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万春

作品数:27 被引量:284H指数:10
供职机构: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9篇阻塞性
  • 8篇慢性
  • 8篇慢性阻塞性
  • 8篇疾病
  • 8篇肺疾病
  • 7篇阻塞性肺疾病
  • 7篇慢性阻塞性肺...
  • 5篇气管
  • 4篇支气管
  • 4篇通气
  • 4篇耐药
  • 3篇预后
  • 3篇肺功
  • 3篇肺功能
  • 3篇病患
  • 2篇序贯
  • 2篇序贯机械通气
  • 2篇血流感染
  • 2篇衰竭
  • 2篇气管镜

机构

  • 25篇合肥市第二人...
  • 3篇安徽医科大学...
  • 2篇安徽省合肥市...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蚌埠医学院

作者

  • 27篇杨万春
  • 5篇周璇
  • 5篇许萍
  • 4篇吕志
  • 3篇王晓琼
  • 3篇江银玲
  • 2篇雷祖宝
  • 2篇王勇
  • 2篇董琳
  • 1篇孟祥云
  • 1篇胡杰贵
  • 1篇殷世武
  • 1篇范晓云
  • 1篇高宗根
  • 1篇胡盼盼
  • 1篇杨莉
  • 1篇戴丽
  • 1篇王秀丽
  • 1篇杨庆斌
  • 1篇袁孝兵

传媒

  • 10篇临床肺科杂志
  • 2篇安徽医药
  • 2篇安徽卫生职业...
  • 2篇中国现代医药...
  • 2篇国际呼吸杂志
  • 2篇现代生物医学...
  • 1篇智慧健康
  • 1篇安徽医学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中国医药导刊
  • 1篇中华疾病控制...
  • 1篇当代临床医刊

年份

  • 1篇2023
  • 5篇2021
  • 4篇2020
  • 1篇2018
  • 6篇2017
  • 4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9
2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骨密度、营养指标变化的相关临床研究
2021年
目的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骨密度、营养指标的变化情况。方法选取2020年11月~2021年4月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住院诊治的77例COPD患者作为COPD组,对照组为同时期在体检中心行健康体检的人员50例。所有对象检测肺功能、血清25羟维生素D、L_(2~4)骨密度及T值、股骨颈骨密度及T值、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分别比较COPD组与对照组以及COPD组不同肺功能患者间25羟维生素D、骨密度、ALB、PA的水平。结果COPD组患者25羟维生素D、FEV1/FVC、FEV1%、L_(2~4)和左右股骨颈的骨密度值及T值、体质指数、ALB以及PA均较对照组低(P<0.05),COPD组维生素D缺乏率及骨质疏松率高于对照组(P<0.05)。不同肺功能组间的患者25羟维生素D、左右股骨颈骨密度值及T值、ALB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COPD组患者25羟维生素D、左右股骨颈骨密度值及T值、ALB与FEV1%呈正相关(P<0.05),L_(2~4)和左右股骨颈的骨密度值及T值、ALB与25羟维生素D呈正相关(P<0.05)。结论COPD患者易出现维生素D缺乏、骨质疏松及营养状况不佳,随着肺功能下降上述变化更为显著;COPD患者25羟维生素D与骨密度及ALB水平密切相关。
杨波王勇生杨万春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25羟维生素D骨密度肺功能白蛋白前白蛋白
成人2型糖尿病患者社区发生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和病原菌特征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研究成人2型糖尿病(T2DM)患者社区发生血流感染(COBSI)的危险因素和病原菌特征,为早期诊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分析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2017年1月-2020年3月成人社区发生感染的T2DM住院患者293例,根据48 h内血培养结果分为血流感染(BSI)组和对照组,分析危险因素,构建预测模型,检验模型。分析社区获得性血流感染(CABSI)和医疗健康相关性血流感染(HCABSI)组间的病原菌特点。结果构建预测模型P=1/(1+e-y),y=-45.137+0.751×院外或入院48 h内体温峰值+0.033×中性粒细胞百分比+0.027×血浆渗透压+0.009×血C反应蛋白+1.144×肾功能衰竭+1.740×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模型曲线下面积(AUC)为0.800,95%CI为(0.747~0.853),最佳截断值为0.208,灵敏度为0.90,特异度为0.56。对模型的校准度予以Hosmer-lemeshow检验,χ^2=12.285,P=0.139。CABSI和HCABSI组间在革兰阴性菌(G-)、大肠埃希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革兰阳性菌(G+)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检出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有P<0.05)。结论院外或入院48 h内体温峰值、中性粒细胞百分比、血浆渗透压、血C反应蛋白、肾功能衰竭、DKA是成人T2DM患者COBSI的危险因素。预测模型具有较高的灵敏度,CABSI和HCABSI组间病原菌存在差异,对早期诊治具有临床指导意义。
董琳王德斌雷祖宝赵雷许萍杨万春
关键词:2型糖尿病血流感染病原菌
老年性哮喘患者支气管舒张试验前后气道阻力变化的分析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探讨老年性哮喘患者在支气管舒张试验前后气道阻力的变化规律及年龄因素对气道阻力变化程度的影响。方法:选取临床上明确诊断为支气管哮喘的成人患者共50例,根据年龄分为两组,(≥60岁老年组为29例,18~60岁对照组为21例),在舒张试验前后分别进行最大呼气流速容积曲线(MEFV)测定和脉冲震荡(IOS)肺功能测定。比较两组患者各测定指标差异,并对两种方法测量结果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各测定指标在支气管舒张试验后较前均获得明显改善(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比较,各组指标在舒张试验前后的改善量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IOS中反映气道阻力的各指标都与FEV1%预计值有很好的相关性,其中以X5%相关程度最高。结论:老年性哮喘患者在舒张试验后气道阻力明显改善。IOS在测定老年性哮喘气道阻力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沈欣袁孝兵白晓雪陈芳杨万春
关键词:老年性哮喘脉冲震荡气道阻力
支气管动脉栓塞联合垂体后叶素治疗大咯血疗效观察
2013年
目的:探讨大咯血患者在行支气管动脉栓塞(BAE)后联合应用垂体后叶素是否可以提高止血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34例大咯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BAE后是否联合应用垂体后叶素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①联合组:在BAE后将垂体后叶素按0.1U/kg/h剂量持续静脉滴注或静脉泵入。②对照组:BAE后不再应用垂体后叶素及其它止血药物。观察两组患者控制出血的有效率和不良反应。结果:①联合组DSA有12例(63.2%)可见明确的对比剂外溢;全部患者可以见到病变侧支气管动脉增粗扩张,走形迂曲,杂乱;有7例为双侧出血,其余12例为单侧病变。对照组8例(53.3%)有对比剂外溢表现;有5例为双侧病变,另10例为单侧病变。②联合组控制出血的总有效率89.4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0.0%,联合组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③联合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但通过对症处理和停药后症状消失。结论:在BAE的基础上联合应用小剂量的垂体后叶素显著减少了再出血风险,提高了BAE的成功率。
许萍杨万春殷世武高宗根
关键词:大咯血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性垂体后叶素
35例院内获得性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临床分析被引量:5
2011年
细菌的耐药性严重地危及着感染疾病的治疗,并成为全球关注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之一。美国联邦感染监测系统(NNIS)和中国院内感染病原菌耐药监测资料显示,鲍曼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baumannii)在院内感染中占第四位,成为仅次于铜绿假单孢菌的非发酵菌。近年来,泛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在临床实践中明显增多,成为目前治疗难题。
杨万春董琳杨莉
关键词:院内获得性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
乙酰半胱氨酸联合盐酸氨溴索支气管肺泡灌洗对AECOPD的疗效被引量:17
2020年
目的:探讨乙酰半胱氨酸联合盐酸氨溴索经支气管肺泡灌洗注入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的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18年11月至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AECOPD患者6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各30例,在接受抗炎、化痰等常规治疗同时进行支气管肺泡灌洗(BAL)治疗,实验组接受支气管肺泡灌洗术联合局部注入乙酰半胱氨酸和氨溴索治疗,对照组采用支气管肺泡灌洗术联合局部注入氨溴索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炎性指标、血气分析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计数(WBC)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实验组酸碱度(pH)、氧分压(PO2)高于对照组(P<0.05),而二氧化碳分压(PCO2)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影像学吸收时间、住院天数及住院费用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AECOPD治疗过程中,盐酸氨溴索联合乙酰半胱氨酸肺泡灌洗可明显促进炎症消退,改善血气指标,缓解临床症状,缩短住院疗程,减少住院费用,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殷晓娜杨万春
关键词:乙酰半胱氨酸盐酸氨溴索支气管肺泡灌洗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
急性非大面积肺栓塞13例诊治分析被引量:10
2010年
目的对急性非大面积肺栓塞进行临床分析,评价诊断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 2009年1月至2010年2月收治例13例急性非大面积肺栓塞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肺栓塞患者通过D-二聚体、心电图、心脏彩超、血气分析、双下肢静脉彩超、CTPA最终确诊,误诊率23%,予以抗凝治疗疗效显著。结论肺栓塞的临床症状、体征不典型,误诊率高,发病与易患因素密切相关,对于急性非大面积肺栓塞患者提倡抗凝治疗,临床医师提高对此病的认识和诊断水平是当务之急。
董琳杨万春许萍
关键词:误诊抗凝
口服磷酸奥司他韦引起严重精神症状1例并文献复习被引量:5
2017年
病例资料 患者,男,70岁,系“咳嗽伴、发热4天”于2014年2月7日入院。入院前5天受凉后出现咳嗽、胸闷不适,伴有发热,体温最高39℃,外院输注头孢他啶3天,症状无好转。
杜方兵杨万春
关键词:精神症状磷酸奥司他韦文献复习口服头孢他啶
无创呼吸机治疗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效果被引量:22
2014年
目的观察无创呼吸机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应用无创呼吸机治疗的临床资料(治疗组);并与同期30例常规治疗未使用呼吸支持患者的临床资料(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24小时后动脉血气指标、心率、呼吸频率以及自觉症状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患者的PaO2、PaCO2和pH等动脉血气指标以及心率和呼吸频率在治疗后的24小时均明显改善(P<0.05);对照组患者虽有PaO2的改善,但PaCO2和pH以及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善。治疗组患者PaCO2和pH的改善程度较对照组更为明显。结论 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应用无创呼吸机治疗,能够迅速有地效纠正低氧血症及二氧化碳潴留,改善患者病情。
许萍杨万春周璇董琳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无创呼吸机呼吸衰竭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与脑梗死相关性研究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POD)并发脑梗死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12-2014年间201例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均行头颅MRI或CT检查,血小板,血红蛋白,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胆固醇,甘油三酯,ESR,CRP,血气分析,肺功能检查,以COPD合并脑梗死的患者为观察组(76例),COPD非合并脑梗死的患者为对照组(125例)。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D-二聚体分别为(1035.23±304.21)和(362.4±256.01)μg/L,血红蛋白分别为(178.43±25.88)和(143.67±35.41)g/L,Pa O2分别为(68.36±25.34)和(82.71±31.25)mm Hg,Pa CO2分别为(58.68±10.53)和(35.41±4.13)mm Hg,肺功能检查重度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比例分别为33.3%和25.1%,纤维蛋白原分别为(3.68±0.36)和(2.56±0.42)g/L,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引起脑梗死的高危因素,这可能与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长期慢性缺氧,二氧化碳潴留,D-二聚体,血红蛋白及纤维蛋白原升高有关。
吕志杨万春胡杰贵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病脑梗死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