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晓雪
- 作品数:4 被引量:17H指数:3
-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科委重大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新生儿脐带血调节性T细胞和pDC频数及功能研究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探讨新生儿脐带血中CD4+CD25+CD127tow调节性T细胞和pDC频数和功能。方法收集2013年8月至2014年2月在北京地坛医院妇产科分娩的HBVDNA阴性(〈100IU/m1)孕妇所生新生儿脐带血以及正常成人外周静脉血,采用流式细胞仪分析技术测定两组全血样本中CD4+CD25+CD127lowTreg细胞占CD4+细胞比率以及pDC频数和表面分子水平;采用Luminex技术分别检测两组血清中细胞因子IFN—a、IFN-t、IL-6、IL-10、IL-17A、Fh-3L水平。结果新生儿脐带血CD4-I-CD25+CD127lowTreg细胞频数(7.34±1.54)与正常成人组(8.14±1.15)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新生儿Linl-HLA—DR+CDl23+pDC细胞频数及其表面功能分子CD80、CD83和CD86阳性率均显著低于正常成人组(P=0.000),而TLR-9表达阳性率(21.30±22.50)与成人(34.27±11.3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新生儿脐血中细胞因子IFN-r及IL-17A水平显著低于正常成人组(P=0.003,P=0.010),而IFN-a、IL-10、IL-6及Flt-3L水平在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新生儿pDC频数、成熟度低于成人可能与新生儿感染HBV易慢性化有关。
- 刘莲陈晓雪张璐路遥刘梦张丹申戈吴淑玲胡蕾苹常敏李明慧华文浩宋淑静谢尧刘顺爱成军徐道振
- 关键词:调节性T细胞新生儿肝炎病毒乙型
- 急性乙型肝炎血清学、病毒学某些指标动态变化研究被引量:5
- 2014年
- 目的 通过对急性乙型肝炎(AHB)临床特征、病毒学动态变化及病理特征的分析,探讨AHB的临床特征及转归.方法 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2012年1月至2013年8月确诊的155例AHB患者的血清学、病毒学资料及22例AHB患者的病例资料.结果 AHB发病以男性多见(男与女性比为1.87∶1),高发年龄段为20~ 49岁(81.2%),81.9%传播途径不明,11.0%与HBV患者或携带者有性接触史,7.1%有乙肝家族史、吸毒史、看牙史或纹身史,100%无乙肝疫苗接种史.患者入院时ALT、AST、TBiL及乙型肝炎核心抗体(HBcIgM)的0(χ)±s分别为1531.56±790.764 U/L,698.64±499.844 U/L,102.04±70.194 μmol/L,23.70±8.427S/CO. ALT、AST、TBiL、HBsAg、乙肝E抗原(HBeAg)、HBV DNA定量恢复正常时间的M分别为30 d、30 d、30 d、30 d、7d、7d.结论 AHB的发病年龄以中青年为主,性接触可能为最主要的传播途径;AHB的预后好,但仍有部分会发生慢性化;绝大部分患者2个月内转氨酶及黄疸恢复正常,3个月内HBsAg转阴;对3个月时HBsAg仍未转阴的患者进行抗病毒治疗,能改善其转归.
- 胡居龙胡蕾萍张璐穆彩琴陈晓雪刘梦路遥申戈吴淑玲常敏杨民吴云忠李明慧谢尧成军徐道振
- 关键词:肝炎病毒乙型肝炎乙型病毒标志物
- 新生儿脐血NK细胞亚群分布及功能研究被引量:4
- 2015年
- 目的 探讨新生儿脐血中自然杀伤细胞(natural killer cell)亚群分布和功能.方法 收集2013年8月至2013年12月在北京地坛医院妇产科分娩的HBV DNA阴性(<500拷贝/ml)孕妇所生新生儿脐带血以及正常成人外周静脉血,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全血中NK细胞不同亚群频数及分布以及pDC频数和表面分子(CD80、CD83、CD86)的表达;采用Luminex技术检测两组血清中IFN-r、IFN-a、IL^-10、IL-6水平.结果 新生儿CD16+ CD56+ NK细胞频数显著低于成人组(19.36±11.41,44.30±9.79,P=0.000),其中CD16+ CD56dim NK阳性率显著低于成人组(20.01 ±11.47,43.77±9.72,P=0.000),但CD16-CD56bright NK在两组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新生儿pDC频数及其表面CD80、CD83、CD86阳性率均显著低于成人组(P=0.000);脐血中细胞因子IFN-r含量显著低于成人组(P=0.003),但IFN-a、IL-6和IL-10在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新生儿NK细胞和pDC的频数低于成人.
- 陈晓雪李明慧刘梦张丹张璐路遥华文浩宋淑静谢尧刘顺爱成军
- 关键词:树突状细胞细胞因子类婴儿
- Treg细胞在慢性HBV感染免疫耐受机制中的作用被引量:8
- 2015年
- 目的 探讨外周血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pDCs)和CD4+ CD25+调节性T细胞(Treg)在慢性HBV感染免疫耐受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采集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免疫耐受期患者和急乙肝恢复半年患者的静脉全血,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pDCs频数及其表面共刺激分子CD80/CD83/CD86的表达以及CD4+ CD25+ Treg细胞的频数.采用Luminex检测血浆细胞因子IFN-α2/IFN-γ/TGF-α/FLT-3 L/IL-1 0/IL-6/IL-17A的含量.结果 慢性HBV感染免疫耐受组外周血pDCs频数及CD80/CD83/CD86的表达较急乙肝恢复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且血浆IFN-α2水平要显著高于急乙肝恢复组.慢性HBV感染免疫耐受组外周血Treg频数和细胞因子IL-10水平显著高于急乙肝恢复组.结论 慢性HBV感染免疫耐受患者外周血pDCs频数和功能未见异常,而Treg频数和细胞因子IL-10水平显著高于正常人群。
- 刘梦李明慧陈晓雪张丹张璐路遥华文浩宋淑静谢尧刘顺爱成军
- 关键词:树突细胞白细胞介素10干扰素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