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真龙
- 作品数:10 被引量:53H指数:4
-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关节镜下保留肌腱的固定术治疗肱二头肌长头肌腱炎被引量:4
- 2015年
- 目的探讨肩关节镜下保留眩二头肌长头腱的肌腱固定术治疗眩二头肌长头肌腱炎早期临床疗效。方法2013年10月至2014年4月,对43例眩二头肌长头肌腱炎患者施行保留眩二头肌长头腱的肌腱固定术,其中男16例,女27例,年龄39-60岁,平均50.6岁。术前与术后3、6、12个月进行Constant-Murley肩关节评分、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肩关节评分及美国肩肘外科协会(ASES)评分。结果所有患者术程顺利,平均随访14.2个月(12~18个月)。术前ASES评分为(15.65±6.06)分,Constan-Murley肩关节评分为(39.80±11.21)分,UCLA肩关节评分为(13.25±3.77)分,术后12个月ASES评分为(34.70±2.47)分,Constant-Murley肩关节评分为(86.00±6.35)分,UCLA肩关节评分为(31.75±2.40)分。术后ASES评分、Constant-Murley肩关节评分、UCLA肩关节评分较术前有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后患者疼痛缓解,未出现复发,无一例发生眩二头肌长头腱回缩引起的大力水手征。结论肩关节镜下保留眩二头肌长头腱的肌腱固定术治疗眩二头肌长头肌腱炎早期疗效满意,可有效避免肌腱止点固定松动导致的肌腱回缩相关并发症,是治疗眩二头肌长头肌腱炎的有效治疗方法。
- 张尧何耀华白真龙章志望丁振禹孙奔奔
- 关键词:固定术关节镜
- 关节镜下规避骺板八字缝线固定法治疗儿童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被引量:13
- 2014年
-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规避骺板8字缝线固定法治疗儿童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11例骨骺未闭患儿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7例,女4例;运动伤8例,车祸伤3例;左膝7例,右膝4例,均为新鲜骨折损伤。按Meyers-McKeever-zaricznyj骨折分型:Ⅱ型3例,Ⅲ型8例。11例患儿均由同一术者采用关节镜下规避骺板8字缝线法固定。术后4周内膝关节支具伸直位固定并予系统的康复锻炼。门诊6周、3个月、1年定期随访,依据膝关节IKDC,Lysholm,Tegner评分评价疗效;11例患儿均获得定期随访。门诊随访患儿通过膝关节正侧位X线片观察骨折愈合情况。结果随访12~24个月(平均20个月),均为同一医生客观评分。12个月时Lysholm评分平均为(97.98±1.59)分,IKDC主观评价平均为(98.75±8.21)分。客观评价11例均为A。Tegner.运动能力评价平均为(6.45±0.25)分。随访结束时所有患儿双侧下肢长度测量发现无差别无畸形,膝关节X线片也未见骨骺过早闭合征象等异常现象。患儿主观满意率为100%。结论关节镜下规避骺板8字缝线固定法因为不经骨固定,所以不影响儿童的骨骺生长彻底杜绝了患儿生长抑制的可能。此方法还具有创伤小、固定可靠、适宜早期功能锻炼、术后恢复快、避免二次手术、操作简单、并发症少等优点。
- 高庆峰成雪张磊马骏驰刘子洪张越田烨白真龙何耀华
- 关键词:前交叉韧带关节镜检查
- 医用壳聚糖与透明质酸钠关节腔内注射治疗膝骨关节炎的疗效比较被引量:4
- 2015年
- 目的研究医用壳聚糖对比透明质酸钠关节腔注射治疗膝骨关节炎病人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5年4月,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骨科门诊就诊的34例膝骨关节炎患者,其中男11例,女23例,侧别:单侧8例,双侧26例。平均年龄60岁。根据随机、双盲、平行对照、非劣性比较临床试验的原则,受试患者分别随机分入壳聚糖注射组和透明质酸钠注射组。在治疗结束后6周,及治疗结束后12周基于VAS评分;WOMAC评分:包括WOMAC疼痛、关节僵硬、关节生理功能评分;受试者总体评分来评估对于研究侧膝关节疗效,以及壳聚糖和透明质酸钠注射液的安全性。观察治疗后关节疼痛、关节腔积液及肿胀与关节功能改善程度。结果患者膝关节腔注射壳聚糖或透明质酸钠后,在访视时研究侧膝关节在平地行走时的疼痛程度减轻,上述相关评分均升高,壳聚糖注射组疗效相比透明质酸注射组无明显差异。结论关节内注射壳聚糖对膝骨关节炎有良好疗效,与透明质酸对比无明显差异,但是注射次数减少,安全性增高。
- 白真龙何耀华
- 关键词:透明质酸骨关节炎
- 全关节镜下肩胛盂植骨术治疗复发性肩关节前向脱位
- 目的:探讨全关节镜下通过自体髂骨移植进行解剖重建关节盂治疗复发性肩关节前向脱位伴有明显骨缺损的手术方法及早期的临床效果.方法:2013年3月-2013年12月,共收治20例患者,男18例,女2例,平均年龄26.5岁(17...
- 何耀华白真龙张尧章志望
- 关键词:肩关节镜肩关节不稳髂骨移植
- 关节镜下微骨折术与微骨折术联合富血小板血浆治疗距骨软骨损伤的疗效比较被引量:15
- 2020年
- 目的比较关节镜下微骨折术与关节镜下微骨折术联合富血小板血浆治疗距骨软骨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自2015-03—2016-09经体格检查及影像学检查明确诊断的30例距骨软骨损伤,15例进行关节镜下微骨折术联合踝关节腔内注射自体富血小板血浆治疗(观察组),15例单纯行关节镜下微骨折术治疗(对照组)。结果30例均获得至少12个月随访,所有患者均未出现术后感染、神经损伤等并发症。观察组术后6个月疼痛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后12个月疼痛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6个月、12个月踝关节功能AOFA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镜下微骨折术联合踝关节腔注射富血小板血浆治疗距骨软骨损伤的疗效优于单纯关节镜下微骨折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贾岩波李伟任逸众那玉岩孔令跃额尔敦图白真龙
- 关键词:关节镜微骨折术富血小板血浆
- 滑膜软骨瘤病研究进展被引量:15
- 2015年
- 既往认为滑膜软骨瘤病属于化生性疾病,分为原发性与继发性两大类,但目前认为原发性滑膜软骨瘤病是一种良性肿瘤性病变,继发性滑膜软骨瘤病为化生性病变。滑膜软骨瘤病的影像学表现主要为关节腔内结节性游离体,确诊有赖于组织病理学检查。由于该疾病与关节退变有关且存在恶变为滑膜软骨肉瘤的倾向,故年轻或有症状患者应尽早手术。目前滑膜软骨瘤病常用术式有关节镜下清理术与切开清理术。切开清理术创伤较大,恢复期较长,且易引起神经血管损伤等并发症。随着关节镜技术的发展,关节镜下清理术逐渐成为主要的手术方式。该文就滑膜软骨瘤病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白真龙何耀华
- 关键词:滑膜软骨瘤病发病机制关节镜手术治疗
- 关节镜下肱二头肌长头肌腱固定术及其近端是否切除的疗效研究
- 目的研究关节镜下双锚钉肌腱固定术治疗肱二头肌长头肌腱炎的疗效,同时分析肌腱近端保留或者切除两种术式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纳入2013年10月至2015年6月,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骨科收治的肱二头肌长头肌腱炎患者共40例,随...
- 白真龙
- 关键词:关节镜
- 文献传递
- 关节镜下肱二头肌长头肌腱固定术及其近端是否切除的疗效研究
- 目的:研究关节镜下双锚钉肌腱固定术治疗肱二头肌长头肌腱炎的疗效,同时分析肌腱近端保留或者切除两种术式对患者预后的影响。 方法:纳入2013年10月至2015年6月,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骨科收治的肱二头肌长头肌腱炎患者共4...
- 白真龙
- 关键词:关节镜手术方式
- 文献传递
- 关节镜下喙突转位缝线钢板固定术治疗复发性肩关节前向不稳被引量:1
- 2021年
-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喙突转位缝线钢板固定术治疗肩关节前向不稳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5年3月至2018年9月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收治的28例复发性肩关节前方不稳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26例,女2例;年龄18~36岁[(24.1 ± 3.2)岁]。术前MRI显示Bankart损伤且关节盂三维CT显示关节盂骨缺损 > 15%,27例合并Hill-Sachs损伤。均采用关节镜下喙突转位缝线钢板固定、带线锚钉修补关节囊盂唇复合体治疗。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美国肩肘外科医师(ASES)评分、Constant评分、Rowe评分评估术前、术后3,6,12个月及末次随访时肩关节疼痛和功能情况。同时记录术后感染、神经血管损伤、再脱位等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三维CT分析喙转位的骨吸收与骨愈合情况,并记录盂肱关节是否发生退变。结果患者均获随访22~36个月[(24.5 ± 6.3)个月]。术后3个月,VAS、ASES评分、Constant评分较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Rowe评分较术前显著提高(P < 0.05)。术后6,12个月,VAS、ASES评分、Constant评分及Rowe评分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 < 0.05)。末次随访时VAS由术前(2.7 ± 0.5)分降至(0.8 ± 0.3)分,ASES评分由术前(78.6 ± 12.7)分增至(92.4 ± 8.4)分,Constant评分由术前(43.4 ± 5.2)分增至(81.6 ± 6.7)分,Rowe评分由术前(52.3 ± 7.1)分增至(92.7 ± 5.4)分(P < 0.05)。随访过程中未出现术后感染、神经血管损伤、再脱位等并发症。86%(24/28)喙突转位获得骨性愈合,总体骨吸收率为(18.4 ± 6.1)%。无患者出现盂肱关节骨关节炎。结论关节镜下喙突转位缝线钢板固定喙突治疗复发性肩关节前向不稳,疼痛缓解明显,功能恢复良好,并发症发生率低,喙突与肩胛盂之间具有较高的骨愈合率,是一种安全且疗效可靠的手术方案。
- 白真龙周哲坤张广程胡庆翔黄燕峰程邦君张晓峰陈道运余伟林何耀华
- 关键词:关节不稳定性关节镜
- 单侧与双侧入路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Ⅰ、Ⅱ期Kümmell病的疗效比较被引量:1
- 2024年
- 目的 比较单侧入路与双侧入路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Ⅰ、Ⅱ期Kümmell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7-01—2021-12采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的37例Ⅰ、Ⅱ期Kümmell病,根据椎弓根穿刺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单侧入路组(21例)和双侧入路组(16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X线透视次数、骨水泥注入量、骨水泥渗漏发生率,以及术后疼痛VAS评分、椎体前缘高度比值。结果 37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均超过7个月。单侧入路组在手术时间、术中X线透视次数方面均优于双侧入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侧入路组4例(19.04%)骨水泥侧方渗漏,双侧入路组3例(18.75%)骨水泥侧方渗漏,患者均未出现不适症状,组间骨水泥侧方渗漏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第2天、末次随访时疼痛VAS评分、椎体前缘高度比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单侧与双侧入路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Ⅰ、Ⅱ期Kümmell病均可取得良好疗效,单侧入路手术在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X线透视次数、减少X线辐射损伤方面优于双侧入路手术。
- 毛汉兴毛冯缘黄燕峰陈琦白真龙朱崎
- 关键词: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单侧穿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