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彬
- 作品数:2 被引量:21H指数:1
- 供职机构:暨南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深圳市医学重点学科建设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27477例孕早中期唐氏筛查及产前诊断的临床价值分析被引量:21
- 2015年
- 目的:探讨孕早中期唐氏筛查对检出胎儿染色体异常和神经管缺陷(NTD)等先天性疾病的临床价值。方法:应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技术,对27 477例孕妇进行血清标志物(PAPA-A/Freeβ-h CG或AFP/Freeβ-h CG/u E3)的联合检测,检测结果应用Multical软件计算21-三体综合征、18-三体综合征及NTD风险。对筛查高危孕妇及血清标志物单项阳性者,进行产前诊断,通过羊水或脐血穿刺、血液细胞培养获得染色体核型予以诊断。实验数据使用SPSS 15.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7 477例孕妇接受筛查,共筛查出21-三体综合征综合征及18-三体综合征高风险1 509例,NTD高风险187例。其中孕早期唐氏筛查的阳性率为6.37%(360/5 654),孕中期筛查的21-三体综合征阳性率为4.88%(1 064/21 823),孕中期18-三体综合征的阳性率为0.39%(85/21 823),NTD的阳性率为0.86%(187/21 823)。739例接受羊水或脐血穿刺行染色体核型分析的孕妇中,风险高危者654例,风险低危但其他值异常者85例。结论:孕早中期唐氏筛查结合羊水或脐血穿刺、血液细胞培养、染色体核型等产前诊断技术,对预测胎儿染色体异常和NTD等先天性疾病、防治先天缺陷儿的出生有一定的临床意义,目前所使用的检测方法、风险计算系统并不十分理想,在实际工作中存在较大的漏诊率,有待进一步修订和完善。
- 余涟刘瑜林琳华刘艾芹王彬熊新华毛维玉吴文苑
- 关键词:唐氏筛查产前诊断染色体核型分析胎儿异常
- 甲胎蛋白假性增高1例
- 2021年
- 甲胎蛋白(AFP)是一种肝细胞癌(HCC)特异性肿瘤标志物,在HCC早期诊断、治疗效果监测以及预后评估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1]。目前AFP检测多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荧光偏振免疫测定、免疫发光技术、自动化免疫分析等方法进行检测。和其他免疫学测定方法一样,AFP检测也可能受到异嗜性抗体、生物素、自身抗体等物质的干扰,引起假阳性结果[2]。笔者多次采用贝克曼仪器对患者AFP进行检测,均异常升高,而罗氏、雅培等仪器则显示正常。笔者通过稀释实验排除生物素、自身免疫抗体等干扰,通过碱性磷酸酶(ALP)、异嗜性抗体阻断剂(HBR-1)实验得出结果正常与临床表现更加相符。查阅既往文献,异嗜性抗体(HA)、生物素及类风湿因子引起甲状腺激素结果干扰较为常见,而关于AFP假性升高的病例十分罕见,现报道如下。
- 蒋钟吉王彬邓德辉刘雪燕徐勇
- 关键词:甲胎蛋白碱性磷酸酶免疫测定假性增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