震源深度集中在5-15km。余震序列的空间形态沿破裂显示了分段和非均匀特征:主震的西南方向地震数量较多,展布较宽,且近南北向分布,震源深度优势分布在5-15 km之间;北东方向地震较少,震源深度优势分布在5-10km之间;靠近山脉的地震震源要比远处的深。余震序列的时间特征为在震后的3天内,震源深度集中在5-15 km,此后的震源深度集中在5-10km,震源深度总体呈现变浅的趋势。
- 冉慧敏魏斌张志斌赵庆
- 关键词:单纯形法方位角双差定位重定位
- 2012年6月30日新疆新源-和静M_S6.6地震序列震源机制解被引量:10
- 2014年
- 利用CAP方法反演了2012年6月30日新源-和静MS6.6地震序列震源机制解。反演得到MS6.6地震节面Ⅰ的参数为:走向299°,倾角68°,滑动角164°;节面Ⅱ的参数为:走向35°,倾角75°,滑动角23°;P轴方位角166°,倾角5°,T轴方位角258°,倾角26°;矩震级Mw为6.3;矩心深度为21km。此次地震序列破裂优势方向为NWW,倾角以60°-90°为主,滑动角以±180°±30°为主;P轴方位的优势取向为近NS向,T轴优势取向为近EW向。初步分析表明,主震节面Ⅰ为发震断层,是走向为NWW、近乎直立的左旋走滑断层。此次6.6级地震震源断错性质和主压应力方向以及序列P轴优势方位与震源区周围构造应力场特征基本一致。
- 冉慧敏张志斌赵庆
- 关键词:震源机制解
- 北天山中段地壳三维速度结构与地震重定位被引量:2
- 2021年
- 天山作为世界上最大、最活跃的板内造山带之一,在新近纪以来经历了显著的地壳缩短和隆升,其地壳变形和结构一直受到研究者的高度关注。前人对天山地区的深部结构开展了诸多研究,但受限于地震台站的分布,较为精细的地壳三维速度结构结果尚比较缺乏。文中利用新疆测震台网在新疆北天山中段架设的14个固定宽频带地震台站近10a的观测数据及4个流动台站的观测资料进行了近震走时层析成像,获得了地壳的三维速度结构,并利用三维速度结构对该区域的近震事件进行了重新定位。反演结果显示,新疆天山中段的速度结构呈现出明显的纵向不均匀性:天山浅层为高速带,准噶尔盆地一侧为低速带;在10km深度处,研究区基本以高速异常为主;在20km深度处,区内在昌吉附近呈现近SN向的高速异常,在准噶尔南缘断裂带附近也表现为高速异常;在中下地壳,区内以准噶尔南缘及博格达弧形断裂附近的低速异常为主,该低速带可能是区域内大型韧性剪切系统所致。地震重定位结果显示,在盆山结合处,特别是博格达弧形构造附近,中下地壳地震时有发生,震源深度较大的特征指示该区域的地温梯度较低,同时该区域的波速比和P波波速均相对较低,构造变形强烈。此外,2016年呼图壁M_(S)6.2地震的余震重定位分布特征显示,呼图壁地震发生在准噶尔南缘断裂带上,余震分布形态指示该断裂可能为S倾,倾角约为50°;同时震源位于高速异常区,这为地震的孕育和发生创造了条件。
- 张志斌梁晓峰周贝贝刘代芹唐明帅
- 新疆北天山地区泥火山变化特征及其在震情跟踪中的应用
- 2024年
- 泥火山在新疆北天山地区有广泛的分布,泥火山活动时可将大量深层有价值的信息带到地表,通过跟踪分析其活动特征和喷涌物化学组分变化,为区域中强地震预测提供可靠依据。本文首先介绍新疆北天山地区泥火山分布及活动特征,简述泥火山监测的发展历程:连续监测方式由1990年的喷涌“脉冲”记录,到2011年的视频实时监控,再到2023年实现了特定气体流量的连续在线监测。总结周边300km范围内天山中段发生的9次5级和4次6级地震震例发现,泥火山异常活动特征为“背景值-上升-转折-下降-背景值”的时间进程变化,异常开始距发震时间为6~12个月,地震多发生在转折后,可将其作为天山中段中强震震情跟踪的中期指标;泥火山喷涌物中的地球化学组分为高值异常,离子(F-、CO_(3)^(2-)等)可作为中强震震情跟踪的短期指标,逸出气体(CH_(4)、Rn等)可作为中期指标。最后,利用新源—和静6.6级、呼图壁6.2级和精河6.6级3个地震回顾了乌苏艾其沟等泥火山在震情跟踪中的实际应用情况。
- 李志海朱成英周晓成周晓成张志斌
- 关键词:泥火山地球化学组分
- 2016年12月8日新疆呼图壁M_S6.2地震发震构造初步研究被引量:13
- 2019年
- 2016年12月8日呼图壁县发生MS6.2地震,由于初始定位误差较大,余震序列分布离散,对呼图壁地震的发震断层尚不清楚。本研究采用CAP方法反演主震及余震中MS≥3.5地震的震源机制解,并采用双差定位方法对余震进行重定位,得到了637个地震的震源参数。结果显示,呼图壁地震主震的最佳双力偶节面解为:节面Ⅰ走向82°,倾角18°,滑动角61°;节面Ⅱ走向292°,倾角74°,滑动角98°。其中节面Ⅱ为本次地震的破裂面。重定位后,主震的震源位置被重定为(86.36°E,43.79°N),震源深度14km,根据余震的分布特点、震源机制解特征和区域构造特征,呼图壁地震的发震断层并不是南倾的准噶尔南缘断裂,而是在其北边的霍尔果斯—玛纳斯—吐谷鲁断裂带上的一个反冲断层。在北天山区域内,由于构造反转的作用,存在诸多倾角在45°~55°之间的北倾的断层。根据GPS的资料显示,天山北部地区的应力在新生代晚期已开始积累,这增加了天山北部前缘的发震概率。
- 张志斌冉慧敏金花
- 关键词:震源机制双差定位
- 2014年7月9日麦盖提M_S 5.1地震震源机制解与发震断层研究被引量:5
- 2015年
- 北京时间2014年7月9日麦盖提县发生M_S 5.1地震,基于新疆地震台网数字波形资料,利用CAP方法反演本次地震及附近区域2009—2014年M_S 3.0以上地震震源机制解,得到麦盖提M_S 5.1地震节面Ⅰ的参数为:走向0°,倾角80°,滑动角-169°;节面Ⅱ的参数为:走向268°,倾角79°,滑动角-10°;P轴方位角224°,倾角15°;T轴方位角314°,倾角1°。经震源机制解和地质资料综合研究认为,节面Ⅱ为可能破裂面。该区域地震以走向滑动为主,构造应力场主要表现为受近南北向挤压为主的应力场作用,局部叠加塔里木块体和南天山扭力作用。
- 张志斌李艳永朱浩清裴亮
- 关键词:发震断层震源机制解应力场
- 关于新疆测震台网地震速报工作的几点思考被引量:1
- 2020年
- 地震速报是地震监测工作的首要任务和防震减灾工作的基础环节。根据目前新疆测震台网的概况和地震速报要求,针对地震警报触发、速报工作中的震相分析、震级测定以及信息发送等主要流程进行简要的分析总结,讨论了应该注意的相关事项和应对措施,以提高地震速报流程的合理性和结果的准确性,供相关人员参考。
- 张志斌李艳永赵晓成乌尼尔朱皓清
- 关键词:地震速报地震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