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梦阳 作品数:6 被引量:11 H指数:3 供职机构: 浙江理工大学材料与纺织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 更多>> 相关领域: 轻工技术与工程 历史地理 更多>>
酪氨酸与天门冬氨酸含量对蚕丝织物水解老化程度的表征效果 被引量:3 2014年 蚕丝织物的水解老化过程会伴随着丝蛋白中氨基酸的氧化和流失,分别以浓盐酸和Na OH固体配制4种p H值的酸、碱溶液对蚕丝织物进行水解老化处理,以强酸(p H 2)、强碱(p H 12)溶液水解处理蚕丝织物的老化程度较严重。采用柱前衍生-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技术测定不同p H值溶液水解老化蚕丝织物丝蛋白的氨基酸含量,分析酪氨酸和天门冬氨酸含量与蚕丝织物水解老化程度的关系:强酸、强碱溶液处理10 d,天门冬氨酸含量均明显下降,并与老化处理时间呈现较好的线性关系,且4种p H值溶液处理蚕丝织物丝蛋白中的天门冬氨酸含量与断裂强力保留率之间可形成一定的函数对应关系;酪氨酸含量增加,与处理时间之间无明显规律。因此认为,天门冬氨酸含量比酪氨酸含量更适合作为蚕丝织物水解老化程度的评估指标。此外,丝蛋白中的谷氨酸与天门冬氨酸类似且同属于酸性氨基酸,而测试结果中的天门冬氨酸含量与谷氨酸含量呈正相关关系,也为利用天门冬氨酸含量表征蚕丝织物水解老化程度的良好效果提供了佐证。 贾丽玲 郑海玲 周旸 徐东霞 吴子婴 邢梦阳关键词:老化程度 酪氨酸 天门冬氨酸 晚清世博会参展棉纺织品的分析 被引量:1 2015年 晚清我国参展世博会的纺织品目前已是一批珍贵的文物。通过对这些纺织品的分析研究,可获得当时的经济、制造业、纺织技术、文化等方面的信息。采用光学显微镜、红外光谱仪、X射线衍射仪等测试仪器对晚清世博会参展的棉织物、纱线、纤维进行鉴定分析,结果表明:这批棉纺织品的组织结构为平纹,经、纬密在180~500根/10cm不等;其纱线的最大捻度为910捻/m,线密度为32.8tex(18支);纤维长度为21~25mm,纤维直径为14~16μm,棉种应为陆地棉;织物保存状况良好;部分样品在染色或后加工中经过碱液处理,部分样品应经过丝光工艺处理,说明生产在丝光技术工业化之初(1895年前后),中国就出现了经过丝光工艺的棉纤维。这一结论填补了1927年之前中国没有关于丝光棉记载的空白。 邢梦阳 徐铮 赵丰 周旸 贾丽玲 吴子婴关键词:清代后期 棉纺织品 文物鉴定 大侧基氨基酸含量对蚕丝织品老化状况的表征研究 被引量:4 2015年 为探求氨基酸检测技术在纺织品文物保护方面的应用,利用丝织品氨基酸含量对其劣化程度进行评估。对光老化处理丝织品分别进行拉伸断裂强力和氨基酸含量测试,分析其大侧基氨基酸含量与断裂强力保留率之间的关系,用得到的数据统计图来预估出土于浙江安吉、新疆、江西南昌三地不同时期的丝织品文物的劣化情况。将丝织品文物的氨基酸表征结果与其纤维横截面形貌状况作对比分析,证实了大侧基氨基酸含量对丝织品文物劣化状况有较好的表征效果。 贾丽玲 吴子婴 郑海玲 周旸 赵宏业 邢梦阳关键词:丝织品 劣化程度 两种文物麻类纤维的鉴别研究 被引量:3 2017年 应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傅里叶红外光谱仪等分别对亚麻,菠萝叶纤维,欧美时装藏品和晚清世博会的麻类样品进行观察和测试,通过对纤维外观形貌以及红外图谱的比较和分析,发现1号藏品麻纤维和2号亚麻纤维的截面均呈扁圆形且有中腔,3号菠萝叶纤维与4号世博会麻纤维样品的截面形状基本相似。在对这些纤维样品的截面尺寸和红外特征峰比值进行对比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参考相关文献可以基本确认1号和4号样品分别为亚麻纤维和菠萝叶纤维制品。本文可为文物麻纤维的识别和研究提供参考。 闫惠娜 赵丰 邢梦阳 吴子婴关键词:麻纤维 亚麻纤维 菠萝叶纤维 红外分析 几种近代人造丝结构特征研究 2015年 通过显微镜对收集到的近代人造丝进行纱线及纤维表观形貌分析,利用像素法对纤维特殊截面中的微孔、微粒进行测量与表征,并借助能谱、红外分析手段,结合文献来对人造丝特征结构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微孔、微粒的存在与近代消光工艺有关,特殊结构的人造丝应属于近代的无光人造丝。 邢梦阳 徐铮 赵丰 周旸 贾丽玲 吴子婴关键词:微孔 微粒 晚清世博会参展纺织品的研究 晚清世博会参展的纺织品是对近现代文明的映射,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中国以及国外近现代纺织工业最高的生产技术水平,通过对这些纺织品的分析研究,可获得当时经济、制造业、纺织技术、文化等方面的信息。 本文以收集到的1895年、1... 邢梦阳关键词:晚清时期 世博会 纺织品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