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静波
- 作品数:25 被引量:7H指数:2
-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建筑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 儿童急性白血病骨髓活检免疫标记的研究进展
- 2008年
- 儿童急性白血病骨髓活检标本能够全面地了解骨髓病态特点,弥补骨髓涂片的不足。随着许多抗体能在石蜡切片上标记,加上抗原修复方法的改进,免疫组织化学已广泛应用于骨髓活检标本。这些特异性抗体不仅能确认微小残留病灶的存在,而且对确定骨髓中的微小浸润病灶极为重要,对临床治疗效果的评价及预后的判断有着积极的意义。该文就可作为儿童急性白血病骨髓活检免疫标记的特异性抗体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邵静波蒋慧
- 关键词:白血病骨髓检查免疫组织化学
- 儿童朗格罕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疗效探讨(附45例病例资料)
- 廖雪莲蒋慧邵静波杨静薇李红朱嘉莳胡璐萍
- Haplo-cord后置模式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儿童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临床分析
- 2024年
- 目的比较是否辅助第三方脐带血在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儿童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疗效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5月至2023年2月上海市儿童医院明确诊断为重型或极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并接受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的38例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21例患儿接受单倍体造血干细胞联合第三方脐血移植(Haplo-cord HSCT),17例接受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Haplo-HSCT)。均采用清髓性预处理方案:氟达拉滨(Flu)/白消安(Bu)/环磷酰胺(Cy)+兔抗人胸腺细胞球蛋白(rabbit anti-human hymocyte globulin,r-ATG)。结果Haplo-cord组21例患儿均获得造血重建,其中2例发生继发性植入失败。Haplo组中1例患儿原发性植入失败,1例继发性植入失败。Haplo-cord组和Haplo组中性粒细胞植入中位时间分别为12(10,19)和11(10,16)d(P=0.630),血小板植入中位时间为16(12,32)和16(13,24)d(P=0.461)。Haplo-cord组和Haplo组Ⅱ-Ⅳ度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cute graft-versus-host disease,aGVHD)、Ⅲ-Ⅳ度aGVHD、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chronic graft-versus-host disease,cGVHD)的累积发生率分别为[(23.8±9.3)%比(25±10.8)%,P=0.770]、[(9.5±6.4)%比(18.7±9.8)%,P=0.374]、[(14.3±7.6)%比(33±12.2)%,P=0.226]。两组患儿3年总体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OS)、无失败生存率(failure free survival,FFS)、无GVHD/无失败生存率(GVHD-free and failure-free survival,GFFS)分别为[(95.2±4.6)%比(85.6±9.7)%,P=0.405]、[(83.5±8.9)%比(82.4±9.2)%,P=0.642]、[(81±8.6)%比(52.9±12.1)%,P=0.046]。基于短串联重复序列多态性的STR-PCR嵌合检测提示移植后获得造血重建的患儿均为完全单倍体供者嵌合。我们发现Haplo-cord后置模式治疗儿童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可获得更高的GFFS。结论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在治疗儿童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方面植入率高,疗效确切,辅助输注脐血可能提高移植的总体疗效。
- 付盼焦瑒瑒刘青邹冰张娜邵静波陈凯蒋慧
- 关键词:脐带血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儿童
- 儿童神经母细胞瘤骨髓转移机制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 2022年
- 神经母细胞瘤(neuroblastoma,NB)是婴幼儿最常见的颅外实体肿瘤,约50%的患者在确诊前已发生广泛转移,可转移至骨髓、骨、淋巴结、眼眶、肝脏和皮肤等部位,骨髓是NB最常见的转移及复发部位。NB患儿一旦发生转移或复发,其生存率会明显降低。NB骨髓转移的机制尚未阐明,肿瘤细胞的耐药性、骨髓微环境的相互作用、细胞信号通路的调控等,可能对肿瘤细胞的骨髓转移起到重要调节作用。该文对NB骨髓转移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更好地理解NB与骨髓微环境之间的作用机制,为患者的诊治提供新思路。
- 王李慧(综述)邵静波
- 关键词:儿童神经母细胞瘤骨髓转移癌症干细胞骨髓微环境信号通路
- TGF-β1诱导神经母细胞瘤上皮-间质转化及其机制探讨
- 神经母细胞瘤是小儿最常见的颅外恶性实体肿瘤,因发病隐匿,就诊时多为中晚期,恶性程度高。尽管对晚期肿瘤采用了高强度的综合治疗,但其长期无病生存率仍不足30%。肿瘤的转移是导致神经母细胞瘤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上皮-间质转化(...
- 邵静波
- 关键词:神经母细胞瘤上皮-间质转化
- 文献传递
- 儿童郎格罕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疗效探讨(附45例分析)
- 目的 回顾性分析上海市儿童医院朗格罕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Langerhans cellhistiocytosis,LCH)病例资料,按照2009年国际组织细胞协会《郎格罕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评估与治疗指南》作为评估标准,探...
- 廖雪莲蒋慧邵静波杨静薇李红朱嘉莳胡璐萍
- 关键词:郎格罕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儿童化疗预后
- 脐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儿童罕见病短期疗效评价
- 陈凯蒋慧张娜朱嘉莳陆正华邵静波杨静薇李红邹冰
- 微小残留病在儿童急性白血病意义和价值探讨
- 目的和意义:
急性白血病(Acute Leukemia,AL)是儿童期最常见的恶性血液肿瘤疾病,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的治愈率接近80%。目前...
- 邵静波
- 关键词:儿童急性白血病微小残留病骨髓病理流式细胞技术预后评估复发预测
- 文献传递
- 儿童急性白血病耐碳青酶烯革兰阴性菌感染危险因素及预后分析被引量:2
- 2021年
- 背景耐碳青酶烯革兰阴性菌(CRO)感染近年来呈上升趋势,并与重症感染率和病死率显著相关。目的分析CRO感染危险因素及预后,为预防CRO提供依据。设计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市儿童医院血液肿瘤科2012年1月至2019年12月急性白血病(除外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化疗后革兰阴性菌感染患儿的临床资料,比较CRO和碳青酶烯类敏感革兰阴性菌(CSO)感染患儿的临床特征、预后因素和重症感染率。主要结局指标CRO感染的危险因素和经验性抗感染治疗72 h内重症感染发生率。结果91例患儿101例次革兰阴性菌感染数据纳入本研究,CSO组76例次,CRO组25例次;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67例次(66.3%),急性髓系白血病34例次(33.7%)。多变量Logistic分析提示,标本采集前30 d内使用碳青霉烯类药物>10 d(OR=6.201,95%CI:1.339~28.729,P=0.020)是CRO的独立危险因素。经验性抗感染治疗72 h内重症感染率24.7%(25/101),CRO组(14/25,56.0%)高于CSO组(11/76,1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417,P=0.000)。住院期间死亡5例,均为CRO患儿。结论急性白血病患儿CRO感染后重症感染率高。30 d内使用碳青霉烯类药物>10 d是CRO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
- 王真李红张娜陈凯朱嘉莳邵静波蒋慧
- 关键词:儿童急性白血病
- 儿童朗格罕细胞组织细胞增多症疗效探讨(附45例病例资料)
- 廖雪莲蒋慧邵静波杨静薇李红朱嘉莳胡璐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