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冯兴林

作品数:5 被引量:28H指数:3
供职机构:衢州市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脓毒
  • 2篇动脉
  • 2篇休克
  • 2篇脓毒症
  • 1篇动脉血
  • 1篇动脉血二氧化...
  • 1篇动脉压
  • 1篇心脏
  • 1篇心脏瓣膜
  • 1篇心脏瓣膜置换
  • 1篇心脏瓣膜置换...
  • 1篇休克患者
  • 1篇血二氧化碳分...
  • 1篇血培养
  • 1篇血培养阳性
  • 1篇阳性
  • 1篇阴性
  • 1篇置换术
  • 1篇肾损
  • 1篇肾损伤

机构

  • 5篇衢州市人民医...

作者

  • 5篇冯兴林
  • 3篇方红龙
  • 3篇张伟文
  • 2篇祝利华
  • 2篇罗建
  • 2篇黎萍
  • 2篇陈娟
  • 1篇郑佩君
  • 1篇吴华勇
  • 1篇王丹琼
  • 1篇王舜尧
  • 1篇徐雪飞

传媒

  • 1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中国中医急症
  • 1篇全科医学临床...
  • 1篇医学研究杂志

年份

  • 1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5
  • 1篇2014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住院重症患者气管切开后下呼吸道感染情况研究被引量:10
2018年
目的探究住院重症患者气管切开后下呼吸道感染情况以及感染病原菌的分布,为临床预防控制医院感染提供参考。方法选取医院2014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行气管切开的102例住院重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比较不同疾病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率,对所有患者下呼吸道分泌物进行培养与鉴定。结果 102例气管切开住院重症患者中57例发生下呼吸道感染,感染率为55.9%;不同重症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率比较发现,神经外科19例患者发生感染占33.3%,呼吸科24例患者发生感染占42.1%,其他科室共14例患者发生感染占24.6%;57例感染患者下呼吸道分泌物标本中共检测出84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46株,占54.8%,革兰阳性菌31株,占36.9%,真菌7株,占8.3%,其中革兰阴性菌以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及鲍氏不动杆菌为主,革兰阳性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为主。结论重症患者气管切开后易发生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感染为主。
冯兴林王舜尧黎萍
关键词:下呼吸道感染耐药性
扶正解毒方对脓毒血症大鼠免疫系统调节作用的研究被引量:7
2018年
目的探讨扶正解毒方对脓毒症大鼠免疫系统的调节作用。方法一次性给予昆明小鼠最大灌胃量2000mg/kg扶正解毒方煎剂,以评价其急性毒性。同时以结扎盲肠穿孔术复制脓毒症大鼠模型,将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扶正解毒方组(20mL/kg)、乌司他丁组(1万U/kg),连续给药5 d后检测大鼠血清中白介素-6(IL-6)、白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中性粒细胞、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含量以及CD细胞亚群变化。结果扶正解毒方煎剂具有广泛的安全性,安全剂量可高达2000mg/(kg·d)。与对照组大鼠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中IL-6、IL-10、TNF-α、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PCT、CRP水平均显著升高,CD4+淋巴细胞百分比、CD4+/CD8+比值显著下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别给予脓毒症大鼠扶正解毒方煎剂与乌司他丁后,上述指标均得到显著逆转,与模型组大鼠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扶正解复方可有效抑制脓毒症大鼠血清中IL-6、IL-10、TNF-α等炎症因子水平、以及白细胞、中性粒细胞计数、降低PCT、CRP含量,有效调节细胞免疫水平,有利于免疫平衡的恢复。
黎萍冯兴林郑佩君徐雪飞
关键词:扶正解毒方脓毒症
血培养阳性与阴性脓毒症休克患者间临床特征比较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 探讨血培养阳性与阴性脓毒症休克患者间临床特征差异,为临床更好地诊治脓毒症休克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收集2000年1月~2013年1月在笔者医院重症医学科住院的脓毒症休克患者649例,根据血培养标本的结果分为血培养阳性组(358例)和血培养阴性组(291例),比较两组间血液学指标、APACHEⅡ评分、感染部位、并发症情况、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和住院病死率;将脓毒症休克存活患者进一步分成阳性存活组与阴性存活组,比较两组间容量管理情况.结果 血培养阳性与阴性脓毒症休克患者间APACHEⅡ评分及感染部位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阳性组机械通气时间及住ICU时间长,ARDS及心脏等脏器损害的发生率高,住院病死率高(P<0.05);阳性组存活患者6、12、24、48h任一时间点的液体正平衡量均较阴性组存活患者少(P<0.05),但7天总液体平衡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培养阳性与阴性脓毒症休克患者临床特征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容量管理上,血培养阳性的脓毒症休克患者液体平衡量较阴性脓毒症休克患者少.
冯兴林方红龙陈娟祝利华罗建张伟文
关键词:脓毒症休克血培养
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平均动脉压水平对急性肾损伤发生的影响
2014年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提高平均动脉压(MAP)水平能否减少急性肾损伤(AKI)的发生率。方法选择行体外循环瓣膜置换术患者共259例,根据术后MAP控制水平分为五组:61~65 mmHg组、66~70 mmHg组、71~75 mmHg、76~80 mmHg、≥81 mmHg组,回顾性比较不同术后MAP组的术后6 h乳酸清除率、AKI发生率、住ICU时间、28 d死亡率。结果五组间术后6 h乳酸清除率及住ICU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分别=-33.52、-46.36,P均<0.05)。通过LSD法比较得出,MAP维持在71~75 mmHg较其他四组患者的术后6 h乳酸清除率高(t分别=1.21、2.04、1.05、1.70,P均<0.05),住ICU时间短(t分别=1.85、1.56、1.07、1.13,P均<0.05);五组患者间术后AKI发生率及28 d死亡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分别=3.53,2.45,P均>0.05)。结论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提高MAP并不能减少AKI的发生;术后MAP维持在71~75 mmHg能明显提高患者术后6 h乳酸清除率,缩短ICU住院时间。
冯兴林方红龙祝利华张伟文
关键词:心脏瓣膜置换术平均动脉压急性肾损伤
经皮-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差在脓毒性休克液体复苏中的变化及意义被引量:8
2019年
目的探讨经皮-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差〔P(tc-a)CO2〕在脓毒性休克液体复苏中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衢州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ICU)住院的脓毒性休克患者168例,早期目标导向治疗(EGDT)6 h后根据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2)及乳酸清除率(LC)达标情况分为ScvO2和LC达标组(ScvO2≥0.7和LC≥10%)、单纯ScvO2达标组(ScvO2≥0.7和LC<10%)、单纯LC达标组(ScvO2<0.7和LC≥10%)、未达标组(ScvO2<0.7和LC<10%).比较4组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28 d病死率、P(tc-a)CO2等指标的差异;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P(tc-a)CO2对脓毒性休克患者28 d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28 d病死率变化趋势均为ScvO2和LC达标组<单纯LC达标组<单纯ScvO2达标组<未达标组〔机械通气时间(d)分别为:6.12±2.59、8.43±3.24、11.78±4.12、13.03±4.75,ICU住院时间(d)分别为10.31±2.32、13.85±3.56、16.41±3.83、18.52±4.05,28 d病死率分别为28.85%(15/52)、40.91%(18/44)、51.28%(20/39)、69.70%(23/33)〕,且4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EGDT 6 h后4组心率(HR)、乳酸(Lac)、P(tc-a)CO2均较液体复苏前降低,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ScvO2均较液体复苏前升高;除CVP外,其余指标ScvO2和LC达标组、单纯ScvO2达标组、单纯LC达标组与未达标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EGDT 6 h后,ScvO2和LC达标组、单纯ScvO2达标组、单纯LC达标组HR、Lac、P(tc-a)CO2均明显低于未达标组〔HR(次/min):89.05±29.43、98.82±30.21、94.33±28.64 比 112.85±32.74,Lac(mmol/L):2.97±1.95、3.87±2.32、2.69±1.52 比 4.17±2.44,P(tc-a)CO2 (mmHg,1 mmHg=0133 kPa):7.18±4.61、12.61±5.34、9.71±4.11比16.56±10.19〕,MAP、ScvO2均明显高于未达标组〔MAP(mmHg):88.05±21.67、77.33±18.56、83.11±19.71比70.32±18.79,ScvO2 :0.76±0.14、0.75±0.16、0.67±0.14比0.63±0.18,均P<0.05〕.ScvO2和LC达标组、单纯ScvO2达标组、�
方红龙陈娟罗建吴华勇陈梅琴冯兴林王丹琼张伟文
关键词:脓毒性休克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