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邓罡

作品数:3 被引量:0H指数:0
供职机构: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天文地球

主题

  • 3篇地壳
  • 3篇地壳抬升
  • 3篇地震
  • 3篇抬升
  • 3篇滑坡
  • 2篇造山作用
  • 1篇地壳均衡
  • 1篇地球动力
  • 1篇地球动力学
  • 1篇地震触发
  • 1篇地震滑坡
  • 1篇山体
  • 1篇生长量
  • 1篇自然景观
  • 1篇卫星影像
  • 1篇米德
  • 1篇景观
  • 1篇基米
  • 1篇高分辨率卫星
  • 1篇高分辨率卫星...

机构

  • 3篇中国地震局

作者

  • 3篇许冲
  • 3篇邓罡
  • 2篇吕春来

传媒

  • 3篇世界地震译丛

年份

  • 3篇2014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2008年汶川地震触发滑坡量大于造山作用生长量
2014年
浅源地震是山区地壳抬升的主要驱动力(Avouac,2008)。然而,浅源大地震也触发大范围的同震滑坡,造成显著、但在空间上不均匀的侵蚀(Keefer,1994;Malamud et al,2004;Larsen et al,2010)。因此地壳抬升与同震滑坡的分布及规模间的相互作用就引发了一个根本的问题,即大地震及其相关的滑坡是创生还是消毁了山区地形。2008年中国四川Mw7.9汶川地震触发了超过56000处滑坡(Dai et al,2011),其空间分布仅仅部分与构造变形样式有关(Shen et al,2009)。通过将滑坡面积一体积标度关系(Larsen et al,2010;Guzzetti et al,2009)应用于高分辨率卫星影像,我们仔细检查了造山方量的潜在变化。我们估计,同震滑坡产生了约5~15km^3的可侵蚀物质,大于2.6±1.2km^3(deMichele et al,2010)的同震地壳抬升净方量。这种差异表明,在可能的2000-4000年的地震复发周期中(Shen et al,2009),即使只有小部分滑坡物质从造山带中运移走,汶川地震也会在龙门山导致物质净亏损。我们的结果对长期以来广泛持有的大倾滑或走滑地震能造山的观点提出了挑战,并希望引起对同震滑移、滑坡量与地形生成之间的关系更多的思考研究。
R.N.ParkerA.L.DensmoreN.J.RosserM.de MicheleYong LiRunqiu HuangS.WhadcoatD.N.Petley许冲邓罡
关键词:地震触发造山作用滑坡生长量高分辨率卫星影像地壳抬升
山体轰然倒塌
2014年
大地震可以产生造山作用,但是也可以触发滑坡从而消磨自然景观。根据2008年汶川地震的分析表明,滑坡毁坏了更多的地形,高于地壳抬升的方量。
W. B. Ouimet许冲邓罡吕春来
关键词:山体造山作用自然景观地壳抬升大地震滑坡
不能忽略地壳均衡
2014年
致编者——Parker等(2011)在对中国四川2008年汶川地震后发生的滑坡细致分析中指出,地震滑坡物质估计方量是同震地壳抬升方量的约2~6倍。基于滑坡内的物质会很快被运移出龙门山地区的合理逻辑,他们利用这种差异证明侵蚀看来对物质的移除比地球动力学对龙门山生长作用的过程更快。我赞赏他们的分析,但是我认为他们忽视了一个方面,从而使这一推论变得至多仅仅为似乎合理的,甚至非常可能是虚假的。这一方面就是地壳均衡,即应用于地球的阿基米德原理。该原理当推广到包括弹性表层时,要求在弹性层下面地幔的任何深度压力均相等(Gunnand Frankl,1943)。
许冲邓罡吕春来
关键词:地壳均衡阿基米德原理地球动力学地震滑坡地壳抬升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