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凌云

作品数:5 被引量:79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篇石油与天然气...
  • 2篇天文地球

主题

  • 3篇储层
  • 2篇地层
  • 2篇东营凹陷
  • 2篇深水
  • 2篇凹陷
  • 1篇地层孔隙
  • 1篇地层孔隙压力
  • 1篇地层压力
  • 1篇地震
  • 1篇地震数据
  • 1篇东营凹陷下第...
  • 1篇旋回
  • 1篇样式
  • 1篇油气
  • 1篇油气运聚
  • 1篇油田
  • 1篇油田开发
  • 1篇源岩
  • 1篇运聚
  • 1篇砂岩

机构

  • 5篇中国石油大学...
  • 2篇中国石油集团...
  • 1篇西南石油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化工...
  • 1篇中海油研究总...

作者

  • 5篇凌云
  • 1篇邱桂强
  • 1篇樊洪海
  • 1篇夏竹
  • 1篇吴胜和
  • 1篇曹思远
  • 1篇林煜
  • 1篇赵晓明
  • 1篇路瑶
  • 1篇张佳佳

传媒

  • 1篇物探与化探
  • 1篇石油勘探与开...
  • 1篇天然气地球科...

年份

  • 1篇2018
  • 2篇2014
  • 1篇2003
  • 1篇2002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井震信息联合描述储层沉积特征的实例研究
以中国西部某盆地陆相储层的老油田二次开发地震为实例,旨在把测井垂向分辨率高、信息量丰富的特点与地震数据空间上优势充分融合起来,以储层重要地质层位和旋回层序结构的井震精细标定与联合解释为宏观约束,把单井储层垂向网格单元剖分...
夏竹凌云张胜郭建明王泽轩
关键词:油田开发测井资料地震数据储层特征沉积旋回
东营凹陷古近系烃源岩超压特征及分布规律被引量:51
2003年
统计分析 13 0 7口探井实测压力系数和 83 1口探井使用的钻井液密度数据 ,发现东营凹陷古近系沙三段、沙四段普遍存在异常超压 ,超压 (压力系数 1.1~ 1.5 )主要出现在 2 10 0~ 3 5 0 0m深度 ,强超压 (压力系数大于 1.5 )主要出现在 2 80 0~ 3 5 0 0m深度。东营凹陷沙三段、沙四段主力烃源岩超压平面分布具有北高南低、东高西低的总体特点 ,超压主要分布在洼陷带、断裂构造带和中央背斜带上。烃源岩压力系数等值线北部陡坡带比较密集 ,南部缓坡带相对稀疏。生油洼陷中心附近异常高压带的分布与生油洼陷基本一致 ,洼陷深陷区压力系数很大 ,向周围斜坡和构造高部位呈辐射状逐渐减小至正常 ,压力分布带与洼陷、边缘斜坡和构造较高部位的欠压实与压实带发育、分布规律的一致性很好。图 3表 1参
邱桂强凌云樊洪海
关键词:东营凹陷地层孔隙压力烃源岩
FAVO反演技术及其在深水砂岩储层中的应用被引量:7
2018年
在AVO理论的基础上,利用时频分析技术获得频率依赖的反射系数信息,通过FAVO(Frequency dependent AVO)反演可以获得速度频散程度属性。由于地震波速度频散主要由孔隙流体的相关性,该属性可以作为识别因子实现储层流体检测。笔者推导了FAVO技术的反演公式,并选择刚果地区深水砂岩储层作为目标,通过一维数值模型和二维实际剖面,进行了含气砂体刻画和含气性识别研究。反演结果与钻井吻合程度较好,证明了该技术在深水砂岩储层流体识别中的有效性。
凌云凌云曹思远
关键词:储层预测
济阳坳陷东营凹陷下第三系生油凹陷超压分布研究
超压分布研究是研究油气运聚成藏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钻井工程设计的重要依据.论文紧密围绕济阳坳陷东营凹陷下第三系烃源岩和储集层超压分布特征研究为中心,在总结国内外超压研究的基础上,在资料的收集处理方面以及应用四参数经验模型...
凌云
关键词:东营凹陷下第三系地层压力油气运聚储集层
深水浊积朵叶储层构型模式研究被引量:21
2014年
深水沉积是世界油气增储上产的重要领域之一。目前,国外学者针对深水沉积的构型模式开展了大量研究,但研究对象多为浊积水道,而对于浊积朵叶的关注则甚少。为此,以西非尼日尔三角洲盆地某深水区块地下储层和中国甘南西秦岭地区某深水露头作为原型,采用地震相分析、地震沿层切片、露头观察描述等多种手段相结合的方法,分级次开展了浊积朵叶的构型模式研究。研究表明,浊积朵叶的构型单元可划分为7级,其中3~5构型单元分别为:单一朵叶、复合朵叶和朵叶体系。朵叶体系由多个复合朵叶叠置而成。复合朵叶内部发育树枝状的下切水道,底部发育块体搬运沉积,其常常对下伏地层有明显侵蚀。单一朵叶由受平行、亚平行界面约束的多期板状砂岩垂向加积而成,依据其内部沉积特征的差异,可进一步分为近朵叶端、中朵叶端和远朵叶端3部分。通过研究不仅可以深化浊积朵叶的地质理论,而且可以有效降低此类油气田的勘探开发风险,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林煜吴胜和王星赵晓明凌云路瑶张佳佳
共1页<1>
聚类工具0