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桂娥 作品数:13 被引量:84 H指数:6 供职机构: 顺德第一人民医院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经腹部超声与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早期诊断宫外孕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29 2016年 目的探讨经腹部超声与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早期诊断宫外孕的应用效果。方法 45例早期宫外孕患者,分别给予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及经腹部超声诊断两种检查方式进行早期宫外孕诊断,对比两种检查方式的检出结果以及宫外孕检出情况。结果两种检查方式的附件包块检出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的胚芽、心管搏动、盆腔积液以及宫内假孕囊的检出例数(29、13、9、25例)明显多于经腹部超声检查(17、5、1、9例)(P<0.05)。结论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在早期宫外孕的诊断中检出效果较经腹部超声更好。 叶桂娥 罗一平 谭瑞婉关键词:经腹部超声 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 宫外孕 合并绒毛膜下血肿先兆流产患者的妊娠结局临床分析 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探讨合并绒毛膜下血肿先兆流产患者的妊娠结局。方法选取70例合并绒毛膜下血肿先兆流产患者作为实验组,另选取同期70例单纯先兆流产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时间、阴道出血时间和妊娠结局差异。结果实验组患者住院时间(28.91±8.38)d、阴道出血时间(18.02±5.81)d,均长于对照组的(22.74±7.22)、(11.57±4.68)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保胎成功率58.57%,新生儿体质量(2869.05±432.94)g,明显低于对照组的81.43%、(3013.82±547.21)g,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合并绒毛膜下血肿先兆流产患者住院时间和阴道出血时间延长,保胎成功率低,应引起临床足够重视。 欧阳才颜 郭跃文 叶桂娥关键词:绒毛膜下血肿 先兆流产 阴道假丝酵母菌病及复发性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患者阴道菌群结构的对比分析 目的: 1、通过Illumina高通量测序技术及BIPES的序列研究方法,了解VVC和RVVC患者治疗前后阴道微生物菌群的结构,分析阴道菌群的多样性改变,了解治疗药物对VVC和RVVC患者阴道菌群改变的差异,探讨菌群的... 叶桂娥关键词:阴道假丝酵母菌病 菌群结构 文献传递 妇科恶性肿瘤感染患者血清降钙素原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分析 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总结血清降钙素原(PCT)在妇科恶性肿瘤感染患者中的检测价值。方法应用随机数字表法选取80例健康女性作为A组、80例非恶性肿瘤感染女性作为B组、80例妇科恶性肿瘤无感染者作为C组、80例妇科恶性肿瘤感染者作为D组。对比四组PCT含量。根据感染类型将D组分为细菌感染组(46例)及真菌感染组(34例),对比两个亚组治疗前后PCT含量。结果 D组入组时PCT阳性率为93.75%,高于A、B、C组(10.00%、70.00%、37.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入组时PCT含量水平(7.67±2.31)μg/L高于A、B、C组(P<0.05)。D组两个亚组入组时PC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退热时细菌感染组低于真菌感染组(P<0.05)。结论妇科恶性肿瘤感染后PCT含量显著升高,并可应用于评价感染治疗的效果。 叶桂娥 罗一平 欧阳才颜关键词:妇科 恶性肿瘤 血清降钙素原 保妇康栓预防人工流产术后盆腔感染的临床效果分析 2016年 目的探讨保妇康栓预防人工流产术后盆腔感染的临床作用。方法 98例人工流产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患者应用抗生素治疗,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保妇康栓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盆腔感染率、腹痛发生情况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患者术后盆腔感染率和腹痛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人工流产患者应用保妇康栓治疗可明显降低术后盆腔感染率,缓解腹痛,保妇康栓预防人工流产术后盆腔感染具有安全性高、疗效显著等特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叶桂娥关键词:保妇康栓 人工流产术 盆腔感染 复发性流产主动免疫治疗及与调节性T淋巴细胞相关性的研究 被引量:7 2009年 目的通过研究原因不明性复发性流产(URSA)主动免疫治疗前后外周血中CD4+、CD25+、Tr的表达率和治疗后的妊娠结局,来探讨Tr与URSA发病的相关性,评价主动免疫治疗对于URSA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2006年1月至2008年6月在我院门诊就诊的60例URSA患者,采用淋巴细胞毒实验检测封闭抗体,应用丈夫或无关健康第三人外周血淋巴细胞行皮下免疫治疗,并随访妊娠结局;用双荧光标记流式细胞分析技术检测URSA患者主动免疫治疗前后外周血CD4+、CD25+、Tr表达率。结果流产组妇女外周血中CD4+、CD25+、Tr表达率(1.19±0.25)%,明显低于正常妊娠组妇女外周血中CD4+、CD25+、Tr的表达率(1.57±0.45)%。主动免疫治疗后,URSA患者外周血CD4+、CD25+、Tr的表达率较治疗前明显增加。主动免疫治疗组妊娠成功率(83.3%)明显高于非治疗组妊娠成功率(46.7%)结论URSA的发生,可能与患者外周血中CD4+CD25+Tr数量减少有关,主动免疫治疗可以上调CD4+、CD25+、Tr,是治疗URSA的一种有效方法。主动免疫治疗后妊娠成功率明显上升,且无严重的母儿不良反应,主动免疫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田小燕 李林 叶桂娥 杨君婵关键词:流产 复发性 调节性T淋巴细胞 主动免疫疗法 顺德地区妇女阴道感染状况分析 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研究顺德地区妇女阴道感染的发病率及感染的病原体结构情况,以及不同年龄层妇女阴道感染发病情况。方法选取996例门诊妇科患者阴道分泌物标本进行湿片检查和阴道炎化学试剂盒检测。结果996例妇女中,阴道感染率为33.84%,18~29岁年龄段感染率为34.88%,30~39岁年龄段感染率为30.37%,40~49岁年龄段感染率为45.07%,50~59岁年龄段感染率为23.53%,40~49岁年龄段感染率最高,其中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一性阴道感染病例为282例,其中主要为需氧菌阴道炎,占83.33%,混合性阴道感染病例为56例,需氧菌阴道炎合并细菌性阴道炎发病率最高,占30.36%。结论顺德地区妇女感染阴道炎主要集中在40~49岁年龄段,且以需氧菌阴道炎发病率最高。 吕伟标 屈红伶 伍兆民 叶桂娥 蔡凌苑关键词:阴道感染 发病率 需氧菌阴道炎 细菌性阴道炎 临产前孕妇生殖道B族链球菌快速检测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0 2017年 目的采用免疫层析法快速检测临产急诊入院孕妇生殖道B族链球菌(GBS)带菌情况以及追踪母婴结局,研究其应用于孕晚期GBS筛查的临床价值。方法免疫层析法筛查出GBS阳性54例为研究组,GBS阴性414例为对照组。通过与微生物鉴定培养法的结果进行对比,研究免疫层析法的灵敏度、特异性,并观察孕妇GBS感染阳性者与阴性者的妊娠结局与新生儿预后。结果免疫层析法检测GBS感染阳性率为11.54%,高于培养法的6.20%(P<0.05),其灵敏度为100.00%、特异性为94.66%。GBS阳性组胎膜早破、宫内感染、新生儿窒息以及新生儿感染发生率分别为29.63%、14.81%、7.41%、18.52%,明显高于GBS阴性组(P<0.05),而早产、胎儿窘迫、产褥感染以及剖宫产发生率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免疫层析法可成为检测孕晚期GBS感染的一种快速准确的方法,且简便、灵敏,尤其适合在临产前的快速诊断,为及时预防用药提供时机。 欧阳才颜 郭跃文 叶桂娥关键词:B族链球菌 免疫层析法 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阴道菌群结构分析 被引量:6 2014年 目的分析比较单纯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VC)和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RVVC)阴道细菌菌群结构的差异。方法采集VVC患者5例、RVVC患者5例及健康育龄期女性2例的阴道后穹窿分泌物,提取样品中细菌总DNA,扩增16S r RNA V4区基因,比较三组的菌属构成、alpha多样性、beta多样性。结果与健康组相比,VVC患者乳杆菌属比例显著降低,加德纳菌、普氏菌属、双歧杆菌等菌属相对丰富度升高,菌群Alpha多样性也明显增加(P<0.05)。RVVC患者乳杆菌属主要以惰性乳杆菌为优势菌,约占80%。结论 VVC组阴道菌群乳杆菌属比例降低,加德纳菌、普氏菌属、双歧杆菌等菌属丰富度增加。RVVC组以惰性乳杆菌为优势菌。 欧阳才颜 刘木彪 黄宜娥 周宏伟 叶桂娥关键词: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 菌群结构 RNA MTHFRC677T基因多态性与RSA发生的关系 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探讨MTHFRC677T基因多态性与RSA发生之间的关系。方法纳入RSA患者30例为观察组,同时纳入30例正常分娩的孕妇作为对照,以访谈的方式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及信息,采集并保存研究对象的血清标本进行MTHFRC677T基因多态性的检测,运用统计学方法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经过检测发现,MTHFRC677T基因经酶切后有三种基因型,分别为CC纯合未突变基因型、CT杂合子基因型、TT纯合突变基因型。RSA组与对照组MTHFRC677T基因型的频率分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THFRC677T基因多态性中TT基因型发生RSA的危险度相关(OR=20.97,95%CI:1.209-3.638)。结论MTHFRC677T基因多态性与RSA的发生具有关联性,其中TT基因能够大幅提高RSA发生几率。 杨君婵 蒋丽江 叶桂娥 罗一平关键词: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 基因多态性 复发性流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