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兰香
- 作品数:33 被引量:90H指数:5
- 供职机构: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资源昆虫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国家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轻工技术与工程化学工程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 余甘子核仁油的体外抗氧化活性及其作用机理被引量:18
- 2017年
- 本研究旨在研究余甘子核仁油的体外抗氧化作用,并探索多不饱串联和脂肪酸的抗氧化机理。以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1,1-diphenyl-2-picrylhydrazl,DPPH)自由基与2,2’-联氮-二(3-乙基-苯并噻唑-6-磺酸)二铵盐自由基(2,2’-azinobis-(3-ethylbenzthiazoline-6-sulphoate)radical,ABTS+·)为实验对象,通过余甘子核仁油对2种自由基的清除作用,评估其体外抗氧化能力。结果表明:余甘子核仁油对DPPH自由基清除作用的半抑制浓度(half max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IC50)为5.08 mg/m L,最大清除率为95.91%;对ABTS+·清除作用的IC50为9.84 mg/m L,最大清除率为98.58%。α-亚麻酸的清除自由基实验表明,余甘子核仁油中起抗氧化作用的主要物质为α-亚麻酸等多不饱和脂肪酸。通过抗氧化前后混合脂肪酸的紫外光谱扫描、红外光谱吸收,检测到了氧化后混合脂肪酸中共轭脂肪酸和羟基脂肪酸的生成,并在DPPH自由基过量条件下,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检测到了单羟基脂肪酸的存在,从而证明多不饱和脂肪酸清除自由基反应机理基至少包括多不饱和脂肪酸的共轭化、单分子加成、碳碳双键α-H氧化及环氧化。
- 葛双双张雯雯李坤徐涓刘兰香郑华张弘
- 关键词:多不饱和脂肪酸Α-亚麻酸
- 新品种余甘子盈玉和糯种的果实性状及果实品质的差异性分析被引量:9
- 2019年
- 对云南楚雄州栽培的盈玉和糯种2个新品种余甘子的果实形状、果汁及果肉营养成分、果籽油成分进行分析,并将其与人工种植状态下未经嫁接的余甘子(简称人工种植余甘子)及自然生长状态下的野生余甘子(简称野生余甘子)鲜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2个新品种余甘子鲜果性状与人工种植余甘子和野生余甘子存在显著性差异,新品种余甘子单果质量更大,外观更鲜亮通透。新品种余甘子果汁中VC和总酚含量低于野生余甘子,果肉占比和含水量明显高于野生余甘子,且果肉中蛋白质和淀粉含量比野生余甘子高。4种样品果肉挥发性物质的种类和相对含量也有显著差异,表明在新品种培育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风味。新品种盈玉和野生余甘子的果籽含油率极低,核仁油不饱和度也低于另外2个样品,果籽作为油料的开发价值不高。综合各方面因素分析,新品种盈玉和糯种果型大、产量高、口感更好,将具有更高的产品开发利用价值。
- 张雯雯李坤徐涓刘兰香马金菊和华张弘
- 关键词:果实性状果实品质
- 紫胶桐酸对映体的HPLC-ELSD法分离及其手性拆分热力学被引量:4
- 2019年
- 建立紫胶桐酸对映体的色谱学拆分方法并探索其手性拆分的热力学规律。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检测器法,通过研究流动相组成、流动相比例、柱温等因素对拆分效果的影响,得到最佳分离条件:DAICEL CHIRAL PAK IF色谱柱(25 cm×0.46 cm i.d.,5μm),流速0.5 mL/min,流动相组成为0.1%甲酸-乙腈(40∶60,V/V),柱温30℃;蒸发光散射检测器条件:蒸发室温度70℃,漂移管温度60℃,载气流速1.6 L/min。拆分及表征结果表明,强碱皂化法提取所得紫胶桐酸为苏式结构的混旋体,其对映体相对含量分别为65.5%和34.5%,ee值为31%。拆分热力学研究结果显示,lnα与1/T以及lnk与1/T均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2分别为0.997 2、0.995 1和0.998 0;2个对映体焓变与熵变之差ΔΔH为-3 453.0 J/mol和ΔΔS为-7.677 6 J/mol,均为负值,紫胶桐酸的对映体拆分过程受热焓控制。
- 李坤张雯雯刘兰香郑华李凯徐涓张弘
- 关键词:对映体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检测器手性拆分热力学
- UV-Fenton氧化法深度处理紫胶洗色废水被引量:6
- 2017年
- 研究采用UV-Fenton联合的方法深度处理紫胶洗色废水,通过单因素实验研究了各因素对紫胶洗色废水污染物降解的影响。基于Box-Behnken复合原理,通过数学回归模型和响应曲面法优化得到UV-Fenton氧化法深度处理紫胶洗色废水的最优条件:初始pH=3.0,H_2O_2投加质量浓度为13.7 g/L,FeSO_4投加质量浓度为0.6 g/L,反应时间为2.0 h。最优条件下的COD去除率达87.37%。
- 陈佩佩张弘郑华孙彦琳张雯雯刘兰香李坤
- 关键词:UV-FENTON紫胶氧化法
- 肚倍在各生长期的主要成分含量变化分析被引量:3
- 2017年
- 肚倍是一种商品化的五倍子,富含鞣质、没食子酸等重要成分,具有重要的药用价值及工业用途。研究不同生长发育时期五倍子主要成分的含量变化,探索变化规律对肚倍更深入的研究具有长远意义。本文以湖北省竹山县溢水镇东川苗圃、文峰乡肖家垭、德胜镇王家湾生产的肚倍为样品,每隔10天采摘一次,称重并测定其主要成分的含量,直至虫瘿成熟爆裂。经测定,3个产地的肚倍含有丰富的鞣质(约70.0%)、游离没食子酸(约5.0%)、1,2,3,4,6-五-O-没食子酰-β-葡萄糖(β-PGG,约6.0%)、可溶性总糖(约8.2%)、氨基酸(约7.5%)等,在不同的生长期,这些主要成分的含量无大的差异,而且主要的几种重金属元素铁(Fe)、锌(Zn)、铜(Cu)、钡(Ba)、铅(Pb)和砷(As)在生长过程中也不会累积,不影响采摘时间。综合考虑肚倍的生长情况和经济价值,肚倍适宜在其个头最大,即体积基本不再增长且未爆裂、无霉烂时采摘。
- 刘兰香査玉平陈京元郑华张雯雯徐涓张弘
- 关键词:肚倍采摘
- 肚倍蚜春迁期寄主植物挥发物的组成特点被引量:2
- 2017年
- 肚倍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有赖于蚜虫和寄主的协同共生,本文研究对肚倍蚜迁飞具有引诱效应的相关寄主植物挥发物组成状况。在湖北竹山县3处不同海拔高度分别采集春迁蚜主要迁飞阶段的冬寄主美灰藓和夏寄主青麸杨自然状态挥发物,并以全自动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ATD-GC/MS)联用法分析其化合物成分。结果表明,冬春交替时期,受相关寄主植物中挥发性次生代谢物释放诱导,肚倍蚜集中从冬寄主向夏寄主迁飞;各寄主挥发物样品中检出的萜烯类成分均在总含量中占最大比例,当迁飞进程由初期进入高峰期、末期时,α-蒎烯等较高含量萜类在夏寄主青麸杨挥发物中占比更为突出。在3个采样点,均是青麸杨挥发物中萜烯所占比例相对美灰藓更高,迁飞初期即超过50%,至高峰期及末期更扩大占比,成为主导类化合物。此外,由于气温原因,在相对较低海拔处,萜烯类的挥发优势效应更凸显,春迁蚜的迁飞进程可相对更早发生。
- 郑华查玉平陈京元李凯张雯雯徐涓刘兰香张弘
- 关键词:肚倍迁飞青麸杨挥发物
- 一种赤式紫胶桐酸的制备方法
- 本发明提供一种赤式紫胶桐酸的制备方法,包括以苏式紫胶桐酸为原料,经过2次加热回流和酸析沉淀处理获得赤式紫胶桐酸。本发明的赤式紫胶桐酸通过苏式紫胶桐酸的构型转换制备而成,并采用FTIR、质谱、核磁、TG、DSC、XRD、手...
- 李坤唐保山张弘石小娟张雯雯马金菊刘兰香徐涓
- 脂溶性胭脂虫红色素的制备及表征被引量:2
- 2014年
- 为拓宽胭脂虫红色素在食品及日化品等领域中的应用,以月桂酰氯为改性试剂对胭脂虫红色素的主要成分——胭脂虫红酸进行分子结构修饰,制得脂溶性胭脂虫红色素。通过单因素试验及优化验证,确定了最佳制备条件为:以1.0 g胭脂虫红色素为原料,N,N-二甲基甲酰胺、月桂酰氯的用量分别为15.3 mL、4.5 g,反应温度42.0℃,反应时长1 h。在此条件下,胭脂虫红色素的回收率为59.35%。通过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对脂溶性胭脂虫红色素的结构进行表征,表明胭脂虫红色素和月桂酰氯发生了酯化反应,生成了胭脂虫红酸月桂酸酯,并可溶于食用玉米油中,且稳定性较好,20℃条件下溶解度为15.06 g/100 g。
- 胡金燕郑华张雯雯李坤刘兰香张弘
- 关键词:胭脂虫红色素脂溶性改性
- 立体脱氧合成环十六-9-烯内酯被引量:1
- 2015年
- 以环十六-9,10-二羟基内酯为原料,经缩醛成环和立体脱氧合成环十六-9-烯内酯(2),其结构经1H NMR,13C NMR,IR和ESI-MS确证。抑菌活性和热性质研究结果表明:2在不同气氛中难以发生热裂解行为;2具有较好的抑菌作用,对白色念珠菌和宋内氏志贺氏菌的最小抑制浓度分别为992μM和62μM。
- 高山孙彦琳郑华刘兰香张弘
- 关键词:热性质抑菌活性
- Al3+荧光增敏快速检测酸奶和乳酸菌饮料中的胭脂虫红酸(英文)被引量:2
- 2020年
- 研究溶剂、浓度、pH值以及金属离子对胭脂虫红酸荧光性能的影响,表明胭脂虫红酸在pH 4且其物质的量浓度为2.0×10^-4 mol/L的水溶液中荧光最强;而胭脂虫红酸对金属离子选择性识别的结果显示,Al^3+能使胭脂虫红酸的荧光强度显著增强从而提高检测的灵敏度。以Al^3+(2.0×10^-3 mol/L)为标准溶液检测样品中胭脂虫红酸含量时,胭脂虫红酸的物质的量浓度在1.0×10^-5~8.0×10^-5 mol/L范围内与其荧光强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测限为5.0×10^-6 mol/L。实际应用结果表明,用荧光法检测不同酸奶和乳酸菌饮料中添加的胭脂虫红酸的含量,样品回收率在96.6%~110.5%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小于5.9%。本研究为快速、有效、定量地检测食品中的胭脂虫红酸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
- 刘兰香伊冠东李凯马金菊徐涓孙彦琳张弘
- 关键词:荧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