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东升

作品数:5 被引量:17H指数:2
供职机构: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影像
  • 1篇影像诊断
  • 1篇诊断及临床价...
  • 1篇探测器
  • 1篇肿瘤
  • 1篇误诊
  • 1篇误诊原因
  • 1篇螺旋CT
  • 1篇结节
  • 1篇急性
  • 1篇急性肺挫伤
  • 1篇疾病
  • 1篇骨折
  • 1篇骨折患者
  • 1篇光谱
  • 1篇肺癌
  • 1篇肺挫伤
  • 1篇肺结节
  • 1篇肺肿瘤
  • 1篇肝脏

机构

  • 5篇合肥市第二人...

作者

  • 5篇张东升
  • 2篇陶磊
  • 2篇盛茂
  • 1篇陈琪宝
  • 1篇范晓萌
  • 1篇程庆红
  • 1篇邹玉红
  • 1篇刘海俊
  • 1篇何家伟

传媒

  • 1篇安徽医学
  • 1篇影像技术
  • 1篇中国临床医学...
  • 1篇分子影像学杂...
  • 1篇影像研究与医...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2
  • 2篇2017
  • 1篇2012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影像诊断在肝脏常见疾病诊断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探讨影像诊断在肝脏常见疾病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对肝脏肿瘤采用不同的影像检查手段进行检查,并对比分析其显像情况,进而定性诊断肿瘤发病情况。结果:本文结合肝脏肿瘤表现出不同的临床表现来看,其病理特性和影响表现在实质中各有不同。结论:随着医疗科技的日益进步,各种影像的检查方法也是不断地深入与拓展,在诊断肝脏肿瘤时,凭借着影像各自的特点和优势一定会在临床中有更广泛的应用前景。
张东升
关键词:影像诊断
双层探测器光谱CT定量参数与肺癌及其病理特征的关系被引量:8
2022年
目的 分析双层探测器光谱CT定量参数与肺癌及其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收集2021年3月~2022年1月共87例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纳入肺癌组,并选择同期入院治疗的36例肺炎性结节患者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治疗前2周内均行双层探测器光谱CT扫描。比较两组常规CT参数及光谱CT定量参数差异,并分析肺癌组不同病理特征者光谱CT定量参数差异。结果 两组棘突征、CT值及动脉期碘密度(IC)、标准化IC(NIC)、有效原子序列(Zef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肺癌组分叶征、毛刺征、胸膜凹陷征及血管集束征CT征象多于对照组(P<0.05),肺癌组静脉期IC、NIC及Zeff均低于对照组(P<0.05)。肺癌组不同病理特征者动脉期IC、NIC、Zeff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腺癌者静脉期IC、NIC及Zeff高于鳞癌及小细胞癌者(P<0.05),鳞癌者则高于小细胞癌者(P<0.05)。结论 双层探测器光谱CT定量参数对鉴别肺癌与肺炎性结节有利,且能辅助判断肺癌病理特征,具有良好应用前景。
张东升盛茂程庆红陶磊
关键词:肺癌
急性肺挫伤的螺旋CT诊断及临床价值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探讨急性肺挫伤的螺旋CT诊断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急性肺挫伤的CT表现及临床资料。结果实质型28例,表现为单侧或双侧肺实质内沿支气管走行分布的斑片状边缘模糊密度增高影。间质型5例,表现为肺纹理不均匀性增粗、边缘模糊。磨玻璃型5例,表现为一侧或双侧局部肺野透亮度减低、其内见正常走行肺纹理的磨玻璃样影。本组中合并肺撕裂伤伴肺内血肿3例。伴其他部位不同程度损伤16例。结论胸部螺旋CT平扫对肺挫伤诊断准确率高,能实时明确创伤的部位、性质、程度和范围,并能对临床治疗、转归和预后判断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应作为急诊危重及复合伤患者首选的影像检查方法。
范晓萌陈琪宝刘海俊邹玉红张东升
关键词:急性肺挫伤螺旋CT
骨折患者放射诊断时误诊原因和类型分析被引量:6
2017年
目的:探讨骨折患者放射诊断时误诊原因和类型分析。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骨折患者采用放射诊断的病例90例,回顾分析院方误诊率,并分析其误诊的主要原因,且对此类事件发生的原因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结果:本组患者共90例,其中院方确诊的病例有85例,误诊的患者有6例,误诊概率为占总数的6.67%。结论:骨折患者放射诊断时误诊主要原因为医生方面的因素为主,其措施应加强管理制度,并提高医生的专业技能和责任感。
张东升
关键词:骨折误诊
CT双能量成像参数对肺结节病变性质的鉴别价值研究
2024年
目的:研究CT双能量成像参数对肺结节病变性质的鉴别价值。方法:2021年12月一2023年1月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02例恶性肺结节患者作为恶性组,同期收治的106例良性肺结节患者作为良性组,所有患者均经病理学检查确诊,比较两组患者影像学特征及CT双能量成像参数,进行肺结节病变性质的CT双能量成像征象、参数多因素分析,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CT双能量成像参数对肺结节病变性质的鉴别价值。结果:恶性组强化不均匀、淋巴结增大、结节边缘毛刺/分叶、血管受累患者占比高于良性组(P<0.05)。恶性组动脉期、静脉期能谱曲线斜率及容积CT剂量指数均高于良性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动脉期、静脉期能谱曲线斜率及容积CT剂量指数较高是肺结节恶性病变的危险因素(OR=1.451、1.502、1.640,P<0.05)。动脉期、静脉期能谱曲线斜率及容积CT剂量指数联合鉴别肺结节病变性质的曲线下面积(AUC)值高于三者单独检测(P<0.05)。结论:肺结节良性病变和恶性病变患者之间影像学特征、动脉期及静脉期能谱曲线斜率、容积CT剂量指数存在明显差异,且动脉期、静脉期能谱曲线斜率及容积CT剂量指数是肺结节恶性病变的危险因素,三者联合对肺结节病变性质的鉴别具有较好价值。
张东升盛茂何家伟陶磊
关键词:肺肿瘤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