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学义

作品数:7 被引量:31H指数:3
供职机构:都江堰市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溶栓
  • 2篇急性
  • 1篇低钾
  • 1篇低钾型
  • 1篇低钾型周期性...
  • 1篇低钾血症
  • 1篇地震
  • 1篇地震前
  • 1篇地震前后
  • 1篇电图
  • 1篇动脉溶栓
  • 1篇心肌
  • 1篇心肌梗塞
  • 1篇心肌梗塞患者
  • 1篇选择性动脉
  • 1篇选择性动脉溶...
  • 1篇血流
  • 1篇血流速度
  • 1篇血栓
  • 1篇血栓溶解

机构

  • 6篇都江堰市人民...
  • 2篇都江堰市妇幼...
  • 1篇成都市第三人...

作者

  • 6篇王学义
  • 2篇王月姮
  • 1篇练世刚
  • 1篇杨汶华
  • 1篇蒲涛
  • 1篇张仲
  • 1篇陈堃
  • 1篇邹卿
  • 1篇谭思
  • 1篇覃珊

传媒

  • 2篇四川医学
  • 1篇四川中医
  • 1篇西部医学
  • 1篇国际脑血管病...
  • 1篇中国实用神经...

年份

  • 1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2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地震前后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分析地震前后急性心肌梗塞的临床特点。方法对地震后46例急性心肌梗塞进行分析,并与地震前31例急性心肌梗塞进行对比。结果地震后急性心肌梗塞住院患者增多,危险因素中,吸烟、饮酒、过度疲劳与地震前相比,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地震后急性心肌梗塞住院病人增多,可能与地震后急性心肌梗塞某些危险因素如吸烟、饮酒、过度疲劳等增多有关。
练世刚王学义
关键词:地震急性心肌梗塞
癫痫患者美解眠诱发试验32例临床报告被引量:1
2002年
王学义陈堃
关键词:癫痫脑电图美解眠病例报告
低钾型周期性瘫痪62例临床分析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探讨低钾型周期性瘫痪的临床特征、诊治和预防。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9月~2011年3月我院收治的62例低钾型周期性瘫痪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62例低钾型周期性瘫痪者均为散发者,以20~40岁青壮年男性为主,突发四肢迟缓性;瘫痪,近端为主,无脑神经支配肌肉损害,无意识障碍和感觉障碍,数小时至一日达高峰。结合检查发现血钾降低,心电图低钾性改变仅1例死亡,预后一般良好。结论低钾型周期性瘫痪按临床诊断标准容易诊断,病情较急重,经补钾及对症治疗,多数预后良好,不遗留后遗症,但需要注意严重的并发症,易反复发作,注意预防高危因素发生。
王学义蒲涛杨汶华
关键词:低钾型周期性瘫痪低钾血症
基于PDCA循环的质量改进方案缩短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就诊到溶栓时间被引量:7
2017年
目的探讨基于PDCA循环的质量改进方案在缩短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就诊到静脉溶栓时间(door-to-needle time, DNT)中的作用。方法前瞻性连续登记2016年1月1日至2016年9月30日期间因急性缺血性卒中入院治疗患者,采用问卷法和访视法调查卒中患者DNT及其影响因素,应用PDCA循环改进卒中通道工作流程,分析DNT的变化趋势。结果共纳入71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经过3个PDCA循环,DNT(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从100.0(65.5~127.0)min缩短至58.0(45.5~80.0)min(Z=11.689,P〈0.001),DNT≤60 min的患者比例从19.05%增至60.00%(χ^2=7.893,P=0.019)。结论PDCA循环的质量改进方案能有效缩短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DNT时间。
覃珊张仲王学义曹兴毅谭思邹卿廖珍琴陈林唯
关键词:卒中血栓溶解疗法
芎羌术陈化痰汤治疗偏头痛的疗效及对大脑血流速度的影响被引量:7
2016年
目的:观察芎羌术陈化痰汤对偏头痛的疗效及对大脑血流速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5月至2015年5月80例偏头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行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用芎羌术陈化痰汤治疗,治疗结束后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疼痛改善情况及治疗前后大脑血流速度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观察组治疗结束后2周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大脑中动脉(MCA)、大脑前动脉(ACA)、大脑后动脉(PCA)及基底动脉(BA)血流速度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芎羌术陈化痰汤治疗偏头痛疗效显著,能显著降低大脑血流速度,纠正血管痉挛状态,改善患者疼痛程度。
陈堃王月姮王学义
关键词:偏头痛血流速度转归
超早期超选择性动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被引量:13
2016年
目的 探讨超早期超选择性动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效果,以期提高临床诊治水平。方法 选取2010-01—2015-01 8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成2组,均经超早期选择性动脉溶栓治疗,观察组41例,超早期(〈6h)治疗,对照组41例,在6~24h治疗,观察治疗后在相关指标变化。结果 对照组显效率34.15%,总有效率78.05%,血管再通率51.22%,出血转化率29.27%;观察组显效率51.22%,总有效率90.24%,血管再通率82.93%,出血转化率9.7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较治疗前在血液流变学高切、低切和Fib、ADL均有改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2组间以上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2组治疗前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h、24h、1周、2周较治疗前有改善,治疗后2h、24h、1周、2周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超早期超选择性动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效果显著,能提高血管再通,降低出血转化。
陈堃王月姮王学义
关键词:超选择性动脉溶栓急性脑梗死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