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珂
- 作品数:10 被引量:30H指数:2
- 供职机构:郑州大学基础医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卫生部科学研究基金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河南省高校创新人才培养工程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人源食管鳞状细胞癌移植瘤模型的建立及其增殖信号通路特征
- 2016年
- 目的:构建人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来源的移植瘤模型,并了解其病理学特征和增殖相关的信号通路活化情况。方法:将人食管癌组织移植于重度联合免疫缺陷(SCID)小鼠皮下,待移植瘤长成后对其进行鼠间连续传代。观察第1、第2、第3代移植瘤的生长特性。并对患者肿瘤组织、第1代和第3代移植瘤进行HE染色和CK5/6、p63、p40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析。Western blot实验检测4例所建立的移植瘤中m TOR、p-m TOR、p70S6K、pp70S6K、Akt1、p-Akt(Ser473)、Erk1/2和p-Erk1/2的表达情况。结果:成功建立移植瘤模型,移植瘤生长稳定并能连续传代。各移植瘤组织病理组织类型和CK5/6、p63、p40表达阳性与患者肿瘤组织一致。而在不同病人来源的移植瘤组织中信号转导通路蛋白的活化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成功建立了人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来源的食管癌移植瘤模型,初步论证该模型能够反映患者的病理特征。
- 金玉茜李珂尹学善谢祎飞王艳红赵四敏江亚南赵继敏赵松田芳路静刘康栋董子明
- 关键词:食管癌
- 胰十二指肠切除联合^(125)I粒子治疗胰头癌疗效观察
- 2014年
- 目的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联合125I粒子治疗胰头癌的效果。方法51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pancreaticoduodenectomy,PD)的胰腺癌患者,其中20例行标准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标准PD组),31例行标准PD术联合腹膜后125I离子植入治疗(联合PD组),比较2组手术情况、组织病理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采用Kaplan-Meier方法分析2组生存率。结果 2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脉管癌栓、神经浸润发生率、分化程度及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标准PD组中位生存期(14个月)与术后1、2、3a生存率(66.7%、30.8%、17.1%)明显低于联合PD组(29个月、82.7%、55.4%、28.1%)(P<0.05)。结论标准胰十二指肠切除联合125I粒子治疗胰头癌可提高患者生存率。
- 王要轩薛焕洲姜青峰李珂田玉伟雒红涛
- 关键词:胰腺癌胰十二指肠切除
- 特应性皮炎患儿IL-17基因多态性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探讨特应性皮炎(AD)患儿IL-17基因多态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12月于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治疗的120例AD患儿为AD组,根据病情分为轻症组(n=84)和重症组(n=36),选择同期体检的80例儿童为对照组。采用聚合酶链式扩增反应对目的基因多态性位点进行扩增,明确基因分型。结果AD组IL-17A rs2275913位点A等位基因、IL-17F rs12203582位点A等位基因频率高于对照组(P<0.05)。重症组IL-17A rs2275913位点A等位基因、IL-17F rs12203582位点A等位基因频率高于轻症组(P<0.05)。结论IL-17A rs2275913位点与IL-17F rs12203582位点基因多态性对AD易感性和病情严重程度均有一定影响。
- 李珂朱沙
- 关键词:基因多态性特应性皮炎
- 布加综合征合并肝癌不同手术方法的疗效分析
- 2014年
- 目的:探讨布加综合征合并肝癌时不同手术方式选择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2年12月于郑州大学人民医院行手术治疗的24例布加综合征合并肝癌患者,其中14例同期行手术治疗解除布加综合征后行肝癌切除术,10例行单纯肝癌切除术,两组患者生存资料采用Kaplan-Meier方法分析。结果联合手术组中位生存期为46个月,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5.1%、46.4%、20.6%。单纯肝癌切除组的生存期为25个月,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0.0%、23.3%、11.7%。联合手术可明显减少出血量、肝门阻断时间、住院时间。log-rank检验分析显示组间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同期手术治疗可以减少术中出血量、肝门阻断时间、住院时间,延长生存期。
- 王要轩薛焕洲姜青峰李珂田玉伟雒红涛
- 关键词:布加综合征肝癌
- 手助腹腔镜与开腹脾切断流术的对比研究
- 2016年
- 目的探讨手助腹腔镜(HALS)与开腹脾切断流术在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比2014年10月—2015年10月行脾切除断流术的53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资料,其中手助腹腔镜组23例、开腹组30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中及术后临床指标情况。结果两组在术前临床指标、手术时间、术后血栓形成情况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ALS组在切口长度、肠道功能恢复方面、术中出血量、腹腔引流时间、引流液量、术后住院天数、术后并发症上明显少于开腹组(P<0.05)。而HALS组在住院总费用多于开腹组(P<0.05)。结论手助腹腔镜脾切断流术保留了微创的同时,又降低了手术难度,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 张晶薛焕洲姜青峰李珂田玉伟王要轩
- 关键词:手助腹腔镜门静脉高压症
- 腹腔镜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临床分析被引量:18
- 2014年
-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门静脉高压症行腹腔镜巨脾切除联合门奇离断术患者19例,分析术中不同脾蒂处理方式及治疗结果。结果 19例术中食管下端贲门周围血管离断长度均>8cm,出血量(295.0±35.4)mL;11例行Endo-GIA集束离断脾蒂,无中转开腹;8例行二级脾蒂离断术,其中2例改行Endo-GIA离断手术,1例因大出血中转开腹治疗;行二级脾蒂离断者术后并发胸腔积液2例、门静脉血栓形成及胰尾损伤各1例,行Endo-GIA集束离断者术后并发胸腔积液3例,均经对症治疗后痊愈。结论腹腔镜下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安全、可行;应用Endo-GIA集束离断脾蒂可增加手术的安全性。
- 姜青峰王要轩李珂田玉伟薛焕洲
- 关键词:门静脉高压症腹腔镜脾切除术门奇断流术
- 重症急性胰腺炎外科治疗的临床观察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分析外科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效果,总结临床经验。方法回顾分析43例接受手术治疗的SAP患者的病例资料和治疗效果。结果胆源性18例(41.9%),外伤性12例(27.9%),高脂血症性7例(16.3%),酒精性2例(4.7%),合并妊娠1例(2.3%),不明原因3例(7.0%)。早期手术17例(39.5%),其中行胆囊切除、胆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胰腺坏死组织清除置管引流术9例,行剖腹探查、胰腺坏死组织清除置管引流术8例。延期手术26例(60.5%),均行胰腺坏死组织清除置管引流术,其中6例加行胆囊切除、胆管探查、T管引流术。1例因病情严重放弃治疗,余42例均痊愈出院。结论外科手术在治疗SAP中仍然具有关键的作用,把握好手术指征和手术时机对挽救危重患者意义重大。
- 王淑一薛焕洲姜青峰李珂田玉伟
- 关键词:重症急性胰腺炎外科治疗病例回顾
- 手助腹腔镜与腹腔镜脾切断流术对比研究被引量:2
- 2016年
- 目的比较手助腹腔镜脾切断流(HALS)与全腹腔镜脾切断流术(LS)治疗门脉高压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7月至2015年5月85例门脉高压患者临床资料,分为HALS组31例和LS组54例,分析两组患者术前的年龄、性别、肝硬化原因、肝功能分级、腹水、ALT、吲哚菁绿试验、血红蛋白及血小板计数,比较两组术后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通气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住院天数、住院总费用、中转开腹率。结果 HALS组平均手术时间少于LS组、中转率低于LS组(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通气时间、术后血栓发生率住院总费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ALS与LS同样具有安全、有效、微创、快速康复等特点,且HALS大大减少了手术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王帅姜青峰李珂田玉伟薛焕洲
- 关键词:手助腹腔镜门脉高压症
- Aquamantys双极射频止血系统在肝癌切除术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1
- 2017年
- 目的探讨双极射频止血系统(Aquamantys)在肝癌切除术中应用的可行性及效果。方法本回顾性队列研究选取2015年8月至2016年12月在郑州大学人民医院因原发性肝癌接受肝癌切除术治疗的101例患者。根据术中是否使用Aquamantys双极射频止血系统分为常规钳夹止血组(A组,n=62)和Aquamantys系统组(B组,n=39),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与A组比较,B组手术时间较长(216.4min比253.5min,P〈0.05),术中出血量(381.1ml比257.2ml,P〈0.05)和术中输血量(211.3ml比90.9ml,P〈0.05)明显减少。B组术后第1天、第5天引流量均少于A组,分别为242.6ml比199.2ml和84.3ml比70.4ml(均P〈0.05)。B组术后引流管拔管时间短于A组(8.1d比7.0d,P〈0.05);术后平均住院时间短于A组(13.4d比11.6d,P〈0.05)。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未发生死亡。结论应用双极射频止血系统行肝切除术,能够减少术中出血,加快术后康复,值得进一步推广使用。
- 杨国威薛焕洲李珂姜青峰田玉伟
- 关键词:钳夹法肝癌肝癌切除术
- 肝门部胆管癌的外科治疗被引量:7
- 2012年
- 目的探讨肝门部胆管癌的临床特征、治疗方法对远期生存率的影响。方法对1995--2005年收治的98例肝门部胆管癌的l临床特点、诊断及随访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将手术方式和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研究。根据数据类型分别进行χ2检验、t检验,生存率计算采用Kaplan-Meier法,并作log-rank检验。结果83例施行了外科手术,15例施行保守治疗。83例中行根治性切除术者33例,姑息性切除术者16例,内或外引流术者34例。肝门部胆管癌切除者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9%、42%、17%,其中根治性切除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8%、54%、24%;姑息性切除1、3年生存率分别为55%、9%,无5年存活者。根治性切除、姑息性切除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0g-ranktest,P〈0.001)。结论根治性切除是提高肝门部胆管癌远期生存率及改善生活质量的有效手段,早期诊断和治疗是提高远期疗效的关键。
- 秦兴雷鲁敏王作仁贾萌王林张云锋李珂薛焕洲
- 关键词:胆管肿瘤胆道外科手术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