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东伟 作品数:26 被引量:131 H指数:6 供职机构: 湖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浙江省中医药科技计划项目 浙江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患者的血小板参数变化特点及临床意义 2019年 目的 探讨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患者血小板参数的变化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43例颅内动脉中重度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既往是否发生过缺血性脑卒中事件分为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组及无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组.记录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及血小板参数,即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压积(PC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单因素分析两组的各项血小板参数,进一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血小板参数对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的影响.结果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组(n=66)MPV、PDW均大于无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组(P<0.01或P<0.05),而两组PLT、PC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MPV(OR=2.697,95%CI?1.874~3.881,P=0.000)、PDW(OR=1.156,95%CI?1.047~1.277,P=0.004)是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血小板参数MPV、PDW增大,提示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发生的风险高. 钱铭净 张东伟 王香云 戚观树 侯群关键词: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 血小板参数 平均血小板体积 脑心通胶囊联合前列地尔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30例观察 被引量:1 2011年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是临床常见病,以发作性眩晕、呕吐为主要表现,亦会伴有站立不稳、胸闷、出汗、耳鸣等一系列症状,部分可继发缺血性脑卒中,需早期积极治疗。笔者于2006年6月~2010年3月应用脑心通胶囊联合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30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收集我科门诊及住院患者60例, 张东伟关键词:脑心通胶囊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CD54、CD106在脑血肿周围脑组织水肿中的作用研究 孙伟辉 卢琦 蔡云祥 李建一 金赞辉 朱鸣 温晓红 沈黎 张东伟 姜志强 周华 通过应用流式细胞仪及1.5T磁共振仪,分别测定了血液CD54、CD106在血液中表达的水平变化以及脑血肿周围脑组织含水容量,通过对照比较及统计学分析,得出了脑出血患者脑组织中存在着炎症反症,并且CD54、CD106参与了...关键词:关键词:脑出血 脑组织水肿 以治督调脑手法为主结合运动疗法治疗痉挛型脑性瘫痪临床试验研究 孙琦 王丹 刘海兵 李战春 俞菲 成逸 张东伟 谢晶军 马妍 1、课题来源;浙江省中医药科技项目。
2、研究目的与意义:通过辨证论治治疗以督脉调整为主结合西医运动疗法治疗痉挛型脑性瘫痪,根据具体症状、体征以中医补先天、调后天和西医促进机体功能活动来共同治疗和改善患者疾病状态,这是...关键词:关键词:痉挛型脑性瘫痪 养血清脑颗粒联合托吡酯片治疗血虚肝旺型偏头痛50例 2011年 目的评价托吡酯片联合养血清脑颗粒治疗血虚肝旺型偏头痛的疗效。方法 100例血虚肝旺型偏头痛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托吡酯片治疗;观察组:托吡酯片加用养血清脑颗粒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6.00%,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2.00%;观察组复发率8.33%,低于对照组复发率25.00%;观察组头痛减少频率及头痛减轻程度均优于对照组。两组不良反应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托吡酯片加用养血清脑颗粒治疗血虚肝旺型偏头痛疗效可靠,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张东伟关键词:偏头痛 托吡酯片 养血清脑颗粒 BTX-A水电针腧穴注射对促进脊髓损伤后肌痉挛康复治疗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BTX-A水电针腧穴注射结合康复治疗对促进脊髓损伤后肌痉挛康复治疗的疗效。方法2006年12月~2008年12月,随机将脊髓损伤后出现肌痉挛的38例患者分为3组,A组采用BTX-A水电针腧穴注射;B组单纯注射BT... 成逸 王丹 温晓红 刑时通 武中庆 孙琦 张东伟 严冬 俞菲文献传递 前列地尔与丁苯酞联合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9 2015年 目的探讨在脑梗死患者治疗中应用丁苯酞与前列地尔联合疗法的临床效果。方法从我院2011年11月~2014年1月收治的脑梗死患者中选取94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47例、观察组47例,对照组实施前列地尔治疗,观察组实施前列地尔联合丁苯酞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疗效及NIHSS评分变化、生活质量改善情况、实验室指标变化及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同对照组比较明显较高(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的NIHSS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经治疗后7 d开始逐渐改善,2周均有良好恢复,观察组恢复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对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进行评分,显示观察组生活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PT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APTT、PLT明显高于对照组,Fb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8.51%,明显低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9.1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苯酞与前列地尔均对脑梗死有良好治疗效果,两者联合可起到相互协同作用,能快速改善神经功能,提高疗效,有助于患者改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张东伟 吴承龙关键词:丁苯酞 前列地尔 脑梗死 A型肉毒素水电针腧穴注射治疗脊髓损伤后肌痉挛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8 2010年 目的:探讨A型肉毒素(BTXA)水电针腧穴注射治疗脊髓损伤后肌痉挛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2006年12月至2009年12月,收治脊髓损伤后出现肌痉挛的患者38例,男26例,女12例;年龄21~68岁,平均45.4岁。按入院时间随机分为3组,A组13例,采用BTXA水电针腧穴注射;B组13例,单纯注射BTXA;C组12例,单纯电针刺激。治疗后第6个月时对患者进行改良Ashworth(MAS)评分及临床痉挛指数CSI评分。结果:治疗后第6个月时38例患者获得随访,治疗前3组患者MAS评分分别为(3.10±0.14),(3.20±0.17),(3.10±0.16)分,CSI评分分别为(14.10±0.14),(14.30±0.11),(14.20±0.12)分,两项评分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6个月时3组患者MAS评分分别为(1.10±0.16),(2.10±0.13),(2.00±0.14)分,CSI评分分别为(9.10±0.11),(12.10±0.14),(13.10±0.12)分,A组两项评分明显优于B、C组(P<0.05)。结论:中医水电针、腧穴与BTXA注射有机结合,互相弥补不足,能达到综合治疗的目的,可以安全、快速的减少肌痉挛患者的痛苦,提高生活质量,是治疗脊髓损伤后肌痉挛的全新、效佳的方法。 邢时通 王丹 温晓红 武中庆 孙琦 张东伟 成逸 严冬 俞菲关键词:肌痉挛状态 脊髓损伤 肉毒毒素类 针刺穴位 临床对照试验 BTX-A水电针腧穴注射治疗脊髓损伤后肌痉挛的临床研究 王丹 温晓红 邢时通 武中庆 孙琦 张东伟 成逸 严冬 俞菲 2011年9月,浙江省中医药管理局对湖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承担的“BTX-A水电针腧穴注射治疗脊髓损伤后肌痉挛的临床研究”(项目编号:2008CB070)进行了通讯验收,验收专家组审阅了相关验收材料,经汇总,形成验收意见如下...关键词:关键词:肌痉挛 注射治疗 电针 针灸治疗 血塞通与丹红注射液联合用药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及血清胆红素与尿酸水平影响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探究血塞通与丹红注射液联合用药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及血清胆红素与尿酸水平影响的比较研究。方法收集湖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68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其中试验组34例,对照组34例,2组均实施常规治疗方案,对照组给予血塞通注射液400 mg+5%葡萄糖注射液250 m L静脉点滴,每天1次;试验组给予丹红注射液40 m L+5%葡萄糖注射液250 m L静脉点滴,每天1次。2组患者一个周期均为7 d,共治疗2个周期。治疗结束后对比分析2组患者临床疗效、血尿酸、胆红素、血同型半胱氨酸、超敏C反应蛋、血清胱抑素C以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临床总有效率较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血尿酸、血同型半胱氨酸、超敏C反应蛋、血清胱抑素C水平较低(P〈0.05),胆红素水平较高(P〈0.05)。2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丹红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显著,下调血尿酸水平,上调胆红素水平,改善内皮细胞受损程度,保护脑神经组织。 孙如 张东伟 张旭关键词:丹红注射液 急性脑梗死 血尿酸 胆红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