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灿 作品数:7 被引量:61 H指数:5 供职机构: 海南省人民医院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 更多>>
中药熏洗配合针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51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11 2014年 目的:观察中药熏洗结合针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将102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本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1例,对照组予控制血糖及甲钴胺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中药熏洗配合针灸治疗,治疗2个月后观察两组症状体征积分、神经传导速度,并评价疗效。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感觉神经和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均较治疗前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两组治疗后感觉神经和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比较,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熏洗配合针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有较好临床疗效,可改善下肢神经传导速度。 林任 赵灿关键词: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中药熏洗 针灸 甲钴胺 神经传导速度 项针对脑梗死吞咽功能障碍FOIS评分、炎性反应及血清NSE、VEGF、BDNF的影响 被引量:15 2022年 目的探讨项针对脑梗死吞咽功能障碍患者功能性经口摄食评价量表(FOIS)评分、炎性反应及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的影响。方法选取诊治的脑梗死吞咽功能障碍患者103例,分为对照组(52例)与观察组(51例),两组均进行常规康复训练,对照组在以上基础上采用常规针灸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项针治疗,治疗疗效28 d,观察治疗前后者FOIS评分、炎性反应及血清NSE、VEGF、BDNF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前FOI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较治疗前FOIS评分下降,且观察组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血清白细胞介素-18(IL-18)、白细胞介素13(IL-13)、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较治疗前IL-18、IL-13、hs-CRP水平下降,且观察组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血清NSE、VEGF、BDNF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较治疗前NSE水平下降,且观察组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VEGF、BDNF治疗后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升高幅度大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8.24%(45/51),高于对照组67.31%(35/5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项针治疗能明显有助于改善脑梗死吞咽功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减轻炎性反应,降低NSE水平,提高VEGF、BDNF水平。 赵灿 蔡燕 何泽液 宋曼萍关键词:项针 脑梗死 吞咽功能障碍 炎性反应 疏肝调神针刺法联合渐进式肌肉放松训练治疗脑梗死后抑郁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7 2023年 目的探讨疏肝调神针刺法联合渐进式肌肉放松训练治疗脑梗死后抑郁的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海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96例脑梗死后抑郁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8例。2组患者均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采用渐进式肌肉放松训练治疗,观察组采用疏肝调神针刺法联合渐进式肌肉放松训练治疗,2组均治疗8周。比较2组治疗后总有效率、认知功能、心理状态、睡眠质量、血清学指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3.8%(45/48)比77.1%(37/48),χ^(2)=5.352,P=0.021]。治疗后2组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中文版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均高于治疗前(均P<0.01),17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评分、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分和血清白细胞介素1β、白细胞介素6、C反应蛋白水平均低于治疗前(均P<0.01)。观察组治疗后MoCA评分、MMSE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0.01),HAMD-17评分、SDS评分、PSQI评分和血清白细胞介素1β、白细胞介素6、C反应蛋白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均P<0.01)。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44,P=0.307)。结论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疏肝调神针刺法联合渐进式肌肉放松训练可以更有效地抑制炎症反应,改善抑郁症状、认知功能和睡眠质量。 陈绚雅 王小桥 赵灿关键词:脑梗死 抑郁 肌肉训练 肩三针温针灸联合蠲痹汤治疗风寒湿痹型肩周炎临床研究 被引量:21 2022年 目的观察肩三针温针灸联合蠲痹汤联合治疗风寒湿痹型肩周炎(PS)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收治的PS患者1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75例。对照组予以口服布洛芬治疗,观察组予以肩三针温针灸联合蠲痹汤治疗。治疗后统计两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于治疗前后测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肩关节功能Melle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同时检测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水平。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VAS、Melle降低,观察组患者VAS、Melle、ADL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IL-6、TNF-α、CRP降低,观察组患者IL-6、TNF-α、CRP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肩三针温针灸、蠲痹汤联合治疗风寒湿痹型PS患者,疗效显著,可降低疼痛,扩大肩关节活动度,提高日常生活能力,机制可能是降低体内炎症因子水平。 蔡燕 赵灿 宋曼萍 桂树虹关键词:肩关节周围炎 风寒湿痹型 蠲痹汤 肩三针 温针灸 一种把持器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把持器,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外圆壁面固定安装有第一固定环,所述第一固定环的外圆壁面固定安装有两个固定块,两个固定块相对应,所述壳体的底端固定安装有第一连接柱;推送组件,所述推送组件设... 宋曼萍 桂树虹 蔡燕 赵灿 耿翊宁 黄兵针刺联合桃红四物汤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的疗效观察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观察基于全息理论取穴针刺联合桃红四物汤治疗瘀血阻络型肩关节周围炎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纳入的104例瘀血阻络型肩关节周围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2例。对照组予口服桃红四物汤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行基于全息理论取穴的针刺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 scale,VAS)评分、肩关节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肩关节功能Constant-Murley评分(Constant-Murley score,CMS)和日常生活能力(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评分的变化,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中肩部疼痛拒按、肩关节活动受限、局部肿胀评分和总分均降低(P<0.05),VAS评分降低(P<0.05),肩关节ROM(前屈、后伸、外展、内收、内旋和外旋)增加(P<0.05),CMS和ADL评分提高(P<0.05);观察组治疗后上述评分和活动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全息理论取穴针刺联合桃红四物汤治疗瘀血阻络型肩关节周围炎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纯桃红四物汤治疗,可进一步减轻疼痛,促使肩关节功能恢复,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桂树虹 蔡燕 秦庆广 赵灿 宋曼萍关键词:针药并用 全息疗法 瘀血阻络 桂枝芍药知母汤联合火针针刺激痛点及“肩三针”治疗风寒湿痹型肩关节周围炎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6 2023年 目的:探讨桂枝芍药知母汤联合火针针刺激痛点及“肩三针”治疗风寒湿痹型肩关节周围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20年8月至2022年8月海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120例风寒湿痹型肩关节周围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60例)给予桂枝芍药知母汤治疗治疗2周,观察组(60例)桂枝芍药知母汤联合火针针刺激痛点及“肩三针”治疗2周。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及治疗前后肩关节疼痛程度、肩关节功能、血清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环氧合酶-2(COX-2)、白细胞介素(IL)-2、IL-17水平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8.33%(53/60),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68.33%(41/60),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070,P<0.01)。与本组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疼痛分级指数(PRI)、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现时疼痛强度(PPI)、简化McGill疼痛问卷(SF-MPQ)总分,血清CGRP、COX-2、IL-2、IL-17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1),疼痛程度、日常生活能力、关节活动度、肌力、Constant-Murley总分较治疗前均显著增高(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观察组患者治疗后PRI、VAS、PPI、SF-MPQ总分,血清CGRP、COX-2、IL-2、IL-17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疼痛程度、日常生活能力、关节活动度、肌力、Constant-Murley总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桂枝芍药知母汤联合火针针刺激痛点和“肩三针”治疗风寒湿痹型肩关节周围炎可更有效地降低血清炎症因子和疼痛介质水平,缓解患者疼痛程度,改善患者肩关节功能。 桂树虹 蔡燕 秦庆广 赵灿 宋曼萍关键词:肩关节周围炎 桂枝芍药知母汤 火针 激痛点 风寒湿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