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明芝
- 作品数:31 被引量:52H指数:4
- 供职机构: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政治法律文化科学历史地理更多>>
- “人的全面发展”的理性探讨——兼论科学发展观的价值取向被引量:7
- 2004年
- 本文欲在吸收众多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对当今我国“人的全面发展”这一问题提出的必要性、科学内涵、现实中的具体表现以及目前实现的客观依据等作一梳理 ,以便更好地、科学而全面地理解“人的全面发展” ,使科学的发展观最终达到根本实现。
- 刘明芝
-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
- 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的方法论探讨被引量:1
- 2017年
- 方法论是指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所用方法的理论系统。但是,相比世界观,作为理论系统的方法论与实践距离更为接近,与人们的生活更为密切,更能给人们带来实际用处。文章对方法、方法论的含义及功能进行了探讨,对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理论渊源进行了分析,说明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的方法论思想与马克思主义方法论一脉相承,对习近平方法论思想的创新进行了探讨,以期对马克思主义方法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的方法论思想有更全面的认识。
- 刘明芝
- 关键词:方法论
- 方法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关键环节被引量:4
- 2012年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是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重点内容,但要顺利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需要一定的方式方法。方法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关键环节,是推动中国社会发展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有力工具。毛泽东、邓小平是最好的表率与典范,他们丰富的方法论思想是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强有力依据。当今中国要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必须通过正确的途径,采取一定的方法,而精通马克思主义、熟知中国文化、把握时代脉搏、深入调查研究、进行科学抽象思维等是最有效的方法。
- 刘明芝
- 关键词:方法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
-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必然性被引量:7
- 2002年
- 刘明芝
-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哲学社会主义革命
- 以学生为本 全力打造学习型学生工作队伍
- 2012年
- 学生是学校的主体,学生成才与否是衡量一所学校教育教学水平的重要标准。学生工作队伍是教育、服务、管理学生的中坚力量。新形势下,学生工作者要进一步领会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围绕着"以学生为本",全方位服务育人的宗旨,不断提升队伍的工作能力、理论水平及思想境界,全力打造一支讲学习、爱学习、会学习、终身学习的学生工作队伍。
- 刘明芝刘蔚
- 关键词:学习型学生工作队伍学术境界
-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思维方法及其影响
- 2018年
- 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是一个由经济、政治、哲学、思想文化等构成的理论体系,它贯穿在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治国理政一系列讲话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纵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各方面思想,发现一个明显特征是思维方法特别丰富。其丰富的思维方法不仅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新与发展引向了深入,还对中国社会的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深入探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思维方法,对于帮助人们学会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思维方法思考问题与解决问题,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坚定"四个自信"具有重大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 刘明芝李智慧
- 邓小平方法论思想及其对当今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 2014年
- 2014年是邓小平诞辰110周年,重温邓小平哲学思想,感到其中的方法论思想很丰富。邓小平丰富的方法论思想不仅继承、超越了之前的马克思主义方法论,也给中国社会带来了巨大影响和变化。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强调方法论的运用,是邓小平方法论思想的延伸与发展,必将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产生有力的推动作用。
- 刘明芝
- 关键词:创新性思维中国社会历史性转变
-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思想探讨被引量:1
- 2016年
-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的"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仔细研读"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内容,不难发现,它具有浓厚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及其方法论韵味,其中,实事求是、实践第一、"两点论"与"重点论"、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思想则显得尤为突出。
- 刘明芝李腾
-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
- 论先秦儒家“和”的思想被引量:3
- 2005年
- 先秦儒家认为,“和”是宇宙万物存在和发展的内在根据、本质规律及运行状态,是人们立身行事的价值目标、评判准则和理想境界,是人们处理自然、人际、社会的原则和方法。“和”的核心内容是多种不同成分、要素的和谐统一,宇宙万物的存在和发展体现为一种“适度”的状态,即“中”。先秦儒家提出“礼以制中”、“仁以适中”,倡导“中和人格”,依靠内在之仁和外在之礼致中达和。
- 刘明芝卢永凤
- 新形势下解决社会矛盾科学方法的再思索
- 2009年
-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正确解决社会矛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主题。本文在近年来众多学者探求解决社会矛盾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妥善处理各方利益关系、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处理社会矛盾的纠纷调处机制、有效发挥新闻舆论监督作用等解决社会矛盾的具体方法,以及坚持"一元"与"多样"的统一、科学发展与注重源头预防、提高领导干部化解社会矛盾的能力与水平、"团结—批评—团结"等常抓不懈处理社会矛盾的战略性方法。只有对解决社会矛盾的各种方法进行全面分析比较,分出轻重缓急,把握方向与原则,才能化解各种矛盾,实现社会和谐稳定,贯彻落实好科学发展观。
- 刘明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