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森

作品数:12 被引量:17H指数:3
供职机构:扬州大学动物科学与技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哲学宗教医药卫生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篇农业科学
  • 1篇哲学宗教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医药卫生
  • 1篇理学

主题

  • 6篇基因
  • 6篇杆菌
  • 6篇大肠杆菌
  • 3篇多态
  • 3篇多态性
  • 3篇仔猪
  • 3篇梅山猪
  • 3篇CD14
  • 2篇断奶
  • 2篇断奶仔猪
  • 2篇信号通路
  • 2篇育种
  • 2篇通路
  • 2篇侵染
  • 2篇细胞
  • 2篇抗病
  • 2篇抗病育种
  • 2篇基因调控
  • 2篇基因多态性
  • 2篇杆菌感染

机构

  • 10篇扬州大学

作者

  • 10篇吴圣龙
  • 10篇吴森
  • 9篇包文斌
  • 2篇孙丽
  • 2篇吴正常
  • 1篇孙寿永
  • 1篇董文华
  • 1篇陈慧子
  • 1篇赵呈祥

传媒

  • 3篇中国畜牧杂志
  • 1篇黑龙江畜牧兽...
  • 1篇江苏农业科学
  • 1篇畜牧与兽医
  • 1篇畜牧兽医学报

年份

  • 4篇2017
  • 4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大肠杆菌侵染猪肠上皮细胞IPEC-J2后TAP1基因表达量的变化分析被引量:2
2017年
为了在细胞水平上探究抗原处理相关转运体1(TAP1)基因与仔猪大肠杆菌性腹泻间的关系以及在机体抗大肠杆菌侵染过程中是否发挥了作用,选用3种主要产肠毒素大肠杆菌(F18ab,F18ac和K88ac)刺激离体培养的猪肠上皮细胞(IPEC-J2),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3种大肠杆菌刺激后IPEC-J2细胞中TAP1基因表达量的变化。结果显示:IPEC-J2细胞经过3种大肠杆菌刺激后,TAP1基因在细胞中的表达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倍数分别是对照组的1.7,1.8和1.5倍;3种不同的大肠杆菌刺激,TAP1基因在IPEC-J2细胞中的表达量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通过分析3种大肠杆菌侵染离体培养的猪肠上皮细胞后TAP1基因表达量的变化,在细胞水平上验证了TAP1基因的表达对仔猪抗细菌性腹泻具有一定的作用,为TAP1基因作为机体免疫调控的相关基因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吴森吴嘉韵戴超辉吴圣龙包文斌
关键词:大肠杆菌抗病育种
猪miR-192对DLG5和ALCAM基因的靶向作用关系验证分析
孙丽吴森吴嘉韵赵呈祥吴圣龙包文斌
TLR4信号通路中CD14基因调控梅山断奶仔猪抵抗F18大肠杆菌感染的机制分析
引言F18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 F18,E.coli F18)是引起断奶仔猪腹泻的主要病原之一,其致病机理目前已十分明确,但是断奶仔猪尤其是中国地方猪品种断奶仔猪E.coli F18抗性的遗传基础及...
戴超辉吴正常吴森吴圣龙包文斌
关键词:断奶仔猪梅山猪大肠杆菌感染信号通路基因调控
猪FUT2基因沉默对其所在通路基因表达及小肠上皮细胞E.coliF18黏附能力的影响被引量:4
2017年
旨在细胞水平上进一步探讨FUT2基因的功能及其在猪小肠上皮细胞受到F18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E.coli)侵染时的调控机制,为提高仔猪对F18大肠杆菌病抵抗力的分子选育提供理论基础。运用Real-time PCR方法检测分析FUT2基因在大肠杆菌F18ab、F18ac感染和脂多糖(LPS)诱导小肠上皮细胞前后的mRNA表达差异,并采用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大肠杆菌F18ab、F18ac感染小肠上皮细胞前后FUT2的蛋白表达差异;同时设计并构建猪FUT2基因慢病毒干扰载体,筛选并获得FUT2基因稳定沉默的小肠上皮细胞系,检测FUT2基因沉默对其所在球系列鞘糖脂生物合成通路其他关键基因(FUT1、ST3GAL1、HEXA、HEXB、B3GALNT1、NAGA)表达以及小肠上皮细胞E.coli F18黏附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在F18大肠杆菌感染和LPS诱导小肠上皮细胞后,FUT2基因的mRNA相对表达水平均极显著升高(P<0.01),同时大肠杆菌感染后小肠上皮细胞的FUT2蛋白表达上升。此外,本研究成功构建FUT2基因慢病毒干扰载体,并获得FUT2基因稳定沉默的小肠上皮细胞系;FUT2基因沉默后,其所在的球系列鞘糖脂生物合成通路其他关键基因的表达都存在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FUT1基因表达水平显著下调(P<0.05),ST3GAL1、HEXA和HEXB基因表达水平极显著下调(P<0.01),而B3GALNT1和NAGA基因表达水平未发生显著变化,同时FUT2基因沉默后F18大肠杆菌对小肠上皮细胞的黏附能力显著降低。结果显示,FUT2基因低表达可能不利于仔猪大肠杆菌受体的形成,以增强猪小肠上皮细胞抵抗E.coli F18感染的能力,本试验结果同时为球系列鞘糖脂生物合成通路在仔猪抗大肠杆菌感染过程中的作用机制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和依据。
孙丽宗秋芳吴森吴嘉韵吴圣龙包文斌
关键词:RNAI大肠杆菌
TLR4信号通路中CD14基因调控梅山断奶仔猪抵抗F18大肠杆菌感染的机制分析
戴超辉吴正常吴森吴圣龙包文斌
大白猪MUC4基因多态性及其对mRNA表达和细胞因子水平的作用分析被引量:3
2016年
已有大量研究将猪MUC4基因第17内含子243位点作为ETEC F4ab/F4ac抗性的重要遗传标记,本研究采用PCR-RFLP方法检测138头大白猪MUC4基因第17内含子243位点多态性,利用RT-PCR检测不同基因型个体的组织mRNA表达水平,同时测定部分重要细胞因子(IIL-1β、IL-4、IL-6、IL-8、IL-10、IFN-γ、TGF-β及TNF-α)的水平,旨在分析该位点对基因表达和重要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为下一步将该位点作为遗传标记用于分子选育提供指导和依据。结果表明:在大白猪群体中检测到3种基因型,分别定义为AA、AG、GG基因型,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42、0.46、0.12。MUC4基因在11个组织中均有表达,其中心脏、肺和肾脏中表达量较高;GG基因型个体在各个组织中MUC4基因mRNA表达水平普遍高于AA和AG基因型个体。GG基因型个体IL-8、IL-10水平显著高于AA和AG型个体(P<0.05),其他细胞因子3种基因型个体间差异不显著。结果提示,将MUC4基因第17内含子243位点变异作为潜在的重要遗传标记用于大白猪的分子选育,不仅会提高断奶仔猪对ETEC F4的抗性,在一定程度上还能提高机体的一般抗病力。
董文华黄小国夏日炜吴森包文斌吴圣龙
关键词:大白猪MUC4细胞因子
梅山猪CD14基因-61位点的多态性及其与繁殖性能的关联分析
2016年
为了探讨将白细胞分化抗原14(Clusterofdifferentiationantigen14,CD14)作为繁殖性能遗传标记的可行性,试验采用PCR-RPLP方法对64头梅山猪种猪CD14基因-61位点的多态性进行检测,同时利用广义线性模型(GLM)分析其与繁殖性能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梅山猪CD14基因-61位点经BamHI酶切后可检测到AA、AG、GG3种基因型,其频率分别为0.406,0.500,0.094;遗传多态性分析表明,梅山猪CD14基因的多态信息含量(PIC)为0.349,介于0.25~0.5之间,表现为中度多态;关联分析结果表明,在初产母猪中,GG基因型个体的总产仔数显著低于AA基因型和AG基因型(P〈0.05),且GG基因型个体的产活仔数、断奶仔猪数、初生重和断奶重均低于AA基因型和AG基因型,但差异均不显著(P〉0.05);在经产母猪中,各性状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CD14基因-61位点的多态性对梅山猪初产母猪的繁殖性能有显著的遗传效应,但其对经产母猪的繁殖性能没有显著影响。说明梅山猪CD14基因-61位点并不能作为繁殖性能的分子遗传标记,但如果基于梅山猪CD14基因-61位点对于梅山猪的一般抗病力进行分子选育,不会对梅山猪的繁殖性能产生显著的不利影响。
吴嘉韵吴森戴超辉吴圣龙包文斌
关键词:梅山猪多态性繁殖性能
HSP27基因在苏太猪F18大肠杆菌抗性型和敏感型个体间的差异表达分析
2015年
热休克蛋白27(heat shock protein 27,HSP27)是哺乳动物普遍存在的小休克蛋白家族成员之一,在参与调解细胞的增殖、分化和细胞凋亡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为探讨猪HSP27基因的表达水平及其与F18大肠杆菌抗性的关系,本研究运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HSP27基因在苏太猪F18大肠杆菌病抗性型和敏感型资源群体中各组织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在E.coli F18抗性组和敏感组中的表达差异。结果表明:HSP27基因在所有检测个体的11个组织中均有表达,其中肺中表达量最高,其次在肝、脾、肾、十二指肠和空肠中表达较高,而在肌肉、胸腺和淋巴结中表达较低;抗性组和敏感组差异表达显示,在肝脏和淋巴结2个组织中,HSP27基因在抗性组个体中的表达量极显著高于敏感性个体的表达量(P<0.01),在脾脏、胸腺和空肠3个组织中,HSP27基因在抗性组个体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敏感性个体的表达量(P<0.05)。HSP27基因在E.coli F18抗性组免疫组织和肠道组织中的高水平表达提示HSP27基因可能在机体抵抗F18大肠杆菌感染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免疫调控作用。
戴超辉吴森庄亚润孙寿永吴圣龙包文斌
关键词:仔猪F18大肠杆菌荧光定量PCR
产肠毒素性大肠杆菌侵染猪肠上皮细胞后DLG5基因的表达变化分析被引量:3
2017年
为了揭示DLG5基因在机体抵抗大肠杆菌刺激过程中发挥的功能,本试验利用产肠毒素性大肠杆菌(F18ab、F18ac和K88ac)侵染猪肠上皮细胞系(IPEC-J2)模拟个体的致病过程,用实时荧光定量检测DLG5基因在感染前后的表达变化情况,在细胞水平上探讨DLG5基因表达水平与产肠毒素性大肠杆菌抗性的关系。结果表明,3种大肠杆菌的菌清和菌体刺激IPEC-J2后,DLG5基因表达水平均发生显著或极显著上调;并且由F18ab和K88ac这2种菌体刺激后DLG5基因表达水平上调的程度要极显著高于F18ac菌体刺激后的表达水平。本研究结果提示,猪DLG5基因表达和大肠杆菌的抗性具有密切关系,可能与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促进肠道屏障的结构稳定和功能发挥有关。
吴嘉韵吴森戴超辉吴圣龙包文斌
关键词:产肠毒素性大肠杆菌抗病育种肠上皮细胞
梅山猪TAP1基因多态性及组织表达谱分析被引量:2
2014年
本研究利用PCR-RFLP、Real-time PCR技术以及生物信息学方法,对梅山猪TAP1基因多态性、组织表达水平以及蛋白质保守功能域进行分析,旨在检测81头梅山猪中TAP1基因的多态性,并揭示其组织特异性表达规律,进一步探讨该基因的功能位点 结果表明:TAP1基因存在1个G729A突变,第243号甘氨酸未发生改变,并在梅山猪中检测出3种基因型(AA、AB和BB型);TAP1基因在肺、十二指肠、空肠等免疫组织和消化道中表达量较高,可能与肺部疾病和肠道疾病的抗性相关;同时保守域分析显示该蛋白N端发现具有4个跨膜区,中端有1个跨膜转运区域(ABC_membrane),位于183~454号氨基酸,C端有1个各种细胞活动相关的ATP酶保守域(AAA),位于526~715号氨基酸 本试验所检测的TA P1基因G729A发生在跨膜转运区域(ABC_membrane)内,可能对TAP1蛋白的跨膜转运功能造成一定的影响.
戴超辉陈慧子吴森杨建生吴圣龙包文斌
关键词:表达谱梅山猪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