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毅
- 作品数:24 被引量:5H指数:2
-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更多>>
- 相关领域:艺术文化科学更多>>
- 高平铁佛寺彩塑的造型语言与技艺传承被引量:2
- 2019年
- 铁佛寺位于四面环山的山西省高平市,藏匿在一个普通村落的农家院中,现存建筑为坐北朝南的一进式院落。正殿内存有彩塑27尊,须弥座上的释迦牟尼塑像位居正殿中部,背光为繁缛华丽的悬塑,两侧分别为文殊、普贤菩萨的立像,大殿的东西筑台之上是二十四诸天造像。
- 高毅
- 关键词:造型语言彩塑佛寺铁释迦牟尼
- 德国印象派画家马克斯·李伯曼
- 2006年
- 德国艺术是以丢勒和赫尔拜因为代表的古典主义以及20世纪初以粗狂的线条,重精神表现的现代绘画风格而辉煌于世。
- 高毅
- 关键词:印象派画家古典主义绘画风格
- 对水墨人物写生教学的思考被引量:1
- 2015年
- 写生即写自然之生意,以造化为师。艺术创作如果脱离了生活必然乏味,为此,古今中外的画家都钟爱写生。今天的画家既是当代社会的一员,同时又不可避免地成为传统文化传承的天然载体。在艺术学习的过程中,虽然我们不能简单地把“传统”与时间上的“过去”等同起来看待,但事实上中国美术百年来几乎一直致力于吸收和消化“西学”,为“传统”从古典走向现代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促使了现实主义水墨人物画在20世纪中后期达到创作的巅峰。
- 高毅
- 关键词:水墨人物画写生教学传统文化传承艺术学习
- 现代艺术之先声——德语区域分离派研究
- 十九世纪末分离主义运动风行欧洲艺坛,特别以德国、奥地利为其主要发源地,1892年以慕尼黑为发轫地的欧洲第一个分离派出现后,德语区域二十多个文化都市相继都成立了分离组织,其中慕尼黑分离派、维也纳分离派、柏林分离派对德语区域...
- 高毅
- 关键词:现代艺术民族风格传统文化
- 现实、记忆与幻想中的水墨情结——高毅访谈录
- 2009年
- 高毅,一位气质高贵的美女。旅居德国十年,使她的生活不知不觉地增添了很多"西化"的色彩。她说:"我不是一个刻意追求什么的人,计划性不强,随意也随遇。"或许这是她对自己本真性格和艺术创作态度的流露吧。然而翻开她赠予的毕业论文《现代艺术之先声——德语区域分离派研究》一书,却丝毫不见"随意",思路缜密、考证不苟。2001年,高毅定居北京,这是她人生和艺术新起点,她对周围生活的变化深有感慨。只要走出课堂,她便主动地抛开熟稔的人物写生,以女性为题材,画了很多没骨人物画,有现实,有记忆,也有幻想,女人的情态与水墨情结融合在了一起。水墨的淋漓生发出许多激越与自由,她享受体味水墨落于纸上,结果却未知的乐趣,并以此为一种情感依托和心灵释放。
- 高毅杨建国邓馨
- 关键词:访谈录水墨幻想记忆现代艺术
- 德国表现主义产生之前的印象主义风潮被引量:2
- 2018年
- 兴起于法国的印象主义于20世纪前后在德国流行起来,其中德国试图革新的现代主义艺术家们虽然极力宣扬来自法国的印象主义,但他们始终立足于德国现实主义的艺术传统,与法国艺术家有着不同的艺术追求,认为表现事物的内在精神本质比表现自然界色彩的变化多端更为重要。一方面,法国印象主义对德国起到的广泛影响成为德国20世纪初最令人关注的文化事件,从中也涌现出如马科斯·李伯曼、卢维斯·克林特、马克斯·斯勒沃格特等在德国传播印象主义的代表性画家;另一方面,德国艺术家借印象主义以发展民族自身的现代艺术,掀起了一个探索民族艺术精神的运动,并孕育出此后出现的德国表现主义以及其他多元化艺术。
- 高毅
- 关键词:印象主义民族艺术
- 高毅作品欣赏
- 2012年
- 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1990年.本科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1991年-1995年,德国汉诺威艺术学院研究生。1995年-2001年,自由艺术家,生活和工作于德国。2005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获美学博士学位。
- 高毅
- 关键词:研究生导师博士学位副教授
- 德国19世纪著名画家威廉·莱博尔
- 2006年
- 威廉·莱博尔(Wilhelm Leibl,1844-4900)是19世纪德国最著名的现实主义画家。他的艺术天赋,敏锐的观察力以及对创作技法的孜孜不倦的探求,影响了当时一大批年轻的艺术家,在慕尼黑形成著名的“莱博尔画派”。他一生辉煌的艺术成就,始于一幅学生时代的半身肖像作品——《米娜·格乐夫人像》(图1)。
- 高毅
- 关键词:著名画家现实主义创作技法艺术成就艺术家观察力
- 高毅
- 2012年
- 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1990年,本科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1991年-1995年,德国汉诺威艺术学院研究生。1995年-2001年,自由艺术家,生活和工作于德国。2005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获美学博士学位。
- 高毅
- 关键词:研究生导师博士学位副教授中国画
- “另存传统”:我们应有的文化态度
- 2013年
- “另存”,意为将修改过的新文件另行储存,原有的文件依然保留。今天,当我们在传承与拓展传统文化的过程中,首要的问题是不能在这个过程中对传统文化造成不可逆的伤害。对于传统,我们应该保持一种敬畏的心态,“另存”嘘陔是我们今天对待传统文化应有的态度。
- 高毅李光辉
- 关键词:传统文化文化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