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钊
- 作品数:10 被引量:61H指数:5
-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支架与肠梗阻导管在腹腔镜手术治疗梗阻性结直肠癌中的应用被引量:22
- 2015年
- 目的:探讨梗阻性结直肠癌患者内镜下肠道支架或经肛肠梗阻导管置入术后行腹腔镜辅助肿瘤切除、肠管一期吻合的安全性与可行性,对比肠道支架及经肛肠梗阻导管两种肠道准备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7月至2014年6月因梗阻性结直肠癌在结肠镜引导下行经肛肠梗阻导管(导管组)或肠道支架(支架组)置入术后行腹腔镜辅助结直肠癌根治、肠管一期吻合术5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术后并发症及手术远期疗效。结果:支架组支架置入术后肠道准备时间平均(4.2±1.1)d,导管组平均(6.9±1.6)d,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两组中转开腹率(P=1.00)、造瘘率(P=0.12)、手术时间(P=0.14)、术中出血量(P=0.49)、左髂切口长度(P=0.21)、术后切口感染(P=0.37)、吻合口漏(P=0.18)、排气时间(P=0.62)、进流食时间(P=0.33)、术后住院时间(P=0.2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随访4-47个月,平均(27.33±10.37)个月,支架组吻合口复发率为9.09%,导管组吻合口无一例复发,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结论:梗阻性结直肠癌患者经肛肠梗阻导管或肠道支架置入术后行腹腔镜辅助肿瘤切除、一期肠道吻合术均是安全、有效、可行的。肠道支架植入术较经肛肠梗阻导管置入术在腹腔镜辅助肿瘤切除、肠道一期吻合术肠道准备方面更具优势。
- 李浩李钊邹振玉马跃王玲的杜晓辉
- 关键词:结直肠肿瘤肠梗阻腹腔镜检查
- 人胚胎干细胞来源角膜上皮样细胞用于治疗兔角膜缘干细胞缺乏
- 2023年
- 目的 通过小分子化合物诱导人胚胎干细胞(human embryonic stem cells, hESCs)分化为角膜上皮样细胞,观察角膜上皮样细胞治疗兔角膜缘干细胞缺乏(limbal stem cell deficiency, LSCD)的效果。方法 利用拟胚体联合小分子化合物方法,将hESCs H9细胞系向角膜上皮样细胞分化,将角膜上皮样细胞在去上皮羊膜片上培养构建重组细胞膜片。选取造模成功的12只LSCD兔,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接受去上皮的的羊膜片治疗,实验组接受角膜上皮样细胞膜片移植治疗。术后通过裂隙灯、前节照相等方法,对角膜透明度、新生血管、荧光素钠染色情况进行评分,并于移植后4周观察角膜病理切片结构。结果 成功将hESCs诱导为角膜上皮样细胞,细胞形状和结构类似角膜上皮细胞。病理结果显示,实验组的角膜形成复层上皮结构,上皮下炎症细胞浸润轻,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进行细胞移植治疗后发现,实验组的角膜透明度高、新生血管少,角膜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诱导后的角膜上皮样细胞的角膜上皮标记物ΔNP63和CK12的表达与hESCs H9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拟胚体联合小分子化合物可以成功诱导出角膜上皮样细胞,角膜上皮样细胞膜片移植到兔体内后可有效治疗LSCD。
- 杨哲曾湘纹李钊王丽强
- 关键词:人胚胎干细胞角膜缘干细胞缺乏小分子化合物
- 工程化CTL凝胶预防直肠癌术后复发研究
- 研究背景:目前,直肠癌已成为全世界范围内最为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在中国的发病率近年来也迅速增长,成为城市发病率第一的恶性肿瘤。直肠癌手术治疗是对其根治的最有效方法,然而对部分低位直肠癌的手术却陷入两难境地,对于生活质量要...
- 李钊
- 关键词:透明质酸钠凝胶直肠癌术后复发
- 文献传递
- 前房注射角膜内皮细胞治疗兔大泡性角膜病变的实验研究
- 2022年
- 背景大泡性角膜病变是导致角膜盲的主要原因,前房注射有功能的内皮细胞替代病变内皮可以有效解决供体来源缺乏的问题。目的 构建兔保留后弹力层的改良式大泡性角膜病变模型,评价前房注射兔原代角膜内皮细胞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5~3.0 kg新西兰大白兔18只,利用自行设计的硅胶针制备兔改良式大泡性角膜病变模型,右眼为手术眼,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Con)组和实验(CEC)组,对照组前房注射100μL无细胞DMEM培养液+Y27632,实验组前房注射100μL兔原代角膜内皮细胞(10^(6)个)+Y27632。分别于注射后1 d、4 d、7 d、14 d裂隙灯照相,用前节OCT评价兔角膜混浊程度和角膜厚度。注射后14 d取角膜组织行茜素红和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角膜病理学改变。结果 注射后1 d、4 d、14 d两组角膜厚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EC组在第7天时可达到临床治愈(角膜厚度<500μm),各组间角膜厚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4 d后病理学观察CEC组角膜各层结构完整,基质纤维排列更为紧密,六边形内皮细胞形态规则。结论 改良式大泡性角膜病变模型制备方法简单可靠,兔原代角膜内皮细胞前房注射治疗有效,为细胞注射疗法转化运用提供了临床前研究结果和合适的动物模型。
- 方逸凡杨昆昆李钊张世锋侯月阳吴畏王丽强黄一飞
- 关键词:细胞疗法角膜内皮动物模型大泡性角膜病变
- 73例急诊结肠癌手术诊疗策略分析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探讨结肠癌急诊的围手术期管理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收治73例结肠癌急症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前明确诊断29例,占39.7%。一期吻合29例,切除肿瘤、腹壁造口37例,姑息性造口7例,术后死亡3例,包括一期吻合后吻合口瘘1例,35例次出现并发症。吻合口瘘4例,占一期吻合的13.8%,其余瘘口闭合痊愈出院。切口皮下积液、感染13例,占17.8%,切口全层裂开6例,占8.2%,肺部感染、肺不张4例,占5.4%,3例痊愈,1例转入呼吸内科监护室后痊愈。菌群失调致腹泻5例,占6.8%。泌尿系感染3例,占5.4%,保守治疗后症状消失。脑梗1例,占1.37%。7例带瘤患者中,5例存活期〈12个月,2例存活期为12~18个月。结论正确认识结肠癌急症的临床意义,详细采集病史、体格检查、研读辅助检查结果,个性化制订诊疗方案,采取合理外科学处理策略,减少病死率、提升生活质量。
- 李钊宁宁邹振玉徐建马跃杜晓辉
- 关键词:结肠癌急诊手术感染性休克
- 结直肠癌肝转移不同治疗方式的预后比较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探讨不同治疗方式对结直肠癌肝转移生存时间和无复发生存时间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13年5月期间解放军总医院收治的71例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干预对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生存时间和无复发生存时间的影响。结果 71例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的原发灶均行根治性切除。对肝转移灶,20例未予干预(未干预组);20例行肝转移灶切除,20例行射频消融,11例行肝转移灶切除+射频消融(所有接受干预的患者为干预组)。Cox比例风险模型结果显示,在控制其他因素的情况下,干预对生存(HR=1.724,P=0.043)和无复发生存(HR=0.701,P=0.048)均有影响,接受干预患者的生存情况和无复发生存情况较好。结论在对结直肠癌行根治性手术的条件下,对结直肠癌肝转移灶给予干预措施可以延长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的生存时间和无复发生存时间。
- 李钊孙成博陈志达姚梦洁杜晓辉
- 关键词:结直肠癌肝转移手术
- 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术吻合口瘘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10
- 2015年
-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下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的危险因素,进而为临床上预防术后吻合口瘘的发生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0年1月~2013年12月671例行腹腔镜辅助下直肠癌前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是否发生吻合口瘘分为两组,对年龄、性别、肿瘤下缘距肛缘距离、术前肠道梗阻、高血压病、糖尿病、术后高血糖、术前低蛋白血症、术后低蛋白血症、吻合方式、病理类型、组织学类型、淋巴结转移、肿瘤Dukes分期、肿瘤分化程度等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判断出吻合口瘘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共有48例患者术后发生吻合口瘘,发生率为7.15%。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下缘距肛缘距离、术前肠道梗阻、术后低蛋白血症、术后高血糖等因素与吻合口瘘发生有关( P﹤0.05),多因素分析支持以上因素为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肿瘤下缘距肛缘距离﹤7 cm、术前肠道梗阻、术后高血糖、术后低蛋白血症是行腹腔镜辅助下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出现吻合口瘘的独立危险因素。
- 徐建李钊李浩姚蒙洁邹博远马跃杜晓辉
- 关键词:直肠肿瘤前切除术吻合口瘘
- 直肠癌异时性肺转移的危险因素及治疗分析被引量:7
- 2015年
- 目的 :探讨直肠癌异时性单纯肺转移的的预后影响因素及其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6月—2011年12月收治的14例直肠癌术后发生异时性单纯肺转移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分别用Log-rank检验和C ox风险模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的分析。结果:14例异时性单纯肺转移患者中单侧肺转移11例,双侧肺转移3例。单因素分析显示,术后辅助化疗、肿瘤大体分型、清除淋巴结数目、淋巴结是否转移以及TN M分期与直肠癌患者异时性肺转移的发生有相关性,是其危险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示,TN M分期以及淋巴结转移与直肠癌术后异时性肺转移的发生具有独立相关性(P<0.05)。结论:TN M分期和淋巴结有转移是影响直肠癌患者发生异时性肺转移的重要因素。
- 姚蒙洁李浩徐建邹博远李钊杜晓辉
- 关键词:直肠肿瘤肺转移
- 双镜联合与单纯腹腔镜手术治疗胃部良恶性肿瘤的临床疗效比较被引量:11
- 2015年
- 比较腹腔镜、胃镜双镜联合手术与单纯腹腔镜手术治疗胃部良恶性肿瘤中的近期疗效。收集2011年8月—2014年9月收治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普通外科的胃肿瘤患者115例,按照手术方式分为双镜联合组49例和单纯腹腔镜组66例。所有患者手术均成功,与单纯腹腔镜组比较,双镜联合组术中出血少,手术时间短,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快,并发症发生率低。双镜联合手术方式治疗胃部肿瘤具有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平稳的优势。
- 邹博远宁宁徐建李钊姚蒙洁杜晓辉
- 关键词:胃肿瘤腹腔镜双镜联合
- 胃三角吻合术与BillrothⅠ吻合术在腹腔镜远端胃癌根治术中的短期疗效比较被引量:8
- 2014年
- 目的:比较胃三角吻合术与Billroth I吻合术在腹腔镜远端胃癌根治术中短期疗效。方法:选取解放军总医院2009—2013年间37例行腹腔镜远端胃癌根治术的早期胃癌患者资料,其中14例行胃三角吻合术(三角吻合组),23例行Billroth I吻合术(Billroth I吻合组),比较两组术中及术后的相关指标。结果:与Billroth I吻合组比较,三角吻合组手术时间延长,但术中出血量降低,止痛泵使用时间、术后排气时间、拆线时间均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住院时间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病理显示,三角吻合组近、远端切缘距肿瘤的平均距离均明显大于Billroth I吻合组(均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与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角吻合能一定程度减少腹腔镜远端胃癌根治术患者的创伤、疼痛,降低腔镜下操作难度及感染的风险,加速患者胃肠道功能恢复。
- 李钊宁宁李松岩李浩邹博远杜晓辉
- 关键词:胃肠吻合术腹腔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