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韩津梁

作品数:3 被引量:10H指数:2
供职机构:吉林大学第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吉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动脉
  • 2篇冠状
  • 2篇冠状动脉
  • 1篇电子计算机断...
  • 1篇电子计算机断...
  • 1篇迭代
  • 1篇断层扫描
  • 1篇多层螺旋CT...
  • 1篇心脏
  • 1篇心脏冠状动脉
  • 1篇血管
  • 1篇血行
  • 1篇血行播散
  • 1篇眼球突出
  • 1篇生长发育
  • 1篇生长发育期
  • 1篇图像
  • 1篇图像质量
  • 1篇计算机断层
  • 1篇计算机断层扫...

机构

  • 3篇吉林大学第二...

作者

  • 3篇韩津梁
  • 2篇韩雪立
  • 2篇弓婷婷
  • 2篇袁庆海
  • 1篇董金鑫
  • 1篇郭俊男
  • 1篇金龙海

传媒

  • 2篇中国实验诊断...
  • 1篇吉林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17
  • 2篇2015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降低心脏冠状动脉多层螺旋CT成像辐射剂量方法的进展被引量:3
2015年
在美国人群,成人接受的辐射中75%来源于医疗性辐射,其中大约2/3医疗辐射都来源于 CT检查[1],而儿童由于处于生长发育期,细胞分裂速度及比例均高于成人,对射线敏感程度几乎是成人的10倍[2],而美国每年多于6200万人接受 CT 检查中,至少有400万人为儿童[3]。目前,我们国家,CT仪器的装备量也已经位于世界第三的水平[4],由此带来的辐射剂量问题不容忽视。因此,如何降低检查患者的辐射剂量,提高 CT 检查检查安全性,成为CT技术改革的一个重要发展趋势。降低 CT的辐射计量已成为所有 CT学术论坛聚焦的热点问题,受到各个领域的关注。
韩津梁袁庆海弓婷婷
关键词:多层螺旋CT成像心脏冠状动脉CT检查生长发育期
iDose^4迭代重建技术和滤波反投影技术在冠状动脉CT成像中的应用被引量:6
2017年
目的:探讨在冠状动脉CT成像中,与传统的滤波反投影技术(FBP)比较,应用iDose4迭代技术提高图像质量和降低辐射剂量的可行性。方法:将60例接受25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的患者随机分成2组,每组30例,一组采用120kV管电压并分别采用滤波反投影技术(FBP-120kV组)和iDose4迭代技术重建(iDose4-120kV组);另一组采用100kV管电压和iDose4迭代技术重建(iDose4-100kV组)。将FBP-120kV组的图像质量分别与iDose4-120kV组及iDose4-100kV组进行比较,并比较FBP-120kV组和iDose4-100kV组的射线剂量。结果:图像质量主观评价中,FBP-120kV组图像质量评分均值为(3.29±0.61)分,iDose4-120kV组为(3.43±0.51)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47,P=0.17);iDose4-100kV组图像质量评分均值为(3.21±0.43)分,与FBP-120kV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8,P=0.58)。iDose4-120kV组信号噪声比(SNR)及对比度噪声比(CNR)均高于FBP-120kV组(P<0.05);iDose4-100kV组SNR及CNR均低于FBP-120kV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Dose4-100kV组有效剂量(ED)明显低于FBP-120kV组(P<0.001)。结论:冠状动脉CT成像中,与滤波反投影技术比较,采用iDose4迭代重建技术可以提高图像质量,且在保证图像质量不变的情况下适当降低管电压可降低射线剂量。
弓婷婷韩雪立韩津梁袁庆海
关键词:冠脉血管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图像质量
额窦结核并发眼眶结核1例报告被引量:1
2015年
眼眶结核(orbital tuberculosis)及鼻窦结核(tuberculosis of nasal sinuses)是少见的结核肺外表现形式,眼眶结核多为鼻窦结核病变蔓延至眼眶或原发灶结核经血行播散至眼眶,本例病例即为左侧额窦结核局部浸润并发左眼眶结核,随着结核全球发病率增高,鼻窦结核、眼眶结核的发病率也随之增加。
董金鑫韩雪立韩津梁郭俊男金龙海
关键词:肺外表现血行播散额窦TUBERCULOSIS眼球突出NASAL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