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新书
- 作品数:9 被引量:54H指数:4
- 供职机构:北京协和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Behcet病葡萄膜炎缓解期黄斑中心凹结构与视力的关系研究被引量:2
- 2015年
- 目的 分析Behcet病患者葡萄膜炎缓解期的黄斑中心凹结构与最佳矫正视力(BCVA)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对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在北京协和医院眼科随诊的Behcet病葡萄膜炎缓解期患者51例(79只眼)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性40例,女性11例,年龄18 ~46岁,平均(31.5±6.9)岁.所有患者经过完整的眼部检查,包括BCVA、眼压、裂隙灯显微镜检查、眼底镜和频域OCT.按照黄斑中心凹厚度(CMT)及椭圆体形态将所有患眼分组,CMT厚组:CMT≥130 μm,CMT薄组:CMT<130 μm.进一步按照CMT厚度及椭圆体形态综合情况将所有患眼分为4组:第1组:CMT厚且椭圆体层(+);第2组:CMT厚且椭圆体层(-);第3组:CMT薄且椭圆体层(+);第4组:CMT薄且椭圆体层(-).应用Kruskal Wallis检验比较多组间视力差异,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两组间视力差异,必要时行Bonferroni校正.结果 51例(79只眼)Behcet病葡萄膜炎缓解期患者的CMT平均为(151.4±62.3) μrn,其中43只眼CMT≥130 μm,36只眼CMT<130 μm;在CMT≥130 μm眼中椭圆体层(+)32只眼,椭圆体层(-)11只眼;CMT<130 μm眼中椭圆体层(+)2只眼,椭圆体层(-)34只眼.结果表明,CMT≥130 μm组BCVA好于CMT< 130 μm组(logMAR0.1和logMAR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6.88, P<0.01).椭圆体层(+)组BCVA好于椭圆体层(-)组(logMAR0.1和logMAR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6.60,P<0.01).结论 CMT及椭圆体层完整的Behcet病葡萄膜炎患者其BCVA相对更好.
- 周婉瑜杨治坤刘新书韩筱煦张美芬
- 关键词:贝赫切特综合征葡萄膜炎中央凹视敏度
- 葡萄膜炎继发黄斑水肿及其药物治疗被引量:14
- 2015年
- 葡萄膜炎继发黄斑水肿(UME)是慢性葡萄膜炎最常见、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常引起严重视力损害,早期治疗可有效改善预后.糖皮质激素是治疗UME的首选药物,长效缓释植入物是糖皮质激素的最新用药方式;治疗慢性顽固性UME,可加用环孢素、甲氨蝶呤、硫唑嘌呤、麦考酚酸酯等免疫抑制剂;近些年出现的生物制剂:抗VEGF、干扰素α、抗TNF以及碳酸酐酶抑制剂等为UME的治疗提供了新的药物选择.
- 刘新书张美芬
- 关键词:葡萄膜炎黄斑水肿药物疗法
- 结膜下注射曲安奈德治疗葡萄膜炎继发黄斑水肿的临床观察被引量:26
- 2015年
- 目的 观察结膜下注射曲安奈德治疗葡萄膜炎继发黄斑水肿(UME)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收集2009年7月至2014年6月于北京协和医院眼科门诊确诊为UME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接受结膜下注射曲安奈德治疗并规律随诊至少6个月的32例(37只眼)患者纳入观察.治疗前后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MT)、最佳矫正视力(BCVA)及治疗后眼压升高为主要观察指标.采用配对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37只眼首次结膜下注射曲安奈德1个月后,24只眼(64.9%)黄斑水肿明显好转,20只眼(54.1%)视力提高.平均CMT[(392.4±232.3)μm]较注射前[(498.9±211.9)μm]降低(t=-4.070,P<0.01),平均BCVA(log MAR,0.33±0.30)较注射前(logMAR,0.45±0.29)提高(t=-4.835,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个月内,23只眼因明显好转未加用其他药物治疗,注射后3个月CMT及BCVA较注射后1个月改变无统计学意义.6个月内,23只眼中7只眼(30.4%)复发,再次注射有效.首次注射后9只眼眼压升高,再次注射后3只眼眼压升高,均可用局部降眼压药物或曲安奈德取出术控制.结论 结膜下注射曲安奈德可作为葡萄膜炎继发黄斑水肿的治疗方法之一,可明显减轻黄斑水肿,改善视力.其主要副作用是引起眼压升高,但可以通过局部使用降眼压药物或行曲安奈德取出术加以控制.
- 刘新书王敏赵潺高斐张美芬
- 关键词:葡萄膜炎黄斑水肿曲安奈德
- Vogt-小柳-原田病复发的临床特征与风险因素及治疗进展被引量:4
- 2017年
- Vogt-小柳-原田病(VKH)是一种伴有神经系统、内耳及皮肤改变的双眼肉芽肿性全葡萄膜炎。临床上早期积极的糖皮质激素治疗一般可使病情得到较快控制,甚至治愈,不出现明显并发症。但部分患者炎性反应复发,并可能因并发性白内障、继发性青光眼、黄斑病变等并发症导致视力出现严重损伤。VKH复发以前葡萄膜炎表现居多,伴脉络膜增厚。VKH复发的可能风险因素包括发病初期视力差、前房炎性反应重、脉络膜皱褶、全身糖皮质激素用药减量过快或疗程不足、伴发眼外表现等。足疗程的糖皮质激素用药是治疗VKH复发的有效控制策略,而免疫抑制剂和生物制剂在治疗VKH慢性复发和难治性VKH方面的积极作用逐渐受到重视。本文将对相关研究进行总结,以期为临床诊疗工作提供依据。
- 贾珊珊赵潺刘新书张美芬
- 关键词:葡萄膜脑膜脑炎综合征免疫抑制剂生物制剂
-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后角膜瓣下上皮植入被引量:1
- 2014年
- 患者女性,31岁.因角膜外伤上皮植入,于2014年3月就诊于北京协和医院眼科.患者2008年曾行双眼LASIK手术,2010年被幼儿抓伤右眼,角膜瓣下上皮植入,曾两次行瓣下上皮刮除手术.眼部检查:视力右眼0.8,左眼1.0;右眼角膜瓣下上皮植入(精粹图片1),双眼前节及眼底均未见异常.诊断:双眼LASIK术后;右眼角膜瓣下上皮植入.
- 刘新书李莹
- 关键词:上皮植入激光原位角膜磨镶角膜瓣LASIK手术准分子角膜外伤
- 葡萄膜炎并发性白内障手术治疗研究进展被引量:3
- 2016年
- 并发性白内障是葡萄膜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可引起严重视力损害.由于葡萄膜炎患者常合并其他并发症,白内障手术操作复杂,术后视力不易维持.然而,手术医生如能严格掌握手术时机,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及人工晶状体,积极联合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控制围手术期炎症,并且积极防治术后并发症,多可取得满意的视力预后.
- 刘新书张美芬
- 关键词:白内障葡萄膜炎手术治疗
- 葡萄膜炎炎症稳定期前房水趋化因子的研究
- 目的 检测不同类型葡萄膜炎炎症稳定期前房水趋化因子分布情况。方法 病例对照研究。收集北京协和医院眼科病房于2013 年8 月至2015 年9 月接受白内障手术的炎症稳定期葡萄膜炎患者及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对照)房水。包...
- 刘新书陶勇张美芬
- 关键词:葡萄膜炎白塞病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趋化因子白内障手术
- 白塞综合征葡萄膜炎临床特点分析被引量:8
- 2020年
- 目的总结白塞综合征葡萄膜炎(BU)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收集1998年1月至2015年11月就诊于北京协和医院眼科葡萄膜炎专业组的BU患者,整理临床资料。总结BU的临床表现、并发症、最佳矫正视力(最小分辨角对数视力)及药物治疗方案。分析不同病程视力变化情况及生物制剂治疗前后BU复发次数。应用χ2检验及Wilcoxon符号秩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纳入132例(233只眼)BU患者,其中男性104例(78.8%),女性28例(21.2%),性别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76,P<0.01)。BU发病年龄为(28.9±8.7)岁,主要集中在21~40岁(102例,77.3%)。口腔溃疡(132例,100.0%)、皮肤病变(103例,78.0%)、外阴溃疡(90例,68.2%)、关节受累(44例,33.3%)及针刺反应阳性(39例,29.5%)为BU前5位眼外表现。患者常双眼受累(101例,76.5%),全葡萄膜炎(110例,83.3%)为最主要的葡萄膜炎类型。共188只眼(80.7%)出现并发症,最常见的眼前、后节并发症分别为并发性白内障(58.8%,137/233)及黄斑水肿(59.1%,114/193)。病程前8年,患者视力呈下降趋势;在病程第8年,20.9%(9/43)的患眼最佳矫正视力<0.3,39.5%(17/43)的患眼最佳矫正视力>1.0。97.0%(128/132)的患者接受糖皮质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16例顽固性BU加用生物制剂(肿瘤坏死因子拮抗剂或干扰素α)后BU复发频次显著减少,由4.0(1.0,5.5)次/年降至0.5(0.0,1.5)次/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81,P=0.005)。结论BU在青壮年男性中多见,常累及双眼,主要表现为全葡萄膜炎。患者眼部并发症极为常见,视力严重受损。糖皮质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在多数情况下可控制眼内炎性反应,但对于顽固性葡萄膜炎,生物制剂的应用取得较好疗效。
- 刘新书高斐高斐赵潺
- 关键词:贝赫切特综合征葡萄膜炎视敏度干扰素Α
- 不同分期白塞病葡萄膜炎患者外周血白细胞变化
- 2019年
- 目的分析白塞病葡萄膜炎(BU)不同疾病分期患者外周血各类白细胞的变化。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设计。收集2015年7月至11月间就诊于北京协和医院眼科的BU患者,其中炎症活动期20例,炎症稳定期21例。炎症活动期BU患者经糖皮质激素和/或免疫抑制剂治疗后转为炎症好转期10例。同期收集于北京协和医院体检的健康对照者82人。抽取受检者外周血并采用HematoFlow血液流式细胞分析平台检测分析12类白细胞分布情况。观察和比较BU患者炎症活动期、炎症好转期、炎症稳定期及健康对照外周血各类白细胞百分比。结果炎症活动期BU组、炎症稳定期BU组和健康对照组外周血成熟嗜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嗜碱性粒细胞百分比、B淋巴细胞百分比、非细胞毒性T和NK淋巴细胞百分比、颗粒性T和NK淋巴细胞百分比、原始T淋巴细胞百分比、原始B淋巴细胞和未成熟粒细胞百分比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42.324、10.220、8.660、11.254、29.795、31.305、23.742、27.738和34.638,均P<0.001)。炎症活动期BU组及炎症稳定期BU组患者外周血成熟嗜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分别为(73.10±10.21)%和(62.40±12.09)%,均高于健康对照组的(54.95±6.07)%,炎症活动期BU组患者外周血成熟嗜中性粒细胞百分比高于炎症稳定期BU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炎症活动期BU组和炎症稳定期BU组患者外周血非细胞毒性T和NK淋巴细胞及颗粒性T和NK淋巴细胞百分比均低于健康对照组,且炎症活动期BU组患者非细胞毒性T和NK淋巴细胞及颗粒性T和NK淋巴细胞百分比低于炎症稳定期BU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炎症好转期BU组患者治疗后外周血未成熟粒细胞百分比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69,P=0.036)。结论BU患者炎症活动期外周血成熟嗜中性粒细胞增加,对于监测BU炎症活动有参考意义�
- 刘新书黄春梅黄春梅李永哲
- 关键词:白塞病葡萄膜炎外周血白细胞嗜中性粒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